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为何读懂了做不到?

 陈小杰读书 2023-07-06 发布于重庆
1
疫情放开以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应该是最不幸的群体。元旦回了趟老家,镇上很多老人因为没抗住疫情去世了,从早到晚房子外面全是各种火炮声和锣鼓声(丧葬仪式),听说街上每天都有几家人在办丧事,已经持续快一个月了。
更令人沉重的是,有的老人去世了好几天,亲人根本请不到为丧事敲锣打鼓的人。
除了老年人群体惶恐万分,还有中老年人和部分年轻人,他们也担心受怕,对疫情的害怕仿佛让他们成为了惊弓之鸟。
比如整日不敢出门,疯狂的囤药和吃药,刷到那些“专家”的短视频就对号入座,心情低落烦躁缺乏安全感。
说到底,大家只是在害怕死亡,害怕未知。
谈起这个,我发现从小学到大学读了近20年书,在学校我们没有好好学习过性教育,没有好好学习过如何社会生存,更没有好好学习面对生死。
或许不是我们不愿意学习,是几乎不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没有老师好好讲一讲,出入社会后又没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以致于人到中老年,却发现一生都在为生存发愁,对自己的死亡很恐惧。同时,对他人的死亡很冷漠,觉得微不足道。
实际上,不是死亡这件事很小,只是死亡的不是自己的亲人,不是自己而已。
有时候,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死去也依然冷漠,这种冷漠不是看淡了生死领悟了人生,只是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自己摊上重病了,或是死亡即将降临自己身上时,才会觉得这是天大的事,马上慌了神极度恐惧。
我今年参加了3次直属亲人的葬礼,看到了太多现实有了太多感悟。
生命的逝去本是严肃沉重的,但有的人却一点也不沉重,他们走马观花式的履行作为一个晚辈的“仪式责任”,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做着一些不太尊重这个场合的行为,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很敬重生命吗?不能。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确诊了癌症晚期,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在跟他做着沉默告别,那时候每一句对话的潜台词都是在“告别”。
等到他的葬礼时,真正的告别早已结束,只是配合着完成世俗规定的种种仪式罢了。
之后,这个人的存在感就这样在周边人心里慢慢抹去了,刚开始会留在他的至亲心中,直到最后一个想念他的那个亲人离世,从此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人记得他了。

2
每当听说谁谁去世的消息,我总是会想起《天道》(遥远的救世主)里那句经典台词“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书中,芮小丹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她放弃了低质量的生存,主动选择了死亡。
这何尝不是某种“觉悟”?何况至少还有主动选择的权力。
有的人却是被动的接受安排,自己都没有反映过来,还没有来得及和世界告别,就匆忙离开人世。
前些日子,我认识的一个读书群群主的朋友圈更新了一则讣告,他去世了,这条朋友圈是他的亲人发布的。
群友们都不敢相信,因为几天前大家和他还在讨论交流,没想到突然人就不在了,据他亲友说明,死亡原因不明,只知道送医院前一天他感染过新冠。
我和他只是偶尔交流过,但他的勤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年内积累了接近2000条flomo笔记,一直更新着他的公众号文章,晚上组织群友们读书交流。
我依稀记得,当初他说以后想做咨询,聊起他的某个朋友很厉害懂的很多,他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没想到一切就这样戛然而止。
这让我想起这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读书仅排在第五,排在最前面的是命运,他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可曾想命运不仅不奖赏他,反而要了他的命。
所以,哪有什么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都只是蝼蚁。人想要活多久?活多好?轮不到自己做主,哪怕你多么善良勤勤恳恳,或是丰功伟业叱咤风云,阎王随时想要你命的时候,还是得照办,容不得你反抗喊冤。
这也是客观规律。人的寿命长短从宏观上说,不以自我的意志为转移,还充满着随机性,未来随时可能是惊喜或惊吓。
再往下看看,最害怕死亡的是哪些人?是那些从来没有好好为自己活过的人。
这群人年轻懵懂少不更事,糊里糊涂便进入婚姻,紧接着就进入挣钱养家赡养父母的长期循环,一年复一年,蹉跎了半辈子等到人老珠黄,依然还在为儿女的家庭操心,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还得继续为生存挣点钱财。

等老了回首自己的一生时,却发现这辈子都在为柴米油盐发愁,为儿女的养育父母的养老负责,为那点可怜的工资今天重复昨天的模样,活在世俗的条条框框里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不敢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为家庭节约开支舍不得买一件好衣服,面对pua自己的老板只能忍气吞声,害怕创业失败入不敷出不愿放手一搏......生存和责任就像囚禁你的一座牢笼,困住你的身体也困住了你的精神世界。

多少普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人生的海浪把你推着你前行,你在水里扑腾着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也就是说,你还没有好好体验生活认识这个世界,就得面临死亡了。

不甘?遗憾?认命?就这样伴随着你走完生命最后一刻。

有时候,人生的遗憾是无数个小小的遗憾串连起来的。我几次听过这样的话了,要是哪个亲人重病即将离世,亲友们总是会问一句:他坐过飞机没?仿佛坐过飞机的人生才是圆满的,坐过飞机的人生才没有遗憾。
在人生的遗憾中,一次坐飞机又算得了什么?我的理解,真正的没有遗憾,是大多数时候是做了自己,领略了人生风景,做了很多次生活的主宰者,而不是时刻是生活的奴隶。

3
智者不会留恋过去,因为过去的东西已经无法改变,为一瓶打翻的牛奶再怎么哭泣,也改变不了被打翻的事实。同时,也不会畏惧将来,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唯一能抓住的只有当下。
我常常问自己,倘若只有几天的生存时间,我会选择干什么?
当审视自己现在做着的那些事,哪些会被划掉就显而易见了。很多事貌似是不得不做,仔细一想如果不做又能怎样?不做的后果,最坏也不过如此。
也许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要为自己而活”这个问题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摆脱这个牢笼何其容易?毕竟一睁眼就是房贷车贷孩子老人,为生存奔走就已经耗尽了绝大多数力气。
一颗珠子正在向前缓缓滑动,这个过程已经产生了惯性,想要阻止它调转方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于是很多人放弃挣扎安于现状了,就是因为改变的阻力比顺应花的力气更多,付出的成本更大。
有一个词叫做小确幸,也有一个词叫做微习惯。一步到位太难了,那就先做一些小小的改变,诸如偶尔来一次小小的旅行,看一场期待已久的话剧,买一件好看的衣服,业余时间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
总之,尽量别一直亏待委屈自己,也不要埋怨环境和他人,毕竟活法都是自己选择的。
假如,未来有一天自己的潜意识口头禅,不再经常是“我也不想做啊但没得办法”,而是“我想这样做那样做”,我想就算进入了“做自己”的状态了吧。

END

作者简介
陈小杰,深度读书思考者,让读书变成生产力,终身成长进步。也是一名拥有10年经验的品牌传播人,在中国品牌500强企业、A股上市公司任职过文案策划和品牌公关经理等相关岗位。个人微信:chenxiaojieid666。


好文推荐

看完《天道》(遥远的救世主),聊聊我的思考与学到的东西


我从《天道》中精选的30条金句,全部领悟算你厉害


继续聊《天道》,第2遍重读中,我领悟到的新东西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