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青花净瓶香插

 永宝斋 2023-07-04 发布于海南

我们通常把一件非常好的作品称之为“神作”。但这样的作品少之又少,毕竟神也不是那么有闲的。

柳宗悦先生认为工艺之美是可以通神的,他说:如果只有美是美之通途,这样的希望就过于渺茫,因为美术是少数天才所胜任的工作。给予凡夫俗子以美之通途,只有工艺之道。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与神的邂逅机缘也是相同的。

我理解柳宗悦先生的意思是,经过多道工序,多人协作而成的民艺作品,是工匠们在无数的重复后,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手合一的自由之创作。这是工艺之道,也是工艺之美。

清青花净瓶香插 永宝斋藏

柳宗悦先生认为美的方向在于同生活的结合,首先是生活的产物。也就是说美要有实用性。

我的这件清代青花净瓶香插,只要是中国人都能看出来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所以,它非常符合柳宗悦的工艺美论。更重要的是,它是真的用来“通神”的。

清青花净瓶香插 底足 永宝斋藏

这件清代青花净瓶香插瓶身上绘有四个梵文。梵文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于僧帽壶、高足碗等器物上,至成化时期更为流行,多见于碗、杯等器物上。

明成化青花梵文杯 故宫博物院藏 高4厘米 口径7厘米 足径3厘米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小的一个小瓶子上,竟然绘有七层纹饰,至少十三道青花弦纹。可以说,它既符合了柳宗悦美论的工艺之美,也很符合美术之美吧。

明成化青花梵文杯 故宫博物院藏 高4厘米 口径7厘米 足径3厘米

因为,瓶子和底盘是人工拉坯成型的,能够胜任这道工序的工匠应该不少。但是,能够绘制这样复杂的,有设计感的整器纹饰的工匠应该不多。好比如,同一个时期内能够书写明清官窑款识的人就那么几个。

明成化青花梵文杯 故宫博物院藏 高4厘米 口径7厘米 足径3厘米

总之,这件清代青花净瓶香插是一件难得的佳作。

清乾隆粉彩和合二仙香插 北京中汉2021年秋拍

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高28.7厘米 口径19.7厘米 盖口径22厘米 底径24.7厘米

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高28.7厘米 口径19.7厘米 盖口径22厘米 底径24.7厘米

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高28.7厘米 口径19.7厘米 盖口径22厘米 底径24.7厘米

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高28.7厘米 口径19.7厘米 盖口径22厘米 底径24.7厘米

清乾隆粉彩胡人进宝香碟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清乾隆松石地粉彩和合二仙香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