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有多远 ——14年的抽动症治愈之路。

 xyf4345 2023-07-0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患者,男,35岁,自由职业者。
诉:头面部抽动14年。
现病史:患者于14年前发生头面部抽动症状(挤眉弄眼、扭脖子、咧嘴等),不分时间、地点不由自主的发生,持续时间从1分钟到10多分钟不等,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多家医院求治,2020年在苏州某三甲医院给予肉毒素注射治疗,治疗效果维持6个月后症状复发至今,来我科寻求中医治疗。刻下:胃部经常吐酸水15年余,颈后、头部及左右肘部多处皮疹15年余,口服多种药物,情绪低落,睡眠差,饮食正常,二便正常。
既往史:无手术外伤史。
治疗思路:从调理胃部功能失调着手。
治疗方法:针灸+吹气球呼吸训练
治疗部位:
处方1.腹直肌、胸骨肌、腹外斜肌、胸锁乳突肌、咬肌、颞肌、二腹肌、胫前肌。
处方2.竖脊肌、斜方肌、肋间肌、前锯肌、菱形肌、腕支持带、手骨间肌、枕下肌、腓肠肌。
治疗效果:治疗28次后头面部抽动症状全部消失。刚开始第1个疗程(10次为一个疗程)一日一次针灸,第2个疗程隔日一次针灸,第3个疗程2天一次针灸。
治疗分析:
     患者的胃酸为什么会引起头面部抽动发生?消化系统主要与头部、腰部和骨盆区域有关。消化系统的内脏运动受到以下因素的干扰:局部张力、消化道初始部分的功能障碍、来自下肢的张力。相反,胃部问题可以引起头面部、胃脏局部区域、下肢发生一系列症状。
图片
      胃部功能失调产生的异常张力会沿着筋膜链(经络)阻力最小的路径进行传递,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进行传递。“所有的内脏都是悬挂在脖子上”,通过椎前筋膜联系在一起,头面部症状往往都与内脏功能息息相关。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内湿蕴蒸上输于肺,肺主皮毛,湿邪可走窜四肢,流浸肌肉,外达皮毛而生病,故产生湿疹。

图片

        肠-脑轴理论认为长期的胃部功能失调会产生抑郁症。

图片

     吹气球呼吸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膈肌支撑食管括约肌,从而防止胃酸反流回食管,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膈肌处于吸气(升高)位,并且胸腰结合部过度伸展,通过训练重建更优化的腹式呼吸已经被证明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图片

  下面是来自泰州晚报的报道: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