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向未来的劳动小镇 | 未来小镇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bmtz 2023-07-05 发布于江苏

驱车在江北大道快速路上,远远望去龙王山脚下交通纵横,楼宇耸立,草木葱郁,孩童欢跃,“让未来充满更多可能 ”几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 这就是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小学。

自2018年建校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强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在江北新区2021-2022学年度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双减”背景下,学校致力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创造一种轻松快乐的育人环境,其中劳动育人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

2022年学校被评为南京江北新区劳动实践示范基地。

2023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单位。

PART.1

劳动基地建设

学校全力支持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劳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以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

闻香寻至

“小镇农场”


校内田园农夫忙,兰山路上桃李香!大片果树林,树上累累硕果十分诱人。

这片菜园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第二自然课堂。让城市的孩子参与耕种,体验流汗的感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收获的喜悦,体会到盘中餐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尊重劳动。

学们在菜园里收获蔬菜,带回家下厨烹饪,和家人一起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

孩子们把蔬菜送给社区生活困难的老人,让自己种植的蔬菜发挥更大的意义价值。

通过对芽苗菜的种植与观察,孩子们发现植物发芽的过程不一定非得要土壤、 少了阳光的照射植物的叶子会发黄、温度的高低可以影响植物生长的快慢、植物的生长具有本能的向阳性等等。

闻香寻至

学校食堂“童味楼”


就连学校食堂“童味楼”也成了劳动基地!“美食美客”社团学生在童味楼体验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进行“择菜、洗菜、加工、烹饪、洗碗”等劳动。

闻声寻至

童艺楼


这是同学们手工劳动创作的一片天地。学校组织开发了多个劳动微项目,如纸艺、泥塑、编织、废品再创造等。

“兰山未来馆”

创新实践的小创客空间


3D打印、激光切割、智能机器人等设备齐全,学生利用智能化工具设备创新劳动,如用3D打印模型搭建未来小镇。

学生劳动实践不仅仅是在固定的专有场所,学校还利用教室、走廊、图书馆等等多个场地开展劳动教育。从童眼看世界的立场,营造新颖、有趣、有价值的劳动场景,践行沉浸式劳动。

PART.2

劳动项目建设


1.顶层设计与整体架构


劳动教育在学校的落地扎根,离不开学校的顶层设计与整体架构,学校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为达到劳动教育目标,从劳动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入手,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模式。

建设劳动课程体系,在总体思路上,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因地制宜,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融汇共生。以我校文化特色为引领,围绕学校“汇童心大爱,筑未来小镇”的使命愿景,擘画小镇未来,学习与劳动让“小镇”成为未来的“桃花源”。


2.“劳动小镇”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探索中,把“小镇”看作微型社会,学生视为居民,从教育的视角创设真实性、凸显教育性、开放性的“微社会”场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发“家庭生活劳动、校园劳动、田园劳动、工艺劳动、岗位体验劳动”等内容,通过“家、校、社”三大劳动场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镇公民”。

家园生活课程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我校根据学生年段设置进阶式 生活课程,从低年段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高年段的“小管家”课程;从“厨房帮手”到“能手”,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循序渐进。以家庭为“基础阵地”,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校园责任课程

校园是儿童每天生活学习的高频场所,是我们实施劳动教育的核心阵地,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实施起着主导作用。

“劳动精神”教育主题课程:劳动教育先唤醒学生内在的劳动自觉,激发出学生的劳动热情,深化学生劳动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经典劳动文化,如讲述 “劳动模范事迹”;诵读蕴含有劳动精神的诗词;组织劳动主题的文艺展演;赞美身边的最美劳动者。

校园日常劳动课程:教室和公共区域的劳动是校园生活劳动的主要内容。确定以个人学习用品整理、班级环境卫生、班级文化建设、校园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把劳动当作日常,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公益的事情自愿做,使学生不仅学会自理、自立,更有助于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少年。

爱劳动

多学科融合课程:各门学科无不蕴含劳动元素,挖掘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引 领学生用劳动去验证书本知识。我校老师把课堂开到了田间地头,讲解节气,诵歌,科学研究、数学计算等。

田园体验课程

农事探究,让儿童亲自种植和管理,亲历春华秋实。二十四节气是祖先留下宝贵文化遗产,是农耕生活中循环往复的节点,每个儿童都可以从节气中感知活的变化,时节的变换,感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把它们内化为生的智慧。通过了解节气习俗、体验节气美食,打通与生活、与自然交互的通道。

