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我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尽管只有三个月工龄,但有系统学习的根基,还有工厂里的实操,加上领导放手,我全盘接手了会计工作。到支行送报表这种跑路的事,就更是落在我的肩上。工作是美丽的,何况还是去县城,更是乐此不疲。
理想总是好过现实数倍。原以为走上工作岗位,领到工资,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所有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可三个月的时间过去,旧烦恼依旧在,新烦恼又光临。还真印证了“人生是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如果你不是达观者,你将永远走不出烦恼的胡同。为使自己的生活轻松起来,我开始尝试多种方式,向达观前行,带着微笑去数这串念珠。
当基建竣工,我有了一片独立天地时,便开始临摹各种字体,在提高书法水平的同时,磨炼性格。虽然练习最多的是隶书,但却用篆体写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横批“制怒”,贴在写字台的正上方。时刻提醒自己认真观察、善于了解外部世界,以达观的心态去对待外部事物。
在钱包出现结余的时候,购买了《千家诗》、《新选唐诗三百首》等书籍,背诵千古名篇,摘录《醒世恒言》,陶冶身心。为解决阅读中大量出现的生僻字,又花“巨资”购买《现代汉语词典》,掌握读音,理解字意。这一本《词典》不仅是我度过那青葱岁月的良师益友,许多年后还陪伴我女儿走进了大学校园,见证了父女两代弥补知识、提升自我的过往。
农历辛酉年春节来得较早。对外地来的学生高看一眼、且寄予厚望的所领导,决定节前(元月下旬)到汉川同事的家里去“家访”,我成为陪访者。限于当年的交通条件,直线距离才一百多公里的同事故乡,紧赶慢赶,往返一次,硬是花了三、四天时间,经过五个县城,且在四个县城中转,交通工具有顺风车、长途客车、小火轮、还依靠“11号车”,踏着原野的积雪,徒步十几公里,才完成整个行程。如果不是中途转车的折腾,坐车直达,完全可以当作长途兜风,游览北国风光。
当然,利用转车空隙,我拜访了在孝感和应城两县城工作的同学,乐享公私兼顾的好处。虽然分别不到一年,但大家对毕业后的首次相逢都很珍惜。单身汉的生活,隆重又节俭,但开心快乐,他乡遇故知的情感由然而生,搪瓷缸子当酒杯的画面出现。好在吃喝风还未兴起,工资收入不高,不会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喝多喝少基本自愿。
返程中途,我告别领导,挤上回家的班车,回家过节。由于领到几个月的工资,总收入已超过百元,在家里需要添置日常用品时,当然要做点贡献。只是没有特意给母亲备份礼物,至今都觉得遗憾。这个春节,除了陪母亲守岁,便是走亲访友,逗侄添乐,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又是那么自然。很快就又恢复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日子。
为推动经济复苏,国家加大了基建投入,让财政不堪重负,赤字大幅上升。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国家在这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国家财政赤字,国民也不富裕,国库券的发行基本是行政手段,按照职工的月工资额配售,在向员工打过招呼后,从工资中扣除。此时虽还在见习期,收入不高却稳定,当然也有认购义务。连续三个月,收到的工资都不超过三分之二。是第一次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基层银行工作简单,但核算工作繁杂,除了胆大心细,按时上报报表外,你还真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只是个人储蓄账户众多,在手工记账的当年,季报、年报的总分核对工作量巨大。好在算盘打得不错,没有出现反复翻打明细账余额,去与总分类账核对。
确保粮油和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日常供应,是营业所的长期任务;配合“打击投机倒把”是当年的重点,需要及时提供工商部门要掌握的资金信息,必要时还要配合对嫌疑人的账户进行查封。尽管临柜工作需要守株待兔,也不轻松,领导还是经常安排一些去基层调查、检查和辅导工作。认识了一大批文化水平不高,但工作勤勉、认真,生活纯朴、随和的基层战友。
现在想来,当时的工作的确没什么值得嘚瑟的,简单重复而已。加上地处偏僻,农村本身也很平静,生活就是一湾平静的湖水。任凭城市经济如何艰难,已经解决温饱的农村,有了最低工资收入的自己,对报纸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产”、“停职留薪”,始终没有反应。
农忙的时候,我不忘农民本色,向所领导申请“农忙假”,回乡参加“双抢”。此时,以家庭为主体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全国推广,双抢也恢复到尊重自然规律的正轨,是收小麦,插中稻。此时正值初夏之际,气温适宜,惠风和畅,加上我不需要承担乡邻之间的换工劳动(相互帮忙),这个农忙假期,虽也辛苦,但与双季稻时的辛苦,不可同日而语,就像一场双抢“忆苦思甜”,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挫折是成长的必修课,且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谁也不例外。就在我沉浸在专业知识扎实,日常工作简单,上手十分顺利的喜悦之时,生活便给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先是报表不平衡,自己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不明就里,找不到原因。为避免通宵加班才能按时上报报表的尴尬,只好找前任求助。
姜是老的辣,经验的积累与专业知识一样重要。前任是实践出真知,在问明情况后,依据经验三下五去二,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让人心服口服。为避免今后出现差错不再求助,我将他查找问题的方法,与学校掌握的理论方法进行比照,求同存异,加深理解,丰富实践知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严重的是代理出纳工作时,出现100元短款。在那个绝大多数人月薪不足百元的年代,这就是一笔巨款。在怎么也想不起错在哪里时,只能向所领导报告,并惊动支行会计部门领导。回忆、复查、外调,好几天都没有结果。所领导主动表示承担主要责任,他多我少,共同补上这个缺口。我不愿领导代我受过,便决定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干杯,不让任何人陪着。但苦于积累不足,一次性承担有困难,便填写借据,等待来年归还。支行领导经调查后,确认是无心之过,没有同意所主任的意见,决定用挂账的长款冲抵,并将冲抵后的余额划归支行,顺便将账务进行了规范。
短款虽不用个人赔偿,但教训依然惨痛。毕竟我是会计,不是出纳,没必要接触现金。只是出于哥们义气,在出纳提出需要外出办理私事时,未向领导报备,便同意接手帮他坚守阵地。在短款出现后,我和所领导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却没事人似的袖手旁观,好不自在。让我切身体验了走向社会后的第一次世态炎凉。
