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技巧】雾天钓鱼早知道

 涛儿—taoer 2023-07-04 发布于辽宁

 钓天下特别编辑了关于雾天的钓鱼知识与相应技巧,除有效确保生命安全外,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化的长河里,就天气与未来的变化积累上作出传承与发扬,望广大钓友受用。

  针对钓鱼人来说,雾除了会对垂钓产生影响外,对未来天气也有着重要的预示作用,自古以来,我们的祖祖辈辈就认识了这个道理,并不断进行了积累,反映在民谚里如“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的说法,指出的是冬雾兆晴的规律(秋雾亦同),再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的说法,指出的是春夏之交雾是雨的先兆,故民间又有“夏雾雨”的民谚传承,应用之于钓鱼,亦有“雾天钓清不钓浑,钓浅不钓深”之说。


  雾的形态虽然千变万化,但在本质上不过是水气遇冷凝结而成,外在形式不外乎平流雾与辐射雾两种。只要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多观察与分析,就能准确地把握雾与天晴、落雨的规律,以便预测天气,掌握之后,无论是应用于渔场、出行还是垂钓等都有重要作用。

1、辐射雾

  辐射雾是指在天气较为晴好、稳定的情况下形成的雾,只要太阳出来,温度升高,雾就自然消失,对此,在我们的民谚里已经形成“早上地罩雾,尽管晒稻”、“清晨雾色浓,天气必久晴”、“雾里日头,晒破石头”的说法。秋冬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后,随着天气转晴和太阳的照射,空气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多,容易形成辐射雾。辐射雾是由于天气受冷,水气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云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雾若到白天还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阴雨天了,因此民谚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我国多数地区的雾季都出现在夜最长、气温最低的冬季及其前后。只是,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因夏雨季中水汽丰沛且气温又较低,因而反以7、8、9月为全年最多雾月份。再有,华南中南部地区,隆冬盛行干燥北风,全年遂以气温尚低而水汽已多的早春2、3月为最多雾季节,所以,对于汕头地区的钓友因雾被困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提前掌握该部分常识,相信在具体的应对上自然可以游刃有余。


2、平流雾

  春夏季节的雾大多因来自海上的暖湿空气流,碰到较冷的地面,下层空气也变冷,水气就凝结形成平流雾。平流雾的垂直厚度可从几十米至两千米,因为海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的干冷空气相遇,自然阴雨绵绵,所以春夏雾预示着天气阴雨。国内沿海和岛屿有典型的(暖)平流雾季,主要是春季中南方暖气流进到北方较冷海面上冷却凝结的大范围海雾,其中南海雾季在1-4月,台湾海峡2-5月,东海3-6月,黄海4-8月,雾季最盛期从南海的2-4月逐渐后延到黄海的7-8月。海上平流雾可以整天不散。山东半岛尖上的成山头,虽然年平均雾日只有83天,但却因盛夏期间月平均雾日23天,雾常常数日不散,只是中午时分略略变淡。浙江沿海岛屿,每年雾日可多达150天左右。如果是在以上地区的钓友,想必必须掌握相应的天气进而有效施钓,同时,针对相应天气处理好垂钓与安全的关系。


3、雾霾

  关于辐射雾与平流雾的解释只是就大体情况而言,实际上,雾与天气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准确地看雾知天,还必须看雾持续的时间,如在2013年后成为年度关键词的雾霾,因为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虽然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一般来说,雾天钓鱼比较困难。如果是若即若离的短暂薄雾,待旭日东升时即行消失,不影响钓鱼,原因在于近地面的空气流动减缓或相对静止,光热滞留在天气中的时间延长,气温、水温、地温相对提高,鱼的活动相对活跃。如果全天大雾或连续几天浓雾,则不适宜钓鱼,若遇到雾散初晴,则钓鱼可获丰收。冬季阴霾天气,则不适宜钓鱼。春末、夏季、秋初时节遇到阴霾天气,由于能吸收大量的阳光,气温适宜,也可出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