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承元帅逐鹿中原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7-03 发布于日本

首发2023-06-29 20:08·归途如虹谈古论经

刘邓大军于47年8月挺进大别山,此后,陈粟出击豫皖苏,陈谢出击豫西,形成三军配合,逐鹿中原的局面,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完全破坏了敌军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实现了解放战争的大转折。

然而,敌军于47年12月集中33个旅,重点围攻大别山,给刘邓造成极大困难,为避免机动不开被迫与敌决战,刘邓先是进行再展开,以新到大别山的第10纵队开辟桐柏根据地,以第12纵队开辟江汉根据地,然后,刘邓分兵,以刘伯承带领中原局及第一纵队转到淮西,邓小平带领2,3,6纵队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

粟裕、陈谢则发动平汉陇海战役进行支援,虽然调动了大别山的13个旅回援,但粟裕及陈谢攻打确山失利,并未能完全破坏敌军对大别山的围攻,仍有20个旅继续围攻我大别山之邓小平部三个纵队,粟部4纵在确山伤亡较大撤到豫皖苏休整,6纵在通许被5师打击以及攻击郾城失利也正在休整,刘伯承之一纵被10师与11师纠缠,在陇海线的华8,10,冀11纵在攻击菏泽失利后,也需要休整,整个中原地区处于一种“反复的拉锯状态”,很难再起攻势。

如何解决中原问题,是摆在军委和前线之间的一个难题。

一、经略中原策略的形成

军委48年1月9日提出了今后两三个月的作战规划,第一阶段:粟裕(1,3,6纵)陈谢两军由粟统一指挥向豫鄂陕边行动,相机歼灭该区之敌,并吸引白崇禧一部西进相机歼灭之;刘、邓仍分别在淮西和大别山集结力量在粟陈谢战略配合下相机歼敌;华4,8,10,冀11纵因平汉陇海战役的消耗休整一个月然后在徐蚌线郑徐线破路,并相机歼敌。第二阶段陈谢向渭南行动,粟增加第4纵队向郑州至潼关间作战,8,10,11纵继续执行原任务。这个方案可以看出第一阶段是粟(三个纵队)与陈谢协同作战,积极歼敌支援刘邓。

但鉴于47年12月的平汉陇海战役在通许歼击75,在确山歼击20师和围攻菏泽的失利教训(大的吃不下,小的吃不到),粟裕于48年1月22日发出“子养电”,建议刘邓、粟、陈谢三军忽分忽聚,由刘邓统一指挥以求彻底歼灭敌军之一路,以打破中原“反复的拉锯状态”。

刘邓25日报告军委原拟乘粟陈谢第一阶段向豫鄂陕之南阳襄樊作战机会集结歼敌,但因粟陈谢先向郑潼段作战(什么时候改变的没查到资料),不能调动大别山之敌,而在几个强师的压迫下,再行分散行动。

根据刘邓报告,中央26日对原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刘邓三个月内分遣坚持;粟、陈谢两军调动敌人打中等规模之歼灭战,其机动范围是郑洛潼方向,南阳、襄樊方向,信阳、广水方向,淮阳、开封方向。

1月27日军委再次进行重大战略调整由粟裕带领1,4,6纵队渡江南进(时间待定),以期调动敌军20-30个旅回防江南,从而盘活中原。

结合粟裕1月31日意见,军委于二月一日最后确定了作战方略:粟裕率1,4,6纵休整一个半月于3月下旬渡江南进,由刘邓统一指挥陈谢、陈唐三军采取忽集忽分战法,机动歼敌,维持中原局面。

二、刘伯承经略中原情况

从军委最后确定的策略来看,粟兵团3个纵队退出中原作战,刘伯承虽有4个纵队,但1纵已经转出大别山,确山战役时由粟裕指挥作为打援兵力,大别山邓小平转出,我中原实际增加兵力仅为三个消耗严重的小纵队(兵力约4万),兵力不及粟裕将退出的三个纵队(至少6万余人),因此,中原我军力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是减弱了,但大别山之敌则会大量回援中原,敌军力量将大大加强,原大别山之敌实际投入中原作战的有整编9,10,11,20,28,58,85师,可以说敌军力量大大增加,因此,中原形势比粟陈谢中原作战时更加严峻,且,当时3,6纵队在大别山南麓被敌军重兵压迫,甚至还难以脱身,如何盘活中原,则是摆在刘伯承面前的严峻难题。

