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的悲歌:柳湘莲为何和薛蟠结拜?大反转里藏了什么?并非豪迈,而是向现实低头

 where5 2023-07-04 发布于四川




Image

柳湘莲曾经被薛蟠百般调戏,即便狠揍他一顿,也远远不够解气。

只要你不傻,都能看出来,当时柳湘莲若非顾虑人命官司,肯定一拳结果了他狗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柳湘莲后来路遇薛蟠,不仅不计前嫌救他性命,而且还跟他结拜了兄弟。俩人竟然亲热得像一家人。

这是什么剧本啊?反转得猝不及防!

柳湘莲到底在想什么,因何发生180度的大逆转,曹公一个字也没解释。

于是,世人都把这桩事看做男性的豪迈,都说这叫做“不打不成交”。

三观混沌的人(如钗粉、袭粉等)最喜欢这说法。既然最正义的男儿,和那个最龌龊的男人都结拜兄弟了,这不就说明红楼梦里无好无坏吗?进而不就证明了“黛钗合一”吗?

事实真是如此吗?

Image

01 云泥之别

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三国、水浒里有很多“不打不成交”的故事,的确很豪迈、很动人,闪烁着男性的人格光辉。但是请注意,那是两个英雄之间的故事。

也就是说,他们性格相似,身份、经历、武艺也相似,只不过曾经各为其主,或者存在某种误会。

从本质上讲,他们三观一致。经过交手后,很容易互相欣赏,成为朋友。

这样的故事版本,适合薛蟠吗?他这个酒囊饭袋,有什么能让柳湘莲欣赏的?

蟠柳曾经的冲突,你可不要理解成“玩笑开过了”。不!它背后有深层的阶级差异、文化冲突。薛蟠轻贱的绝不仅仅是柳湘莲本人,而是柳氏家族。

薛蟠认为,柳家败落了就该低人一等。柳湘莲就该如娈童一般臣服于他,卖笑卖身。他那些肆无忌惮的淫笑,每一帧都是对柳家莫大的侮辱。

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很多细节,刻画了他们的三观差异,处处截然相反。就如同臭蒿和香兰,又如黑夜和白昼,绝对无法并行。

这个问题有详细解读,文后链接1

云泥之别的两个人,根本不可能演绎什么“不打不相识”。

Image

02 宝玉副角

既然蟠柳结拜,并非演绎“不打不相识”,那么曹公设计这段故事,意欲何为?他想说明什么,刻画什么?

他是在刻画柳湘莲的变化。

很多人说红楼梦的故事拖拖拉拉,那是因为看不懂。看懂了,反而会惊叹其变化神速。

能够成为名著的作品,一定贯穿着心灵的“成长性”。这规则尤其适用于主角,以及作者喜爱的角色。

红楼梦里最具有成长性的是宝玉,其次是黛玉和探春。

柳湘莲占篇幅不多,但他却有非常曲折的经历,很强的成长意义。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证明他的重要性。

不要忘记,来尘世历劫的宝玉,最终要堪破情网而落发出家。柳湘莲也出家了,也是顿悟,也是堪破情网。

资深红迷看到这儿,大概就明白了:柳湘莲不就是宝玉的副角吗?不就相当于他的一个分身吗?

没错。世人都说宝玉太弱太娘了,却没想到他有另一个版本,武艺高强的柳湘莲。

Image

想要参透柳湘莲的变化,应该先理解宝玉的变化。

宝玉在成长过程里,受到过很多负能量攻击。比如袭人的床第教育和柔性控制,宝钗的丰满肉体性诱惑,薛蟠的色情社交,以及仕途经济威胁等等。

在这些负能量的影响下,宝玉做过很多荒唐事。

神瑛侍者投胎尚且如此,柳湘莲就更不用说了。

03 落草为寇

柳湘莲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要从《好了歌注》说起。

金满箱,银满箱,【甲侧: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侧:甄玉、贾玉一干人。】

......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侧: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侧:柳湘莲一干人。】

甄士隐的《好了歌注》,是红楼梦里最重要的命运谶语。加上脂砚斋逐字逐句的批注,令它更加意义非凡。

其中那句【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是指柳湘莲。

那么问题来了:柳湘莲何时做了强盗?是80回后吗?是出家后又还俗做了强盗吗?

