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款游戏中,大量的场景采用了“金描”这一古典绘画技法,以“金线”的形式勾勒出了游戏所描绘的“大景世界”,同时又在游戏外持续地向玩家输出这种技法的来历以及实际的应用方式,传统的配色理念与呈现方式中蕴涵的国风哲学被潜移默化地搭载进游戏的每个角落,这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国风游戏传递文化的升级:从背景到角色,再由角色到制作工艺,国风文化可以被改编的内容不断深化,国风与游戏兼容的面也逐渐变多,让国风文化自发地带动玩家,形成良性的反馈,也成为很多国风游戏的目标。
(2) 互动性:从伦理冲突到新旧交织,国风中的社交课题深度挖掘
国风游戏的互动性,在这里我们引申为游戏玩法的更迭。在过去国风题材游戏发展的三十年中,90%的玩法集中在MMORPG类型上,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国风社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邓剑在对MMORPG类游戏探讨时曾提出,参考海外研究理论,MMORPG类游戏的设计思路和伦理往往与西方社会自由主义伦理更接近,这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纲常伦理相悖,因而将国风元素融入游戏,或是直接塑造国风游戏,在这个品类下都有着无法完全解决的伦理冲突。以至于后来兴起的MOBA类、卡牌类等玩法,也是基于一套近似西方的算学语言,没有完全地承托住宏大的国风文化。
但这更多地是学术层面的思考,对于大多数的游戏产品而言,国风文化在游戏中的继承,大多是“片面的”,集中地展示了某一段国风故事或者某一种国风文化定位。在这一层出发去思考,国风游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变革不同玩法中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在DataEye研究院看来,这也是当今大多数国风游戏强化其中的社交功能的原因之一。
如何在游戏打造的社区中,尽可能地调动国风文化的积极性,才是更多厂商的行动方向。而这一点也不局限于国风题材的游戏,凡是可以在游戏中植入国风元素的游戏,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以最常见的国风仙侠类游戏为例,搭建帮派、工会、师徒、情侣关系,通过设置加强玩家在国风社区中的社交连结,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原本玩法和文化伦理冲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