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王传言 2023-07-04 发布于江苏

每逢四月,就会想到诗人艾略特的《荒原》。我国著名翻译家,绝世美女赵萝蕤翻译得相当不错。其中写道,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很多人或许觉得奇怪,四月不是万物生长的时刻,怎么就残忍起来了呢?尽管《荒原》写作的年代是战后,面对的则是一片荒芜,诗人由此感慨,正是应景。

那到了今天,如何看待这句话: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我觉得,其诉说的乃是新和旧的交替之痛。在新和旧之间,伤痛是自然而然的,且是痛彻心扉的。

新事物的降临,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看,那就是旧事物的死亡。既然是死亡,必然是残忍的吧。比如,新娃的降生,并不仅仅是新,也意味着旧的去。

在这样的一来一去是时间里,残忍的感觉扑面而来。再看看病树前头万木春。春来了,万物生长,也意味着旧的死去。落叶降临在地上,新叶才能出来。

当人们欣赏着新的美景之际,必然不会想到旧的逝去。而诗人则是敏感多疑的,他们总是能够洞悉到凡人凡事的背后,蕴含着的另外的生命交替内涵,让现代的我们深思。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当新的来临,旧是死去。看似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却也是以死为代价的。对于那些死去的事物,为何就不值得哀叹?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他写道: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恒。

就像我们的生命里,不仅流淌着先人的血液,也浸透着先人们的精神遗产。从这个意义上看,先人虽然已经不在,但他们带来的意义却是永恒的,因为已经不可分割。

诗人是敏感的,我们也不能变得麻木不仁。在吹拂四月的天气里,感慨着人间四月天的美丽之际,也应该思考到生命轮回的无奈和不息。

更应该想象到在新和旧的交替之间,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残忍和代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