十月,见习期满正常转正,我成为“有级别的国家干部”,尽管这级别低得没有办法提及,但工资增加,人也就高兴。于是我利用送报表的机会,自县城买回“三接头”皮鞋,在冬季到来之时,又让朋友帮忙买了件“军大衣”,常年行走在水田旱地、经常光着的脚板,开始享受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成果,靠残破且带油垢的军袄御寒的日子彻底结束。
我穿上皮鞋,行走在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橐橐之声,引来所领导奇异的目光。他是位一贯艰苦朴素,永葆劳动本色的长者,对年轻人的穿着要求很严,不希望你的穿着过于“耀眼”,让人产生鹤立鸡群的感觉。可能是对来自他乡的毕业生,多少有些另眼相待的原因,他没有直接批评我,反而问皮鞋是不是在部队的兄长帮忙购买?我当然理解他话中的意思,就是出身农村,长在农村,目前还在农村上班,为何要穿这刺眼的皮鞋?如是我在所里便不穿皮鞋,只在进城的时候才发挥皮鞋的价值。
因在支行组织的珠算选拨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代表支行到地区参赛。遗憾的是没有取得好成绩,辜负了支行领导的“良苦用心”,让比赛成了一次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短暂旅行。和我相依为命的同学,因不满意被流放到最基层的安排,自谋出路,从财政调到家乡一家企业工作,深深地震撼了我,红眼病再次“复发”。在将他送上回家的客车后,我开始寻找可以帮我调动的人,尝试着利用可以帮我的资源,开始为调回故乡作努力。
山区的文化生活是贫瘠的。为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一群漂在当地的外地人,自动组团开展文体活动,我这个体育“弱鸡”,竟然也成为被邀约的对象。也许是日子太单调,或者是他人的邀约太真挚,也可能是我享受寂寞的功夫尚未练成,每次接到电话都参加。就这样,成年之后开始进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启蒙训练。弥补那学生时代无法参与其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当总工会、团中央等九单位联合发起“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掀起高潮时,公社团委也组织大家开展活动,让大家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加强相互的了解和交流,让平静的生活荡漾起青春的涟漪。
随着喜剧、爱情、反特片的兴起,电影下乡的频率也不断上升,只是当时公社连露天电影院都没有,只能将公社农机修理厂的院子作为放映的场地。要想舒适地看电影,就必须自带椅子提前到达。
那入口拥挤不堪,经常发生口角、推搡,甚至大打出手。就因基层过来的同事进门时抢了道,被人推搡,瘦弱的我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竟冲冠一怒为同事,甩掉身上的大衣,让对方上来试试。
大概是被我不惧一切的气势所压制,有可能是我身边响应的同事和朋友较多,对方当场“认怂”,一场群架戛然而止。只是电影散场后,对方找到邮政的朋友,说是丢了手电要赔偿,他带着对方向我求助,让人莫名其妙。自始至终双方都没真正动手,怎么会冒出丢东西要赔偿的诉求。
所领导得知有人找麻烦,根本不让我出面,将他自己的手电交给来人,化解了矛盾。后来听说,放映场没有打起来的原因,是对方幕后高人——他们大队的支书认识我,让他们停止了争吵。至于手电筒,天知道会不会是高人指点,过后找点面子回去。都说,强龙不压地头䖳,我龙都不是,何来强字。后来以至现在想来,还真有几分后怕,毕竟是在别人的地盘,如果真来场群抠,后果不可设想,无法挽救。
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丰收后的农民,开始寻找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面对工业品短缺的现状,邻县应城的农民杨小运,发出愿意在缴足公粮后,再超卖万斤粮食,只求买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呼吁。消息经孝感报发表后,在全国掀起“新闻冲击波”,《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转载。农民的诉求,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发出指标,满足要求。最终,自行车由上海自行车厂提供。
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湖,但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经济,造成的冲击十分有限。曾经憧憬的《太阳岛上》的浪漫,迟迟没有到来。真正的人生,浪漫永远短暂,唯有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生活才是永恒!我走出毕业时幻想的浪漫,步入了《平凡的世界》。
这一年,党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顺利完成;成功发射了一组空间物理测验卫星,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第一个生产彩色显像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陕西显像管厂正式投产。
这一年,国家明确个体经济是国营、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在开辟集体、个体经济就业渠道的同时,增加自谋职业渠道,经济民营化的“闸门”被打开,对短缺的原材料进行的争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打击投机倒把”成为当年最重要的经济运动;我省的沙市(今荆州)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城市。
这一年,我开始知道什么是“三转一响”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那是当年女方出嫁对男方的基本要求,相当于时下有车有房。因此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尽快完成可购买“四大件”的原始积累,几乎成为从农村出来的那一代人的奋斗目标;结束了见习期的考验,成为干部中的一员,还独立自主地完成了首批固定资产的购置,皮鞋和大衣。
这一年,最流行的歌曲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最吸引人们眼球的电影是《阿Q正传》;最振奋人心的体育赛事,一是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二是乒乓球队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全部7项冠军,创造世乒赛55年来的新纪录。最流行的词语是“五讲四美”,经商、官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