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Double Lift的故事(一)——手法篇

 MatheMagician 2023-07-05 发布于广东

  

如果你要问我学到的第一个魔术手法是什么,估计是小学暑假看央视二套《魔术训练营》学的还很蹩脚的false transfer来做海绵球转移的手法了;但是,如果你问,我印象最深,最觉得惊艳,也练习最多的手法,当属Double Lift。

为了大家都能看懂,稍微解释一下,Double Lift,中文名“双提牌”,在爱好者中也俗称双翻(说实话我觉得这两个名字都不怎么样,所以文中还是用了原版的名字)。展现出来一张的样子而实际上是两张。这是一个能让一张扑克牌随意变成另一张的无敌手法,也是很多扑克流程里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其拓展的话可以有桌面的Table Double,Triple Lift等等,效果作用类似和有所加强。

当我见到它的那一刻,我实在无法想到是怎么做到的;

当我破解它的那一刻,我竟然少有地觉得它更惊艳了;

当我不断练习的时候,我一点一点品味着这里的智慧。

当我慢慢回忆这旅程,我感受到慢慢品味魔术的美好。

天哪,刚拿起来,又放下,咋就变了呢,能去哪呢?

这些都是我接触它以来真实的内心写照。

接触起源

那是我小学快毕业时候,21世纪初期,家里有彩电了,但是网络还不那么发达,更别提什么移动互联网。每周最大的娱乐项目就是湖南公共频道的《魔星高照》。可是对于想正经学魔术的人来说,有个大bug就是,电视台没法回放啊!顶多等着第二天重播的时候再盯着确认一遍昨天的猜测和想法,想要扒下来什么,是有点困难了。哈哈,我想正是因为有点渠道但又没有那么便利,才拉长战线让魔术占据了我整个童年吧!

在每周1个小时多的节目里,扑克牌的各种变化里,最令我惊艳的一个效果就是明明刚拿起来,放下的扑克牌,压着,再打开就变了的各种变种,那时我真的一度以为有魔法存在,而丝毫也想不到什么电子屏啊之类的手段。

这种魔法存在于心的感觉至少存在了大半年,那时候也简单学会了几个手法简单的纸牌魔术,也在不甘心地一边摆弄着扑克牌,一边琢磨着到底怎样才能把一张牌变成另外一张。

真不知道是偶然还是灵感,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例行研究着,我把两张牌叠着给自己看,然后放下,再打开……WOW!变了,我把自己吓了一跳!再回忆起杨杰在《魔星高照》节目里的表演,顿时恍然大悟,它真的就是这么做的!没错!太棒了!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聪明的东西!到底是扑克牌长这样以后,魔术师发现了这般特性,并为所欲为,还是扑克牌设计之初就是为了魔术师布下了这暗门,待到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以后,随时准备上演惊人一幕?

真说不清,我倾向于认为,其实用每一件生活用品来变魔术都是巧妙地利用了这项物品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而这些性质本来是源于生活作别的用处的。比如海绵球的软,橡皮筋的弹性,绳子的线性,这些都是能够完成相应魔术的必要性质。而扑克牌这种一面相同一面不同,叠在一起可相互覆盖形成只能看底牌的序列的等等优良性质甚至被总结出了一套魔术系统;硬币也类似,但由于其非柔软属性,却加上了金属的声音属性,又使得其更难也别具一格。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魔术的美,让人惊艳。

改进历程

终于扒下来知道怎么做了,可是我做的Double Lift,咋就这么别扭呢?

我最开始学的double lift,有两个地方别扭。

一个是动作别扭。我最开始的原型是学习的杨杰老师在《魔星高照》里常用的经典用法,借助break等形成翻牌条件,然后构造in/out jog,使得其容易再找到并翻回来。如下图所示:

图1 Pinky Count & In/Out Jog Double Lift

这应该也是很多爱好者们初学并使用的一款了,毕竟就效果和难度来说性价比是比较高的。后来,在Mark Wilson的《惊人魔术》里,又学到了一种更加安全但也别扭的方案,直接码齐后拿起来展示再放回去,如图所示:

图2 Direct Double Lift

这个就显得有点为了做手法而做手法了,拿起放下的两个动作都没什么解释性,都看起来别扭而显得多余。而第一个稍好,但也不是正常翻牌的动作,谁翻牌是这么小心翼翼,还前后留这么大一空白的?

第二个是展示方式别扭。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手法变成魔术的要义,认为只要手法牛逼,一切尽在掌握。于是竟然直接用double lift变牌,还变了一次又一次,美其名曰直接简单有效爆炸。哎,年幼无知啊,再加一个插入动作,就可以做到牌跑上来的效果呀,再结合几个一起,就可以变成Reset,变成Invisible palm啊,这些才是魔术流程,魔术流程啊!