秋分
寒露
冬至
夏至
工艺创新课程

工艺课程创设不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工艺,又与创新型时代同频共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学校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和动手创造的机会。

社会实践课程

社会劳动参与模块主要让学生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课程、现代企业岗位体验课程及新农村劳动体验课程,穿梭市井之间,奔走乡野之外,在大汗淋漓中体悟劳动,关注民生社会。

PART.3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路径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劳动日常化。首先,确保常态劳动课保质保量,每周1课时。利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强化学生劳动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实践活动助力课后服务更精彩,从学生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劳动项目,进行沉浸式体验。学校每学期按年段和学生实际能力设置劳动技能比赛项目,并评比出优秀班集体和个人,以促进学生成长。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节日用双手营造节日氛围,制作美食、手工作品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利用劳动周、劳动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童眼看世界的立场,营造逼真的社会场景,从儿童兴趣出发,以多种岗位 验性项目为载体的“劳动小镇”,开展沉浸式劳动。按场所的不同分为四大领 ,即家庭劳动岗、班级劳动岗、校园劳动岗、社会劳动岗。

家庭劳动岗

家长放手,让孩子当家做主。如:周末角色互换,让孩子扮父母的角色展开一天的生活。另外,我们制定了劳动技能清单,促使生活劳动教有效落实。

班级劳动岗

班级就是日常的实践场所,在班级内应做到人人有劳动岗位。 班主任及劳动教师是劳动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关于体验的岗位,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进行设计,一、二年级的学生,设计小小领读员、小小发行员等学习服务岗;三、四年级的学生,设计卫生督察长、护眼小卫士等卫生服务岗;五、六年级的学生,设计安全监督长、矛盾调解员等岗位。

校园劳动岗

打造美丽、繁华、和谐的“小镇”部落,“童童家”“小镇童味馆”“小镇未来馆”“小镇展览馆”“小镇时光图书馆”“小镇剧 场”“小镇工厂”“小镇超市”等十余个场所,包含几十个岗位角色,“小镇公民”在小镇上生活、学习、工作、买卖等。

社会实践岗

学校与多单位合作,如:派出所、交警大队、医院、农业公司、生物医药谷等,开展如“红色宣讲员” ,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爱国精神;学生跟交警学习指挥交通;学生走进农业种植基地,尝试简单劳动,传承传统文化;“童童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人送上亲自种植的蔬菜、点心,聊天捏背,送去浓 浓的关爱。丰富的社会劳动实践,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优良的劳动素养。

制定岗位体验细则,设置安全保障制度,每个岗位都有责任教师。责任教师在学生上岗前进行培训,颁发上岗证,学生穿上与岗位匹配的服装,挂上胸牌,进行沉浸式体验。每天体验后填写《岗位体验手册》,由岗位负责教师进行评价、自我评价。体验结束后,发放“劳动工资”。

PART.4

创新评价体系

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在评价时,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对劳动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习得、劳动作品的完成等情况,还关注实践过程中原理的运用、方法的融合、设计的创新、技能的迁移、文化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等内容,更关注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设计“劳奖章”和“未来护照”,人手一本“未来护照”,劳动成果展示 及综评价优秀的学生获得“劳动奖章”,以此赋能学生劳动成长。
“童童志愿者”是学生走向社会参与服务性劳动,社会机构、接受服务的对象等评价我校的志愿者,颁发社会实践证书。
学生在校园职岗中,选择“校工”体验,如食堂分餐员、图书馆管理员等。都成为学生的劳动成果和评价依据。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五育”全要素评价,将劳动教育参与情况按年度分学期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考核结果为“优秀” 作为评定“三好生”的必要条件。

PART.5

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项目教研组,由书记、副校长、部门主任、劳动专、兼职师组成,校长亲自担任项目研究组组长。成员均具高尚的师德和刻苦钻研的品质,教育教学及科研经验丰富。项目组拥有强有力的专家顾问组,能为项目研究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以“劳动创造未来小镇”为依托,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持续加强和创新劳动课程建设,精细打磨“劳动小镇”中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完善具有浦外高新小学特色的劳动育人体系,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深入开展家校合作,坚持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社会劳动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舞台。我们相信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培育出的时代新人,无论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中,都能发挥自身价值,为他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