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写作系列:第四步 开始写

 读写侠 2023-07-05 发布于广西

在列好提纲基础上写作文,就变得容易多了,只需按照提纲思路把素材写出来即可。

列提纲,解决了段落以上的问题。具体写作则重点关注段落内部和句子内部的问题。段落内部,包括段落首句如何起笔,中间如何转换,素材如何裁剪、表述,结尾如何收笔,如何转换到下个段落,等等;句子内部,包括句子结构、修辞手法、词语选择等。

写作过程中,要关注五个方面:

一、要注意把握段落的特点

(一)段落是一个想法单元。同一段落中的内容总体上需要具有同质性、一体性。但也要注意,如果机械地使同一段落中的内容是同质的,则会显得很呆板。

(二)段落是一个韵律单元。一个段落中呈现的韵律格调应该相对地统一。如,高中课文《荷塘月色》的最后几段关于采莲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欢快、热闹的韵律格调,与前面的静谧、内敛的格调就完全不同。这种韵律格调的变化,能使文章的美感更丰富。

(三)段落是一种结构特点。分段可以让读者休息。一个段落就像一口饭,段落之间的分隔——那可爱的空白区间——让读者有机会消化前面的内容。

二、要科学设计段落间的衔接

(一)扣子式衔接

通常下一段的开头,是对上一段末尾的话进行说明、解释或论述,从而扣住上一段。也可以说,上一段末尾留下一个小悬念,下一段随即展开叙述说明。这种衔接方式,前后段落在逻辑上、或内容上是紧密关联的,像扣子一样紧紧扣住。比如,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他在1961年发生'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

“他屏气静神地伸出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来!

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归到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即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二)顶真式衔接

借鉴顶真的修辞手法(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来衔接段落。比如:

“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的宁静。”

“不过,我的红夹克倒是名牌,因为只有那个牌子的式样看来最保守,不怪形怪状。我本有一件,后来在电视中看到郝柏村也穿了一件,我大为着急,因此把同样的都买来了,现在一共四件,可穿一辈子,死后还可留给我儿子

我儿子戡戡四岁半,女儿谌谌两岁半......”

“摸索着捡起了一截小竹片,选定最接近的一道声穴,于是我重温了儿时的故事。

童年时,我是斗土蜢的能手。”这也算做顶真式扣子。”

(三)反复式衔接

在每段开头句子中,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式等,使不同段落间紧凑衔接起来。可以理解把段落看成一颗珍珠,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式等,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成为珍珠项链。相对于扣子式、顶真式衔接,反复式衔接各个段落的内容上,独立性相对较强,相互间未必有明显的、或严密的逻辑关系或内容关联,只是人为把它们串联起来而已。

如,高中课文《故都的秋》中,

第4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占缀。”

第5段,“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尔后下面几段零碎地插入人的对话。

第9段,“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通过“也是”“更是”“也是”这些词的使用,使文章的主体部分紧密结合起来。

在现代诗中,这种反复式衔接的方式也用得比较多。

如高中课文《细烛》中,每个段落开头,都是“红烛啊!”。这里每段均以“红烛啊!”开头,诗的中心聚焦,并在情感上不断强化。

如九年级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第2、3、4、5段开头分别为:“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我们对着大海喊”。这也是反复的一种变形。

(四)时序式衔接

使用时序词衔接前后的段落。

如,七年级课文《雨的四季》中,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时序词衔接四个段落。

如,九年级课文《乡愁》中的四段开头:

第1段开头:“小时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第2段开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

第3段开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第4段开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五)联词式衔接

使用“其实”“当然”“可是”“不过”“于是”“因此”“然而”等联词关联前后段落。

这种衔接方式,与扣子式衔接具有共同点,即前后两段之间存在逻辑上、或内容上的关联,可以说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有一点差别。扣子式衔接是直接衔接,并且重点在对前段末尾做说明、解释和论述;联词式衔接,以一个联词开头进行衔接,不关注前后段落在逻辑上、或内容上具体是什么关系。如,

“也许她没有接到我的信,我这样想,否则她是不能不来的,她是我妻,我知道她最清楚。也许她没有赶上时间,我又这样想:那么我在路上可以看见她。

于是,我提着包袱,慢慢向东面山下自己的家里走去。”

“我认为,死是悲哀的,无奈的,无助的。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因此,在死的面前,我感到绝望......”

“我跟母亲开玩笑:'爸就是不精灵鬼怪,所以不会想歪路娶小老婆,这,也不是妈您前世修来的福啊!’

真的!父亲虽有音乐家的天赋,可是,没有艺术家的浪漫......”

——摘自《语文一本通》第十一章“作文写作的科学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