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辛弃疾(二)

 登记去 2023-07-06 发布于湖北

在辛弃疾的诗词中,经常会出现“瓢泉”。

“瓢泉”是辛弃疾的晚年故居。

之所以叫瓢泉,因其形状似瓢,也因孔子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辛弃疾在《水龙吟.题瓢泉》中写道: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

辛弃疾与陈亮相交于“瓢泉”。

在朝堂之上,在抗金的想法上他们是一致的;

在交往中,对彼此的见解和品行又有了不错的认识。

在辛弃疾“落职”后,回到“瓢泉”之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复国大计 。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他们也因此成了好友。

最有名的就是陈亮的《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陈亮说:我们天各一方,但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则无须多问挂念。

辛弃疾随即贺词一首《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说: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这段“鹅湖同憩,瓢泉共酌”的时光,更加增进了他们的友情,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抗金的志气。

但是,由于朝廷主和的人居多,一场议和,南宋就在他们的无奈中走向了向金进贡的时期。


陈亮一气之下回乡教书讲学。


因为心里一直有抗金复国的抱负,陈亮继续谏言,结果“言涉犯上”入狱,后因孝宗皇帝特赦捡回性命。


无奈又被陷害入狱。


于是,作为至交好友的辛弃疾走上了救友的道路。在连续一年的时间里,辛弃疾利用不同的机会向孝宗皇帝谏言,并委托与自己交情甚好的大理寺少卿郑汝谐重审案件。郑汝谐对辛弃疾的品行十分信任,重审案件后发现陈亮是一位奇才,于是向孝宗力推陈亮。陈亮在昭雪后成为了孝宗钦定的当朝状元。辛弃疾为好友由衷感到高兴。

但是,复国梦却依然不由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在状元及第不满两年的时候,陈亮结束了五十二岁的生命。

曾经,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梦想,陈亮和“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的壮志。可惜,结束流放的辛弃疾还在,与他“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的知音陈亮再也不会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