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人|吴朴堂(下)

 石安说 2023-07-04 发布于上海

 印人|吴朴堂(下) 
文/石安

命运多舛,人生不易

图:吴朴堂刻印图

石安简单梳理一下吴朴堂的人生年表,由此可概览这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令人唏嘘的人生:

1922 年,出生于上海。幼承家学,好书法篆刻。

1932 年,10 岁。淞沪抗战爆发,随母外出逃难,未几返回上海。后就读于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33 年创办,现江苏科技大学前身),未及毕业即退学。其间于篆刻方面,初学西泠八家,后习吴缶翁印风,皆能形神具备。

图:吴朴堂印作一组

1938 年,16 岁。举家迁往杭州,因家贫,于杭州悬例刻印养家,其时兼习秦汉古玺。

1940 年,18 岁。拜王福庵为师,艺事精进,初显峥嵘。

1941 年,19 岁。王福庵为得意弟子代订润例。

图:王福庵为吴朴堂代订润例

1945 年,23 岁。以所摹刻 400 余方战国小玺辑成《小玺汇存》四卷,由上海宣和印社钤拓印行,摹印之精,“毫厘毕肖”,令人叹为观止,多得赞誉。

1946 年,24 岁。成婚,其妻为王福庵侄孙女王智珠。同年8月经王氏举荐前往南京任国民政府印铸局技正,专事官印印模之篆写。9 月其妻亦赴南京印铸局任书记官(文书)。

1947 年,25 岁。由王福庵举荐加入西泠印社,成为该社最年轻的早期社员之一;

1949 年,26 岁。印铸局南迁,夫妇俩自请遣散,返回杭州,与人合伙生意失败。当年响拓王福庵 2000 多方印稿,辑成百余页《朴堂响拓麋研斋印稿》。

图:《朴堂响拓麋研斋印稿》

1950 年,27 岁。举家移居重返上海,以鬻印为生,书印皆成,然谋生不易。其时亦为王福庵代刀,所作精微肖似,时人莫能辨。

1955 年,32 岁。参与筹组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1955-1961年),至 1957 年有社员 109 名,社员几乎囊括当代中国著名的书法篆刻家。

图: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备会成立合影(中排右三为吴朴堂)

1956 年,34 岁。参与《鲁迅笔名印谱》创作,又经王福庵好友、时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陈叔通牵线,任职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古物整理部。

1958 年,36 岁。精辑出版黄宾虹遗著《宾虹草堂玺印释文》。

1959 年,37 岁。上海市文管会和上海博物馆合署,担任上海博物馆征集编目组组长。期间饱览大量馆藏,艺事精进。其间与方去疾、单晓天合著完成《瞿秋白笔名印谱》,并为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大学院校图书馆刻制馆藏印章,又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刻制姓名章或藏书章,声名远播。

1960 年,38 岁。自刻《朴堂印稿》,在篆印一域致力守正求新。

图:《朴堂印稿》序

1963 年,41 岁,又与方去疾、单晓天合著完成《古巴谚语印谱》《养猪印谱》等。

图:《养猪印谱》中吴朴堂印作

1966 年,44 岁。“文革”动乱被批斗,不堪其辱服药自尽,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印坛有言:“吴朴堂,为潜泉从孙,家学渊源,后得王福厂亲炙,承其心法,于福厂各体皆烂熟胸中,游刃自运,无一体不逼肖,能光大新浙派者,糜砚诸弟子中,福厂于朴堂寄望最深。惜其中年早逝,尚未能自发胸臆,变法出新也。此固朴堂之不幸,亦福厂之不幸也。”是为的评。

最后节录江成之胞兄江辛眉所作《题朴堂遗珠》一诗,代为感言:

印人论宗派,法乳萃古杭。

自从八家后,作者暗不彰。

福庵刀发硎,兼备众家长。

忆昔癸未岁,海寇方披猖。

日造春住楼,谈艺以为常。

福翁高榻卧,椎凿声铿锵。

时君与予季,侍立于其旁。

谦谦进所刻,斐尾有文章。

翁起正襟坐,缕析及毫芒。

殷勤点其睛,脱手神龙翔。

徐徐向我言,喜益眉间霜。

两生自可尔,庶几有所成。

骥足并辔走,他日看腾骧。

此语二十年,世上海生桑。

翁今墓草宿,我鬓亦已苍。

闻君锲不舍,果尔负盛名。

余季久怠荒,师法尚不忘。

君独誉之深,谓是专且精。

从兹数来过,筚门生辉光。

伊我与谈麈,亦复旗鼓当。

时维丙午夏,晓严鼓逄逄。

讣音忽到门,哀歌起北邙。

疑冰迄未泮,我意每惋伤。

复念泉下人,玄珠遗海江。

徒恐后学者,歧路叹亡羊。

予季求散佚,有作盈一囊。

汉篆多佶屈,吴碑有锋芒。

春红花簇簇,秋白露攘攘。

钤拓砑朱墨,金薤示琳琅。

兹编必传世,金石寿无疆。

蛟龙如下窥,穿壁或取将。

愿言告予季,珍重仕袭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