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老青岛的粤菜馆美食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怀念老青岛的粤菜馆美食

吕铭康

(刊于:《青岛早报》2012、7、23—24版)

我原籍广东,是1950年底7岁时随全家从上海移居青岛,弹指一挥间已有69年,我现在也是老青岛人了。但毕竟还是乡情难忘,口味难变,对当年老青岛几家粤菜馆的美食,始终难以忘怀……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山路是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周边就有三家粤菜馆——英记楼(中山路160号、与劈柴院毗邻)、广聚隆(潍县路、高密路口)和合兴隆(潍县路、四方路口)。每逢周日清早,青岛的许多广东人往往是扶老携幼,举家来到这些粤菜馆用早茶。除了沏上一壶红茶或菊花茶外,主要是吃粤式早餐。其中有各种大包:叉烧包、大鸡包、豆沙包、水晶包,包子皮都微甜;还有许多特色小吃:薄皮虾饺(用透明米粉做皮,能看到馅子里有只虾仁)、干蒸烧卖(每小笼四只,是瘦肉末和虾仁)、油炸春卷、云吞面、脆皮龟苓糕糯米鸡等;还有各种咸粥:生鱼片粥、猪肝粥、皮蛋肉末粥等。其实,这些广东老乡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借早茶的机会,大家或是谈心叙谊沟通心灵,或是洽谈业务协调关系。大家都用乡音(广州话)亲切交谈,这里俨然是他们的家乡。直到临近中午11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有的干脆在此接着用午餐。

虾饺、烧麦、云吞面

这些粤菜馆的橱窗里,总是挂着脆皮烧肉、叉烧肉、烧鹅、白斩鸡、烧鸭、腊肠、腊肉之类卤菜。有一厨师在刀案前负责秤切,或内买,或外卖。我唯有对脆皮烧肉一直是情有独钟,那刚刚出炉的脆皮既脆又香,有点咸味的五花肉,越嚼越是回味无穷。因此,我近年每次回广东,总是吃不够这脆皮烧肉。一次,我买了些准备带回,不料上了飞机,那皮就已经疲软,脆香的口感完全荡然无存了。

脆皮烧肉、白斩鸡

老青岛的粤菜馆中,英记楼历史最为久远,1927318日,康有为从上海乘船来青。 329日,青岛许多广东老乡在英记楼为他接风。当康有为喝下一杯橙汁后,顿感腹痛难忍。大家立即用马车将他送回寓所。当夜即呕吐不止,先后请了两位医生前来救治,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至31日凌晨5时许,康有为七窍出血而死,尸体不僵,终年69岁。据说凶手为日本人。

这些粤菜馆里都是地道广东人所开办。据我所知,广聚隆于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名为:广州食堂,1966年“破四旧”又更名:广东饭店,两层楼。老板姓欧阳,前台主厨姓黄,会计张昌艺(还经常兼着一楼的服务员,毛笔书法很好,墙上的菜谱都出自他手)。与我们同乡,因而与先父关系特好。面点师卢声湘、烹饪大厨卓照都是广东人。楼下的服务员王修本,山东人,说活是东海口音,嗓音宏亮,因为知道我酷爱京剧花脸,所以只要我一来他就高唱京剧花脸。这家粤菜馆的饭菜特别注重原汁原味的广东特色,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他们著名的粤菜有:白灼虾香芋扣肉黄埔炒蛋、咕佬肉等等。其中的咕佬肉有点像我们的糖醋里脊,但它色香味俱全,始终脆香味美。面食有:大鸡包、叉烧包、水晶包、豆沙包等,其包子皮还略有甜味;还有烧麦、虾饺、云吞面等。这些美食都一直吸引着许多青岛的食客。尤其是广东饭店上世纪60年代后制作的“大肉饭”,物美价廉,有着浓郁的广东风味,非常受欢迎:一大碗米饭,上面浇上一块红烧带皮五花肉(比扑克牌大一圈,挺厚)和鲜美肉汤,每份两毛五分钱。直到我1968年在大沽路一家小厂干翻砂,中午都是经常去吃“大肉饭”,我还引荐同学或同事去吃,他们至今还念念不忘。如今,青岛特色的“排骨米饭”犹在,而颇具广东特色的“大肉饭”却在青岛销声匿迹,我为之深感不胜惋惜。

咕咾肉

由于老青岛的粤菜馆广东特色非常地道,广东老乡的红白喜事以及聚餐,都是在这里举办。记得姐姐结婚是1954年农历正月初六在广州食堂,长兄结婚是同年农历二月初十在合兴隆。来宾绝大多数是广东老乡。

文友、诗人卢璟1967年从商校毕业分配到广东饭店做厨师,师从面点师卢声湘和烹饪大厨卓照1973年,我开办并主编“市南街头诗画”(在德县路、中山路口的12 个橱窗),由于卢璟还酷爱文学,就给我投来诗稿,于是我们就结识了。他生于1946年,小我3岁。他在商校就学时,曾跟名厨王益三学做北方菜、跟名厨杨品三学习淮扬菜,后还在全家福实习时跟名厨王天华做沪帮菜。现年73岁的卢璟是特一级烹饪大师,我认为他是当今青岛最能够继承粤菜的厨师。

英记楼已于1953年停业,合兴隆1956年倒闭,广东饭店也因国货公司改建而除。这些名副其实的粤菜馆是“舌尖上的老青岛”,已经成为我们难忘的回忆了……。

2019-3-24改写于青岛“夹缝斋”2012-6-27原作)

(吕铭康:作家、文艺评论家。著有《青岛与京剧》《青岛与曲艺》《青岛艺海》《青岛京剧艺术》,出版散文集《缘分》《求乐》,主编《2000青岛儿童文学选》(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新世纪艺术散文选萃》等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