当然不是!出家就是最终结局。他落草为寇就发生在80回内。

大家肯定要惊呼了:我看过原著啊,哪里写了?

曹公不明写,你怎能看懂。虽然你已经读了柳湘莲的强盗故事,却浑然不知。

Image

04 薛蟠奇遇

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到前面岔口上分路,他就分路往南二百里有他一个姑妈,他去望候望候。我先进京去安置了我的事,然后给他寻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事,大家过起来。”

薛蟠这段话里藏着很多蹊跷。

1、【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

作者若不写这句话,丝毫不影响故事完整。写了就说明有作用。

它跟当下的抢劫故事,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

前面走了许久了,都平平安安,说明薛蟠一行人也是有点声势、有点本事的,不是那么好打劫的主。

2、【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

有前面的对比关系,说明此处强盗势力猖獗。这里肯定是强盗的地盘了。

既然如此,柳湘莲孤身一人,凭什么能干倒一群强盗?又为什么没有引发更大的报复行为?

Image

3、【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

这话说的不清不楚,好尴尬啊。假如真是英雄救人,曹公肯定有办法,让薛蟠描述得绘声绘色,描述出天降神人的感觉。

4、【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

按照这个描述,柳湘莲和强盗并没有大战三百回合,看样子很轻松。关键在于,并非打败他们,而是【赶散】。

凭什么啊?一群强盗为什么被一个人赶散?

就算是被赶散,也应该是有人迎战,有人拿货跑路。如何凭一己之力把货物全部夺回呢?有分身术吗?

是不是很奇葩,很不合理?

除非这群强盗原本就认识柳湘莲,不愿与之交战,才能解释这一切。

Image

05 残酷现实

柳湘莲离开京城后,百分之百会遇到生存难题。

因为他这次出游不同以往。以往可以投亲靠友,这次惹了祸,必然屏蔽掉熟人,避免被薛家查到行踪。

浪迹天涯的他,尽管一身武艺,才能卓著,但是既无人脉,性格又耿直,注定无处容身。

他曾经那满身的傲气、满身的正义感,都会成为生存的障碍。

就像水浒里的很多英雄一样,不管本意是想替天行道,还是想扶危济贫,反正混不进体制里,最终都沦落草寇。

只要混不进体制里,就是草民。草民还舞刀弄剑,那就是草寇。现实就这么残酷和悲哀!

说白了吧:英雄根本无地存身。

曹公把这个社会看透了,也写透了。

Image

薛蟠被打劫的地方在平安州界。古代的州区交界之地,政府控制力较为薄弱,常被称为三不管地带。

柳湘莲生活在这个地带,就暗示了某种问题。

那群强盗或许是他的部下,又或许是另一帮的,都无关紧要,反正在这个地带柳湘莲能横着走路,就证明他落草为寇了!

像他这种出身的人,当然不会真喜欢为寇,肯定是无奈之举。而这样的经历,对他先前的三观,不可能没有冲击。

也就是说,他曾经的贵族骄傲被粉碎掉了。现实的捶打,江湖的黑暗,令他不得不接纳主流价值观。

前文就解析过,薛蟠很龌龊,但是他的三观却代表了社会主流。

一言以蔽之:柳湘莲已经变了,他在向现实低头。

Image

06 向现实投降

柳湘莲揍薛蟠时,当作死猪烂狗对待(喝坑水等细节)。这说明,薛蟠原本在他眼中,就是猪狗不如的东西。

曾经极度鄙视、极度恶心,现在却和他结拜兄弟,这标志着柳湘莲对现实的全面投降。

世界在他脑海里完全翻转了。就像水浒的主题一样,曾经桀骜不驯豪气千云,曾经舍命追求心中的正义,但是真成草寇了,真的被排除在社会之外,理想就被消磨殆尽,又变成努力追求招安。

柳湘莲就走在这条路上,和水浒里的英雄一样彷徨。

Image

从现实的角度看,和薛蟠结拜的好处显而易见。

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

你看,柳湘莲在外漂泊许久不能回京,最大的顾虑无非是薛蟠。结拜兄弟后,立马就要回京了,这也太立竿见影了!同时他还打算拜访亲戚、寻一门好亲事等等。

总之就是要走上“正轨”,做循规蹈矩的世俗人了。

要知道,他之前那么多年都不甩婚姻之事,都喜欢萍踪浪迹的啊!

