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曾写过儿歌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我曾写过儿歌

吕铭康

(刊于:《青岛早报》2012、8、4—21版)

现已是古稀之年回顾我的写作历程,就不由得想起曾经写过许多儿歌的往事。

  儿歌其实就是 “儿童歌谣”的简称,近年来又称之为:童谣,可能是为了与可以演唱的儿童歌曲区别开来。

我喜爱儿歌创作,大概是与青岛许多儿歌作家一样,受我们青岛的著名儿歌作家刘饶民(时任山东海洋学院办公室秘书)的影响。刘饶民(19221987)是儿歌这个文学园地上最杰出的耕耘者之一,在全国遐迩闻名。他的儿歌多以大海和田园为题材,风格质朴、意境优美、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他的许多优秀儿歌作品早已脍炙人口。可以说,他对青岛的儿歌创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便从1965年就开始学习写儿歌,但不料翌年就来了“破四旧”等暴风骤雨,因我在报上发表过杂文而受到冲击,使得我根本不敢再奢望创作。1972年,对文学创作的管制略有松动,一贯“夹缝中求生存”的我,看到我们青岛的刘饶民以及王玉、朱晋杰等,都在上海的《红小兵》等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儿歌。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对此,我是羡慕不已。于是,我就重蹈覆辙继续儿歌创作。得知能够在上海《红小兵》发表,影响最大。我先一气写了10首,请所在工厂加盖公章表示同意(因为那时投稿要“政审”)后,寄给了这个刊物,很快在同年11月得以发表。随后又连续在此发表了两篇。如此这般,我就一发而不可收,给不少报刊和出版社投去儿歌。19735月,我在上海刚创刊的文学杂志《朝霞》发表,而后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出版社、山东出版社、天津出版社、河北出版社等和《儿童文学》杂志、山东《红小兵》、甘肃《红小兵》、《山东文学》、《福建文艺》以及《青岛日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广州青少年报》等许多报刊,发表了许多儿歌。其中,我当时创作的这两首儿歌,印象一直非常深刻,现在就原汁原味带有时代色彩地将之附上,请大家指正。

一首是《大海乐得拍浪花》(先发表在1974年上海刚刚创刊的《朝霞》月刊5月号,后又被选入上海出版社的儿歌集《一代更比一代强》):“新造轮船高又大,明天就要把水下。我听喜讯乐开花,忙找轮船把话拉: / '轮船轮船我爱你,咱俩早就认识啦:图纸是我爸爸画,油漆是我姐姐刷。 /  还有我们小小班,学工来把铁锈擦。看你长呀看你大,深厚情谊满载下。’ / 轮船乐得鸣汽笛,大海乐得拍浪花。桅上红旗笑哈哈,迎着东风哗啦啦……

另一首是《牵星星》(先发表在1974年的上海《红小兵》,后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儿歌集《公社添新花》):“我姐姐,不简单,她有本领能上天。 / 上青天,干什么?牵来星星一串串。 / 家家户户亮堂堂,不用再把油灯点。 / 姐姐到底在干啥?她给公社架电线。”(现已被入选《中国儿歌大系》)

我当时之所以写儿歌,是觉得儿歌的篇幅小,字又少,不容易被“上纲上线”;加之那时还比较年轻,刚有了儿子,还有些童心。其实,我最爱写的是散文、杂文、文艺评论等。因此,在进入改革开放80年代后,我就与儿歌“拜拜”了。对于至今还始终如一地创作出大量优秀儿歌,而深感敬佩。

2000年“六一”前夕,我应邀参加青岛市少年宫的一个儿童文学座谈会,在会上我提议出版一本《2000青岛儿童文学选》。因为我写过儿歌,熟悉儿童文学,还曾主编过《市南街头诗画》,又兼任过一家报纸的副刊编辑,可以组织到青岛作家和业余作者的儿童文学作品。少年宫主任立即让我任主编,200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本青岛史无前例的儿童文学集,2003年获得了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我在主编出版了《2003青岛儿童文学选萃》后,2006年又主编出版了《青岛新童谣选》,这也是青岛首本儿歌集,在山东省青少年宫系统获得大奖

我觉得,儿歌是诗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读者是儿童。这就要求儿歌必须是短小精悍,既便于记忆,更容易传诵。因而,童谣的文字不多,语言流畅,在句式上往往多是“七字句”或是“三三七”,并且严格押韵,尽可能做到一韵到底。再就是,儿歌既然是诗,就要有诗的意境,那就必须注意运用想象和联想,切忌写成“顺口溜”。儿童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像刘饶民在《春雨》中写道:“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富有浓郁的童趣。

如今,我虽已不再继续儿歌创作,但还是很关注儿歌,因为这是儿童们的精神食粮!

2012-5-16青岛“夹缝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