花了几年功夫,才慢慢体会到手法要如何自然,手法要如何变成魔术的真谛,然而过程一点也不心酸,反而每天都是充满了希望的探索,随时可能有惊喜的发现。

咦?还有人是这么做的,好帅,我要学!

还没到学了原理就能直接创作的高度,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一些大师的动作,并在不同时候加以借鉴:

印象很深刻,在刘谦《魔星高照》名人变魔术里表演色源传染的时候,用到了左手拇指数牌,单手拿牌转一圈,并在左手虎口下肌肉处谈一下发出声音的做法,并且在他的很多节目里都见过这一做法,比如安徽卫视一年春晚里表演Ambitious Card时候,当着近亿观众的面和摄像头,也是用的同样的方法。如图所示:

图3 Thumb Count & Turn Around Double Lift

我原以为,这种大拇指数牌应该是不太可行的,毕竟露在前侧,太容易被看到。但是,只要引导做的好,手法就是烘托气氛的。因此在前期准备时候有足够的引导,还是可以大胆使用的。另外,这个转一圈发出声响的方法看起来也比前面两个更加炫和干净,用声音和转圈这两件事情暗示你,这张牌真的没有问题哦。注意,这是暗交代,不是显交代,不然你直接说“我这里翻过来的是一张牌”,这就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因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有些地方暗交代就是绝妙,让大脑在潜意识里自动分析判断,而不把它拿到台面上来说,直接产生从心底发出的神奇现象,更有可能产生直击心灵的震撼。

但是,这个方案难度稍大且仍有缺点。因为我们判断一个手法好坏的最佳标准应该是,它到底有没有一个正常动作与之对应并且看起来一模一样?

显然,我们这里虽然暗示了声音和转圈动作,但是,这仍然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动作,谁翻牌没事搞得这么复杂和耍帅啊,一看就有问题,观众不管发现问题没有,直接产生心理抵触情绪啊!要知道,看杂技是越牛逼越叫好,而看魔术,那是越牛逼越希望你摔下来啊!

关于上面说的暗交代这方面,还有一个典型例子,觉得也不错,毛病也和上面说的一样,不够自然。那就是David Blaine在它的街头表演中所经常用的方法,做完翻转以后拿着double的牌角顶着着左手拇指在观众眼皮子底下压几下,以证明这真的是一张牌,多张牌怎么可能这么操作呢?如图所示:

图4 David Brain Double Lift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艺高人胆大呢!谁受得了这种完全违背常理的展示呢!所以这一方法也收入我的手法库,但是缺点上面我也说明白了,就是,还不够自然。

兜了一圈,还是回归自然最好。

说到底,怎样才是正常的翻牌呢?

当然是推开就直接翻了,哪里还有什么数牌,break这些东西呢?

于是就有了Push off Double Lift,见过邓传玖做这个,真是炉火纯青。我尝试了许久也感觉不满意,于是加了用Pinky Count后的break,再假装push off的方案实现了,也基本看不出来差别,如图所示:

图5 Push Off Double Lift

还有一个,也是我最后纳为Double Lift第一选择的Single Hand Double Lift,看起来没有什么多余动作,是直接单手拿起顶牌,在自然放回去,没有一点多余的痕迹。这个是大学时候和沈天阳交流时候学到的,如图:

图6 Single Hand Double Lift

你看,最后这两个方法,是不是连暗示都省了,因为我做的方式和你平常翻牌,看牌的方式一模一样,都是一只手自然完成的,你还凭什么怀疑我呢?

而且,你是否注意到,何时用何种手法都是有讲究的,比如Ascanio Spread就是用的最简单的第二种Double或Triple等;Poker in Pocket里面的Double则是Double Palm和Single hand double,并杜绝了过度使用;还有很多Table Double直接扔在桌面上也是因为当时正在用桌面表演,合理正常的都就是放在桌面上。这里所有的要义,都是手法要和真实合理的动作相一致,这样不着痕迹的动作才是最可靠和自然的。

以上就是我10多年魔术生涯以来,断断续续接触到的Double Lift的相关学习经历和故事。在不断打磨一个手法的细节的过程中,慢慢学到了魔术手法真实的本质,是要有一个自然的动作与之对应并且够真实一致,越自然越好,这样才能够利用观众的先验知识来去构建一个主观认为的世界而与实际产生偏差;次之,才是一些可能有些奇怪的暗示;还有,在手法变成魔术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延时展示和包装,才能够让手法变成真正的魔术效果。

这一篇主要介绍的是手法本身的设计和比较,在下一篇中,我们将以上的学习历程重新总结成表演步骤和模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期待能够举一反三,尽请期待。

下面的是表演视频,是后面将要分析讲解的内容,可以先睹为快:

视频1 Poker in Pock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