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前还存在一个朝代,证据究竟在哪?打开秦始皇陵就能找到!

 新用户40828904 2023-07-04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2

前言

常言道,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历经了五千年的悠悠岁月,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说法,因为中国如今可以追溯的最为久远的朝代便是夏朝,《中国历史朝代歌》也是由夏朝为开头。

但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中,有关于夏朝时代政史记载的《夏书》,却并非汇编于首列,因为在《夏书》之前还有着一部令人感到陌生的《虞书》。

按照《尚书》记载的严肃准确性,是不是说明其实在夏朝之前,中国历史上还存在过一个名为“虞朝”的朝代?

为何有人直言只要能打开秦始皇陵,就能找到这个朝代存在的证据?

根据多年来以考古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研究与查明,终于为我们驱散了历史的迷雾,将那个古老且神秘的虞朝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文章图片3

《尚书》中存在的证据

在许多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那些文人将“在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这句话挂在嘴边,这里面的四书五经便是具有儒家思想,带有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浓厚意味的九部著作。

四书指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五经则是《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的统称。

其中的《尚书》创作于公元前10世纪,由先秦诸子百家共同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

文章图片4

《尚书》这个书名的含义便是“上古帝王之书”,主要记载了上古时期,有关于诸位帝王的施政言行、当时的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的生活样貌等等具有重大考古研究意义的史料。

如今《尚书》共有58篇,但相传在先秦时期,最初的《尚书》共有100篇,后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大部分内容残缺不堪,如今的58篇尚书则是经数个朝代、无数史官修补填充而成,其中许多篇的真伪至今存疑。

这点也导致许多人坚定地认为,要想看到最为完整的《尚书》,只有打开秦始皇陵才能找到!

文章图片5

如今我们想要了解过去帝王的轶事,只要打开网络搜素或者翻开书本典籍,但在那个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皇帝的时代,对于皇帝的言行只能通过政令流言去揣测,《尚书》便成为了文人学子们了解帝王思想及上古史料的“历史书”。

因此《尚书》不仅被归纳进四书五经,更是古代科考常常会提及的内容,所以古代金榜题名的状元,皆熟知上古帝王的种种轶事及上古时期的风土民情。

文章图片6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是按照上古朝代更迭的顺序所记载。

其中《夏书》所记载内容,便是如今中国可以确认的最早朝代——夏朝,之后的《商书》描写商朝,《周书》便是描绘周朝的内容。

既然如此,排列在《夏书》之前还有一卷《虞书》,是不是说明在夏朝之前,中国历史上还存在着“虞朝”这个朝代?

文章图片7

《虞书》是铁证!

《尚书》是记载上古帝王的史料,其中篇章的名字也是引用上古帝王之名,而《虞书》共分5篇,按照篇章名字便可得知,《虞书》内容记载的是尧、舜、禹几位帝王的轶事

文章图片8

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有所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这个制度来自禹传位于子启的“禅让制”,子启统合十二个原始部落氏族,创立类似于国家般存在的朝代,其中以“夏后氏”为首,故以此命名为夏朝。

而在夏朝建立之前,尧、舜、禹所生活的时代,严格意义上而言还是以部落群居所存在的模式,也就是说那个中国那个时代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

那为何《尚书》中又记载有《虞书》篇章,还特意用“虞”字囊括了尧、舜、禹三位上古帝王所历经的时代?

文章图片9

其实不单单《尚书》中有关于虞朝的记载,先秦典籍中也有类似的提及。

例如《国语》《吕氏春秋》中都有提到虞朝,并将其与夏、商、周等朝代并列提及,商鞅更是曾经说过“周不效法商,夏不效法虞”这句话,侧面应证了虞朝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后世人的臆想,而是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了关于虞朝的说法。

文章图片10

据传在春秋时期,还有着虞朝的确切文献,但历经春秋战国的动乱后,大量文献流失,又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多记载因此被焚毁,后世所得知的虞朝记载,基本上都是通过诸子百家共同还原加工,虞朝才不至于从华夏历史上烟消云散。

既然虞朝真实存在,那么其建立者究竟是谁?虞朝又为何要称为虞?

