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边自话(39期)山水画研修-临摹与写生(之五)

 笑溜达 2023-07-03 发布于辽宁

砚边自话   山水画那些事

       写生,有两种意思,一般所说的“写生”,是指在教室里画素描、水粉的写生,或室外描写真实风景,或对着人物画头像、半身像等。另外一种是中国画写生,人物、花鸟、山水相同,主要指写其生意,关键是写它的精神特质,不在于如实描摹。所以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很难划出界限。中国山水画依据“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会要求作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体悟感觉上,无论荆浩,还是李成,范宽也好,董源也罢,面对一方水土,耳濡目染,终得心仪山水,形成自己独特笔墨风格,立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坛。今天我们如何理解认识山水画写生,个人觉得从四个方面来看。

图一       虞山墨     随处可见的山间小景

图片
​图二       虞山墨      随处可见的乡村小景
图片

       一是中国山水画不以对自然的逼真刻画而塑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而使人感叹,而是从情感的渲泄和绘画语言独具的文化蕴涵出发,据万物为己有,状物抒情而悲喜其间,旷远豁达而不拘一格的审美意境来感染人。

图三        虞山墨      南太行山写生稿

图片
图四        虞山墨       依据图三写生稿创作
图片

       二是搞清写生与图式。看看历代山水画家的写生观,唐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的激情;五代荆浩《笔法记》求真的重要性;五代董源“平淡天真”的江南实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的“饱游饫看”;宋代范宽的“对景造意”;宋代米家云山写真山真水的“趣与妙”;元代黄公望的“发生之意”;明代王履《华山图》师心与写生;明代董其昌“以天地为师”;明代吴历中西结合雏形;清代石涛云游“搜尽奇峰打草稿”……概括起来说,重点在于处理写生中笔墨语言与自然的关系,象荆董贴近自然超越自然,又象范郭丰富笔墨语言,提炼皴法符号,突出主观表达,更有元文人画重“形似”“意象”的图式。这基本体现历代山水画突出重点和丰富多彩的写生类型。

图五         虞山墨       黄山采风创作稿

图片

       三是写生对山水画图式到底有什么作用。皴法最初作为描绘自然山石纹理的技法,逐步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笔墨语言,其种类丰富,且无定法,构成山水画演变的历史。皴法的确立,荆董“有笔”“有墨”结合开始,两宋皴法的复杂多样,元代以后的简化,皴法发展达到高峰。皴法的演变,诸法与自然对应及图式的形成,写生-剥离-提取,“造化在手、取舍于心”。即师心的结果。

图六        观察山石结构素材

图片
图​七        观察山石结构素材
图片

       四是了解写生观的转换和代表画家。

      黄宾虹:古法写生,以我为主,游观默记型。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象,用已经掌握的传统笔墨技法,化解面对自己的山水风光,一种笔法画天下。

图八        黄宾虹       写生稿

图片
图九       黄宾虹       写生创作稿
图片

       李可染:对景写生,尊重客观,体悟新法型。曾经有过西画经历,比较尊重客观对象,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对真山真水真实写照,所作的山水画有明显的写生痕迹。

图十       李可染       写生稿​
图片
图十 一      李可染        写生创作稿​
图片
  
       陆俨少:黄李两者兼有,深入传统,结合写生感受型。更加注重处理写生与创作关系。比较强调体会与写生相结合,取长补短,尤其要求提炼加工再创作,画出自己的面貌。
图十二      陆俨少       写生稿​
图片
图十三      陆俨少      写生创作稿
图片

       吴湖帆:传统宝库,临摹为上,轻物象,重笔墨型。不太强调写生,注重临摹,认为传统经典是个可以不断开发的宝库,许多表现方法,在经典里都能找到答案。

       这样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写生,少走弯路。写生很重要,观察更重要。笔墨是基本功(长期积累的过程),至于怎么表现,是观察所体悟考虑的,心到手到,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做好取舍。如果按照传统主张的“中得心源”,齐白石“似与不似”和苏东坡“认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恐怕与目前院校写生训练显然不同。这并不妨碍我们选择哪种方法方式。再则,我们必须考虑新的因素,过去没有摄影,没有照相,大多数只能靠眼睛不同角度观察,用眼用脑用笔记录刻画所见之物。现在好了,科技发达了,为什么不能通过详细观察后,再用摄影手法记录美好的一瞬间。关键一定要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创作作品。可以把大量时间精力放在观察收集提炼上,提高写生的有效性和有益性。

图十四       山石结构素材

图片
图十五       山石结构素材​
图片
图十六       山石结构素材
图片

       我不主张完全按照片生搬硬套,按照画理组合作品,中国画从大概出发,笔笔生发,笔笔生意,象与不象已经不重要了,逐步完成自己所需要的和表达的意象。

       下面两张作品,来自于本人旅游采风观察后,拍照留象,提炼创作作品。

图十七        黄山风景

图片

图十八     虞山墨       依据图十七再创作

图片

图十九       太行山山体局部

图片
图二十        虞山墨      依据图十九再创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