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事儿丨崔忠华:宽容是一种力量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3-07-04 发布于山东

我去校长室拿材料,刚好政教主任和八年级的年级主任都在。

校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一个红光满面、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他身旁站着一个头染黄发、身材高挑的男孩。

我接过校长递过来的材料,斜眼看了看低着头、不停踮着脚尖的男孩,以我的经验,肯定又是转学来了新学生。

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暗自揣摩,转学过来的这名学生肯定是个“刺头”,不知道哪个班级又要“倒霉”了。

我回到办公室不久,政教主任带着那名黄发男孩走到我面前说:“崔老师,这是郑南同学,他插入你们班级学习。郑南,这是你的班主任崔老师。”

我对突如其来的任务虽毫不情愿,但课间也为郑南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入班仪式。

学生看到黄发男孩,瞠目结舌、议论纷纷——染发是校规校纪中严格禁止的事情,稀稀落落的掌声代表着他们的不满。

其实我的班级是一个比较优秀的集体,在我严格的要求下,学生对班规校纪毫发不犯。根据“破窗理论”,郑南的到来可能让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很快,我了解到,郑南的爸爸是一个家庭企业的老总,由于忙于事务,家人无法陪伴孩子。

郑南从小就离开亲人,去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他还独自一人去了加拿大的多伦多留学一年。

由于不适应国外的生活,又回到本市的学校读书,但是不管到哪个学校,不是和同学打架,就是和老师闹意见,完全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

政教主任说,郑南到我们学校也是试读一个月,能适应就留下来,不适应只能再次转学。

不知什么原因,了解到这些后,我突然动了怜悯之心,不能让孩子像孤魂野鬼一般飘来飘去,我要让他有所改变。

于是,我和政教主任约法三章:第一,给我时间去慢慢管理郑南,第二,不能因为郑南染发给我们班级考核减分,第三,郑南出了问题需要在班级内处理。

或许真的有缘分,我的第一次要求没有被郑南拒绝。

郑南不只是黄发,而且头发很长。我要带他去理发,他漫不经心地看了我一眼,将头转向另一边。

我告诉他只是剪短一厘米,不会染回黑色,并且费用由我来付,权当出去散散心,也算是完成了学校交给的理发任务。郑南眼睛里飘过了一丝的好奇和赞许,他跟我去了理发店。

一周过后,班上几个“坏小子”散出口风,这个要想把头发染成葡萄紫,那个说将头发染成奶奶灰,还有一个要染成巧克力。

其实他们只是试探我,看如何处理郑南黄发的问题。

我告诉他们要容得下郑南的黄发问题,我们要一起努力改变他,让他和我们共同进步。

郑南不愿意的事,我并不强求,同时也告诉任课老师们不过多地要求郑南。

可能是我的宽容和老师、同学们的体谅起了作用,潜移默化之中,郑南的头发越来越短,三周后他自己把头发剪短并染成了黑色。

这些进步和变化让家长高兴得合不拢嘴,多次感恩戴德地给我打电话。我也告诉家长不要只看到孩子的不足,更要看到孩子的优点;短处要包容,长处要鼓励。

一个月内,郑南在学校内虽犯有一些错误,却没有闹出大的问题,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试读期。

有一天,郑南的左脸颊红肿,我问他什么原因,他支支吾吾告诉我是被爸爸打的。

通过与家长沟通,原因是郑南和爸爸顶嘴,爸爸气不过就打了孩子。

我教育郑南爸爸,孩子顶嘴是想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应该粗暴对待孩子,你应该给孩子道歉。

这件事过后郑南对我更是言听计从,期终考试时,我的学科他竟然考了八十二分。

我奖励了他几枚收藏的纪念币,他如获至宝,学习更加努力了,最终考上了高中,三年高中后又考上了大学。

由此我发现,宽容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比纪律更有约束的力量。它不是欲擒故纵,而是有容乃大;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顺势引导。

(已载7月5日《德州晚报》)

■作者:崔忠华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