文章图片11

虞朝为什么叫虞朝?

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以及各文献的记载,虞朝的建立者正是——舜。

史书上所记载的“虞舜”一词,便是指代舜帝,因为舜的部落为有虞氏,故而后世称其为虞舜,而他所建立的王朝也因此被称为虞朝。

文章图片12

虞朝所建立的时间,是在尧禅位于舜之后,大约是公元前2095年,至公元前2025年,存在的时间不过百载。

相传上古时期,天上出现十个太阳,同时无数洪荒猛兽肆虐百姓,尧因此派出大羿,射杀猛兽并将九个太阳依次射落,拯救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当中,故而各部落纷纷投奔尧,并拥戴尧为领袖,称其为天子,这也是“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的由来

文章图片13

尧在位期间,文治武功皆是有目共睹,将各部落百姓的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人力终有穷尽,人寿抵不过天命,尧在位时长达70年,已是风烛残年之末,为了不让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众部落又回到之前分散的状态,尧想为百姓找到一个新的圣王。

上古时期部落的首领更替,一般都是由首领的子嗣继承,但尧的儿子丹朱性格暴虐顽劣,并非是一个值得托付王位的人选,所以让自己的手下帮忙推荐,于是在当时以“孝道”闻名的舜,便被人推荐给了尧。

文章图片14

舜的孝道不容置疑,但首领的位置并非只有孝道就能坐好,所以为了考验舜是否合格,尧特意设下了诸多考验,例如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考验他如何治理家庭,又派舜去百姓当中推行良好的美德,还让舜管理文武百官看看他处理政务的能力。

对于尧设下的考验,舜皆是完美地完成,甚至连令尧都觉得惊喜,于是有感自己时日无多的尧,在心中定下了下一任首领的人选。

正月初一,太庙祭天,尧正式禅位于舜,舜接替圣王尧,成为了新一任的天子。

文章图片15

舜在位期间,沿用了尧时的政策制度,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完善革新,分封百官各司其职,甚至还设置了百官考察期,三年一考察,若有官员德行败坏或治理能力不行,便将其罢免,这一考察制度非常实用,一直沿用至了后世的各个王朝。

同尧一样,舜被先秦时期的儒家以及墨家最为推崇,将两位上古帝王尊称为圣王,而对于儒家来说,或许舜更值得推崇,因为舜本就以“孝道”闻名,这一美好品德非常符合儒家的思想,故而孔子、孟子二人对舜推崇备至。

既然连孔子、孟子都认可虞朝的存在,那么虞朝又为何没有被正式载入史册呢?

文章图片16

其实这一点还是得归咎于春秋战国的动乱,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缘故,关于虞朝的文献流失损毁之后,诸子百家对其进行还原,但历经诸子百家之手还原的史料,是经过了大量修改与加工的,其可信度大大降低。

这也导致近代史学家们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与争辩,相持不下后干脆直接将文献可考究程度较低的虞朝,直接从正史中删除,将其归类为“神话传说”,毕竟“后羿射日”等传说都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文章图片17

因为这个问题的分歧,甚至有许多人直言打开秦始皇陵,便能找到先秦时期最初也是最完整版本的《尚书》,毕竟虽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但《尚书》虽然是儒家著作,却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史料,许多人认为当时的秦朝皇宫里肯定保留有这类书籍

文章图片18

可秦朝时期记录书册用的是竹简,两千多年岁月过去,竹简恐怕早已沦为地宫中的烂泥,而且暂且不提秦始皇陵中存在最初《尚书》的可能性,光是能否完好无损地打开秦始皇陵,始终都是国家与考古学家们所面临的难题。

文章图片19

结语

虞朝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想必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虽然史料真伪性可疑,但有关于虞朝的描述,可不仅仅只是一部《尚书》,许多古代典籍以及先贤语录中,都有提及这个神秘的朝代。

如今各遗址与古代文献的发现,已经向国外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想必终有一天,有关于虞朝真实存在的证据,也能得见天日。

就让我们在掸去历史尘埃的同时,静静等候着那一日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