分享

水泥墙里你与我

 M1967 2023-07-03 发布于江苏
你从哪里醒来?

我从一个四方的水泥墙盒子醒来。早两个月,望向盒子外面的话,还能看见繁茂葱郁的小树林,正开着粉色花瓣的晚樱,细细碎碎的杂草丛里藏着几只小花猫,打鼻子香的玉兰花树静静立在楼下。

抱歉,没有留下薄雾清晨的照片,图片来源:巴乐兔

也就是过了两个月,水泥墙之外的灌木丛,小野草,玉兰花树被挖了个精光,因为人们要建停车场。没办法,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与自然的矛盾大概是写在每一本上帝的手册中。

很神奇,人们只需要一天的时间,
就把长了几年的树和草全都处理掉。
好像除了人类自己的时间,
其余的都不值一提。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一段话: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这话是我说的。--马克思

不要误会,我不是要讨论资本家的无耻,毕竟剥削底层人民这种事,从古至今都是换汤不换药,兴亡百姓都苦罢了。我只是不由有些伤感,人们与自然割裂成如此,楼下花坛的草苗们只是佯装生机的摆设,蔚蓝的海洋终变成人们的下水道。


所以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些传说故事中拯救了人们的精灵们此刻绽放出光芒的原因了,人们害怕“自然”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母亲,他们需要曾经的传说中善良的精灵们拯救,恨不得立刻就从山林里跑出一只七个头八只脚的美女,一口气喝光光那些被涂污的水。

这也是为什么时隔多年之后,再次看起《海洋之歌》依旧会感动:这也许是人们最大胆的一次尝试了,我们尝试在幻想中回归自然,我们把摆脱资本束缚选择权的重任交给了不懂事的孩子,即便电影的最后神都各自归位离开人间,导演却像舍不得似的给人间留下一个半人半神的存在。


《海洋之歌》是由爱尔兰传说故事海豹女改编而成,与导演的上一部电影类似,都是在国宝级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影片中的女主是深海中的海豹精灵,上岸后褪去海豹皮与人类便毫无二致。


只要你藏起她的海豹皮她就能与你结婚生子,但如果你藏不好海豹皮,那么一旦被她发现,她便会穿上海豹皮重新返回大海。

这是一个典型的“天鹅处女型”故事,超自然的美丽女子幻化成人形后与人类男子婚配,再之后又悄然离去。翻翻中外的童话民谣中这种故事都不在少数,天遥地远万水千山,不同的文明都孕育出类似的故事。

《海洋之歌》中将爱尔兰文明中的符号,形象用现代的语言挨个罗列出来。泪流不止的巨人变成巨石,摄取灵魂的猫头鹰女巫和石化了的精灵们一次次出现,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虽然少了迪士尼那般精致的动画水准,但依然用 2D 的方式呈现出绝妙的画面,让人觉得这种 2D 画面的粗犷感与神话故事核心浑然天成。


失去了妻子的丈夫像那座巨人变成的巨石,终日不语借酒消愁,妻子留下的一两个孩子与他一起生活在海边的小屋中。


像猫头鹰女巫似的奶奶为了使儿子不再伤心,也为了让孙儿们过上像样的现代生活,执意要带走两个孩子,她与真正的女巫一样,她想用外力带走儿子心里的苦,却没想过心病是别人解不开的结,那些痛苦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着。


你瞧,古人们的苦恼换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日,也并没有减少一丝一毫。

离开了海底的海豹女,离开了海边的小孩子,都对原始的家乡带着婴儿般的渴望。在他们有选择的前提下,他们都选择了放弃现有的生活,转身回到最初。

城市中鳞次栉比的楼房此刻不再光鲜亮丽,只是变成了一道道回家路上的障碍,孩子们用“人之初”的本性决定自己去向:他们要回家,回到自己远离城市海边的家,海豹女也在精灵们都归位时选择彻底离开。


他们在精神与物质的层面上解决了自己与过去的“乡愁”,因为他们可以选,因为他们有的选,所以他们可以离开“现在”,可以离开物质文明过剩遗留下的空洞的内心。

愿你我都能找到心灵的港湾。

然而这份“乡愁”在今日也只能是文化艺术层面上了。无论人们多么怀念最初的一切,与习惯了现代科技的相比,那些最初都是微不足道。因此《海洋之歌》出现的恰到好处,她是我们缅怀最初的通道,她是我们仰望星空前喉咙唱出的原始的小调,也是我们仰望过星空后,终日盘旋在耳边的歌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