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铭经草堂 | 戎车四牡 庄谐生趣

 不好名马非英雄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 点击观看视频 

图片

史河漫溯,文路求索,诗经煌煌,其思无邪。如此直衷无伪、清丽婉转的篇章,经铭经草堂陈晋老师之手,镌于瓷身:釉色温润,青花小楷书于瓷上,红蓝双色拓片衬托,相得益彰,华丽而不失优雅。

▼ 铭经草堂诗经拓片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多图 

《小雅·四牡》成篇时,正值周室凋敝之际。为勤王事,使臣辞行双亲,奔走列国。长道逶迤,车轮追辗,他国之路却一望无垠。

乔木逸野,杞树丛生,翩飞的鹁鸠或起或落,恣游间灰色翎羽轻旋可见。孝鸟载飞载下,依恋父母,使臣却为君之辞,远别父母,骨肉分离。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臣纲与孝道的冲突……他不由得感叹宇宙之大,个人意志之渺小。

图片
图片
图片

精湛小楷缀于釉上,如珠玉落壁,古朴妍巧。手卷徐徐展开,顾盼流墨,熠熠生辉,撇捺有风骨,方圆见法度。温润的瓷,俊秀的字,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野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扭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

鲁迅曾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细品瓷间书法,三美俱全,悦目净心。

图片
图片

微针雕刻,施以笔触,勾勒出高头大马,又细琢人物姿态轮廓,赋予灵魂。斑驳间描摹出石化质感,仿佛亲历风雨沧桑,篆刻美感跃然瓷上。

青花佛青,内敛儒雅;矾红似霞,明妍古润。双色拓片纹饰与雅致书法遥相呼应,更添几分意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人云:金石永寿,三代鼎彝,先王古礼,皆以纸影慕拓,传之后世。

这所指的就是金石拓片。金石,指古时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而拓片则指拓印金石文物上文字图案的纸片。

金石拓片在中国历史悠久。相传棰拓产生于隋,最早用于临摹习字。这种习字方法后来广泛流传于唐朝士大夫阶层。时至两宋,拓片已成为一门独特艺术,流传至今。

古代拓制文物颇丰,有甲骨青铜、秦砖汉瓦、碑碣墓志等门类,造型多元,材质百千。根据所拓文物的不同,拓片在材料、颜料、技艺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图片
碑拓
图片
历代砖拓
图片
古币拓片

根据拓制方法的不同,可将拓片分为两类:漆黑一片、黑白分明者称“乌拓”,纹理显现、淡而有神者为“蝉翼拓”。

图片
图片
乌金拓与蝉翼拓

从所选颜料上分类,又有墨拓和朱拓两类。墨拓使用墨汁,黑白两色阴阳平衡,素雅内敛,素为文人所爱。朱拓选用朱砂,朱色华贵夺目,有辟邪之意。

图片
图片
墨拓与朱拓
拓片作品往往非常考验拓印者的学问与美学修养。墨色选择、色彩对比、虚实安排、空间处理,都见工夫。通过铭经草堂精美的瓷上拓片作品,亦能窥见陈晋老师深厚的的美学功底和国学底蕴。
古人铭石造物,意在长远留存,然尘世流变,沧海桑田,无数文物面目全非,借以拓片传世。

图片

图片

图片

拓片作为珍贵的文物材料,记录着华夏文化的璨璨与辉煌,这与铭经草堂创立之初心相得益彰。或许陈晋老师也是想传承、创新拓片这颗耀眼的文化明珠,才将古代拓片元素加在自己书写的瓷上,这在中国陶瓷界是首创。虽然之后仿制者颇多,却远不及陈晋老师的拓片作品富有文化内涵。陈晋老师亲笔瓷上书法的魅力,加之隔焰烧的助力,使铭经草堂的作品达到了茶瓷文化的一个全新高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细观杯身,釉如凝脂,瓷胎油润。而成就这玉质釉面的,正是陈晋老师为追求釉面的极致效果,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烧制方式——隔焰烧。

图片
匣钵入窑前
图片常规烧制方式

使用大小不一的陶瓷匣钵,分别装入各式工艺完成后的素胎,再进行缓慢升温烧制。这一工艺流程源自古代柴窑的烧制方法,匣钵隔离了明火,使烧制好的成品瓷,釉面更加润泽细腻,少了些新瓷的火气和锋芒,色泽温润,出窑即自带包浆,观之倍感养心。

图片
烧制前
图片
烧制后

隔焰烧这种特殊的烧制方式,由于匣钵占用窑内空间,也增加了烧制难度。每窑的成瓷率,比现代常规方法烧制的减少了一半以上,也注定铭经草堂的作品无法量产,弥足珍贵。

图片

经典铭刻,始于铭经草堂。怀着素心写古的初心,陈晋老师始终毅行于履古拓新的匠途上:琢技绘性,沐手恭书;青语梵心,孜孜不辍。

       图片
图片        

寻一个闲惬午后,用铭经草堂的茶具,沏上一杯浓茶。品味间,心旷神怡,茶禅归一。

- The end -

图片

▼ 点击观看诗经拓片杯视频

| 往 期 精 彩 |

春风祥玉 | 鸿雁几时到

春风祥玉 | 赤壁夜游

春风祥玉 | 香萦山水待晚晴

春风祥玉|归隐图

铭经草堂|茶合佛心 涅槃归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