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时那么多篡位者,为何后世之人唯独放不过一个王莽?

 云语禅心 2023-07-04 发布于湖北

中国历史上的篡位者数不胜数,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刘裕篡晋、杨坚篡北周、赵匡胤篡后周、朱棣篡夺侄儿江山等等,史学家不仅没有对他们骂不绝口,反而有很高的评价。却为何不能放过一个篡汉的王莽?集中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词汇喷到他的身上。

文章图片1

有人说了,这些篡位者大多是凭借自己的文治武功夺取天下,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见《新五代史.安重荣传》)。但杨坚和赵匡胤从孤儿寡母手中篡夺江山,也鲜有遭后世批评。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王莽几乎成了有史以来“乱臣贼子”和“虚伪奸诈”的最大代名词,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用篡位手段登上宝座的人,最后身死国灭,连尸骨都未能留下,被千年辱骂,由此引发的巨大争议可想而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王莽被历代统治者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后人。

文章图片4

王莽到底做了什么?让后世如此诟病!耿耿于怀!

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他的童年相当不幸,在他4岁时,其父王曼便去世了,12岁时,他的哥哥也去世了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他的身上,等到他14岁时,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成为皇太后之后,他的父亲王曼一共兄弟八人,除了王曼外其余的七个兄弟全都封候拜将,大哥王凤更是位居大司马,王氏外戚家族已经把持了大汉帝国的权柄,由于父亲王曼过早的去世,所以王莽是这个显赫家族的例外。

文章图片5

“无爹可拼”,顶着贵族光环的他却饱受旁人白眼,此时的王莽深知:要想出人头地,改变家族的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获取。他的母亲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对他帮助更大,绝不亚于孟母和岳母。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家里很穷,没钱买药,王莽想去求助于姑姑或者叔父,却被母亲严厉斥责,她教导王莽:“宁做荒野饿死狼,不做人前饱食犬。” 王莽只好把父母结婚时,姑姑送的玉佩当掉,去给母亲抓药。

文章图片6

经历了人生艰难的王莽,使年轻的他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与那些声色犬马的同族子弟不同,他担负起了振兴家族的一切重担,他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谨好学,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不近女色,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良名士,对内谦卑侍奉叔伯。他所做的一切,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平生抱负,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名垂青史。

文章图片7

有一次,王莽的伯父大将军王凤得了病重,王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凤看着为了照顾自己的侄儿变得十分憔悴,内心十分愧疚,弥留之际,王凤郑重地将王莽托付给妹妹王政君皇后和她的儿子汉成帝,最后才安然撒手而去。

文章图片8

在王莽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他的伯叔父王凤、王商、王根相继向皇帝和皇太后举荐他。于是王莽一路高歌,乘坐火箭,启动了开挂的人生,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后任大司马,汉平帝登基即位,进封安汉公,权倾朝野。身居高位的他,继续保持谦虚、节俭、好学的优良传统,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自己得到封赏后,常常赏赐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这样王莽得到了家族、朝臣、平民等各个阶层的争相爱戴,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当然了,在他上位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阻力,比如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反对他任大司马,他通过不懈努力,扫除一切障碍,培植自己的势力,在朝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文章图片11

当时处于西汉末期,政治腐败,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大家急需要一个领军人物能够出来主持大局,一切早就水到渠成,王莽是不二人选。于是群臣纷纷劝进,54岁的王莽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历经八年,于公元8年12月, 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做皇帝的先河,并另开篡夺之例。

文章图片12

王莽年轻时,父亲、兄长早亡,家境贫寒,他深知百姓疾苦,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希望通过一己之力改变这个社会现状,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最高宝座,拥有了无上的权力,他决定大展拳脚,实现人生抱负。为了解决西汉末年的政治危机,以及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王莽决定推行新法,给这个破败不堪的时代来一个“大换血”。

文章图片13

经过对当前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深思熟虑之后,立足全局,他颁布了新法,内容如下:

1、土地收归国有,禁止买卖。

2、改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

3、实行“五均六管”。

4、改革币制。

文章图片14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更改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文章图片15

我们逐一分析新法:

1、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危机,但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使他们开始厌恶王莽的统治。由于没有切实的强制措施,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大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朝廷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使他们也失去了信心。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及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

2、禁止买卖奴婢并没有改变奴婢的身份,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而且地主暗中进行的土地和奴婢买卖并未停止,因而被处以重罪者的不计其数,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3、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从五均六管政策的内容看,如果认真推行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的。但五均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品和货币,并且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由于没有这两方面的条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反而给了他们搜刮百姓的机会,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性经营。最终,国家没有增加收入,却加重了百姓负担。

4、为了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推行各种新币制,使货币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使财政经济陷于瘫痪,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造成了物价飞涨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悲惨。

文章图片16

5、为了恢复周礼,调整行政区划分和行政部门的职权,对地名、官名进行了多次修改,官吏和百姓难以记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频繁的改名给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

6、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从而挑起了与少数民族的边境冲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陷入战争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心想要变法革新的王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本来想用变法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现状,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没想到,事与愿违,不仅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还进一步加深的广大人民的灾难。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天灾人祸接踵而来,旱灾、蝗灾、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接连起义,此时的王莽面临内忧外患,再也无力回天,苦苦经营的“新”朝瞬间崩塌,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后世将王莽的优点全部用一个“伪”字掩盖。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他的《放言》一诗中,写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凡是作伪之人,必然是有所图的,而王莽代汉称帝所图达到之后,却并无改变,一生作为如一,又如何能称其为伪王莽不仅仅只顾自己利益,还想要兼顾人民利益。如果他真像一些人口中所说,是个“伪君子”,那么在继位后他完全可以贪图安逸享乐,又为什么非要改革呢?

文章图片21

这就是人性,墙倒众人推。自古以来,改革者鲜有善终,商鞅变法被车裂而死,晁错削藩被腰斩于东市,张居正变法被抄家鞭尸,全家落了个活活饿死的下场。又有谁会为他们鸣不平,还不是成为皇权的牺牲品。

纵观历代,以成败论英雄,正所谓成王败寇,历史都是有胜利者书写的,于是王莽便成了众矢之的,所有的脏水都泼到他的身上,文人墨客、历史学家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假如王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试问还会有人说他是“乱臣贼子”和“虚伪奸诈”吗?还会把他列入谋朝篡位的奸贼之中吗?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