这就是等于告诉你,他已经折断了翅膀,收起了独立性,被社会驯服了。

Image

就像贾政,年轻时也是诗酒放诞之人,但是后来呢?从何时起,变成了唯唯诺诺的木乃伊?

社会就这样驯服了一批又一批人。

回京、探亲、结婚、过日子,虽然出自薛蟠之口,却不可否认必是柳湘莲之愿。之后贾琏趁势提亲(尤三姐),柳湘莲也没问什么底细,直接就答应了。

如此好说话,如此不挑肥拣瘦,说明什么?

说明柳湘莲急于回归正轨,还说明,他有投靠薛蟠之意(于他而言,贾琏和薛蟠算一伙)。

Image

前文解读过,薛蟠调戏他时最重要的一句话:有你这个哥,你要做官发财都容易。

当时的柳湘莲对这句话,可是气坏了,如今的他却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这样来看,巧遇薛蟠、搭救薛蟠,到底是天意还是人为,也未可知。

这对薛蟠而言倒是无所谓。即便他明知人为,也乐得接受。柳湘莲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这就够了。

只要柳湘莲向现实低头,薛蟠的钱就有用武之地,这比之前好太多了。柳湘莲有人才,薛蟠有钱,如此就达到了平衡,各取所需。

Image

07 灵魂的失去和救赎

故事进行到这里,从世俗的角度看,简直好的不得了。各取所需,资源互补,这不是我们如今最提倡的吗?

薛蟠说【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何止啊?其实远远超过了亲兄弟。

因为,薛蝌也需要人帮忙张罗婚事,薛蟠怎么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呢?

薛蟠说要给他寻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事。言外之意,钱全部由薛蟠出。

事实他也的确做到了。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在沉痛中恍惚入梦,还梦见了薛家小童来引他进入新房。

可见,薛蟠都扎进柳湘莲的潜意识里了。他就是钱的符号,就是可依靠的符号,也是“新生活”的符号。

说的更明确点,就是主流社会的符号!

照着这条路发展下去,明明可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嘛!连一步都不需要,只差半个小脚趾头了。

可惜,曹公不是俗人,他是哲人。古今中外的名著,都不是教你如何娶妻生子的,而是鉴别人性、反思社会、深挖灵魂的。

向现实投降的柳湘莲,如愿回归主流社会了吗?

当然没有。作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剧情再度大逆转。

薛蟠是恶魔的象征。这个问题,你爱信不信,反正谁沾上他谁倒霉。

柳湘莲和他结拜那一刻,就注定悲剧!因为他失去了初心,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Image

你以为尤三姐自刎是偶发事件吗?你以为一连串的悲剧,跟柳湘莲的变化无关吗?

不!太有关系了!

尤三姐的悲剧,既是写尤三姐,也是写柳湘莲。柳湘莲在薛蟠那里失去的灵魂,最终要用尤三姐的鲜血来唤醒。

为什么尤三姐的死,会如此震撼柳湘莲?他从中到底领悟了什么,为什么忽然间就放弃了向往许久,也经营许久的薛蟠之路?

从俗世的狂欢,到出世的觉醒,仅仅只用了一瞬间,为什么?

解开这些疑问,你才真正明白柳湘莲的灵魂里藏着什么。请等待下文解析。

Image

【正确理解本文,请务必参看以下文章】

古代为什么盛行男性同性恋?薛蟠追求柳湘莲,究竟错在哪里?

红楼梦里的茶花女:能识灵魂之爱,却难抵双标之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