第一步,内线继续坚持大别山,转移主力。刘帅首先考虑的是大别山不能完全放弃,因此,留置3万兵力于鄂豫和皖西地区,继续拖住一部分敌军(否则,敌军20个旅也全部跟着转出,很难开展中原局面)。主力2、3,6纵则转出大别山,进入中原作战。我在大别山北路的前指和2纵于2月下旬率先转出,由于敌重兵压迫,我大别山南麓之3,6纵队还难以脱身。

第二步,实施“向西战略”,掩护刘邓部集结。为掩护3,6纵队转出并集结休整,刘邓于3月1日制定了“向西战略”,即以陈谢、陈唐部向潼关洛阳段出击,吸引敌整编11师等增援,掩护3,6纵队转出与刘邓汇合并集结休整。这是盘活中原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陈谢陈唐我军依照指示,向潼洛段机动作战,攻克洛阳歼敌2万余人,这是,刘邓、陈谢、陈粟三军出击中原后攻克的第一个中型城市,也是打开中原局面的一个标志性胜利,同时,掩护了3、6纵队顺利转出大别山,为下一阶段作战打下了基础。

第三步,发动阜阳战役,寻机歼敌。在洛阳战役的掩护下,刘邓完成了兵力集结,3月中旬,刘邓四个纵队向阜阳移动,截获到张轸兵团北进增援的情报,刘邓决心集中主力歼灭张之一部,但被敌军空军发现我打援企图,迅速缩了回去,刘邓决定顺势以1,11纵歼灭阜阳之敌,并加入3,6纵队共四个纵队再次打击可能增援的张兵团 。我军于3月29日展开对阜阳的攻击,外围战歼敌约一个团,但同时,敌军出动包括张兵团在内共20个旅,准备四面合击我军,鉴于敌军援军兵力过大,刘邓及时收兵。通过此战,刘邓发现在中原腹地,以当前的力量,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很难进行较大规模的歼灭战,还需变化策略才能在中原腹地打开局面。

第四步,整合力量,出击宛西,歼灭小敌弱敌。4月中旬,刘邓令陈谢主力出击宛西并指挥2,3,6,10各纵发动宛西战役,以消灭分散弱敌为目标,并伺机打击出援的张轸兵团。宛西战役至5月17日结束,我军共歼灭敌军正规军5个团,地方部队1个旅、5个团及13个团大部,共计2.2万,解决了中原腹地“小的吃不到”的问题下一步,则继续解决“大的吃不了”的问题。

第五步,整合三军,发动大规模歼灭战。5月下旬,刘邓部积极运动,敌军判断我将打确山,准备集结张轸兵团从南阳东援,刘邓再整合陈唐部,顺势发起宛东战役,佯攻确山,并以陈赓指挥4纵,2纵,华10纵、桐柏部队组成西集团,向东压迫张兵团,以陈锡联指挥1,3,6纵主力组成东集团,兼程西进聚歼张兵团,陈唐部则阻击18军。张兵团27日从南阳出援,至29日被我4纵和28旅钳击,停止于埠口、兴隆、苗店一线,但西集团指挥错误放松钳制,30日又被敌军东进所迷惑,令西集团主力兼程东进,从而敞开了西面的兜击,致使张兵团返身西逃,虽后尾被截断,但主力逃出我包围圈,战至6月3日,我全歼被围之58师师直及163旅,加阻击共歼敌1.2万。宛东战役虽然张兵团主力逃脱,但证明了刘伯承在粟兵团缺席的情况下,整合中原三军,已经能在中原腹地能够进行大规模歼灭战,彻底扭转了中原“反复的拉锯状态”。这为粟兵团加入中原作战,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步,实施三山四河战略。6月初,刘邓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了逐鹿中原的三山四河战略,即依托三山(泰山,大别山,伏牛山),进行中原宽大机动,拓展中原根据地,将四河(江,淮,河,汉)变成我之内河,成为能养几十万军队的坚实根据地。由此,刘邓决定兵出襄阳。至7月17日战役结束,我共歼敌2.1万,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南漳,宜城,襄阳,樊城,把汉水变成了解放区的内河,中原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壮大。

通过六个步骤,刘邓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不仅成功扭转了中原的战略疲态,更是成功地建立了中原根据地,形成了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三大根据地对中原区国军的战略包围态势,为最终的淮海大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