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不是瞎扯,都是实话,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晚上都干什么?

 gudian386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生产队时期都是看太阳上下工,到哪儿去钟表去呀!都天明出工,太阳一杆高收工吃早饭,早饭后太阳正南吃中午饭,太阳略偏西下地,太阳落山后收工吃晚饭,。儿时的记忆,记得小时侯,三天两头的开会,那时候感觉挺热闹,当时每天晚上都要“政治学习”的!因为抽烟,满屋子烟雾弥漫!柴油灯冒着一缕缕黑烟!第二天鼻子里都是黑的,咳的痰也是黑的!时而好笑,时而好哭,转往未来现在人人都有文化都有技术,文明物质生活都好,不要哭了好幸福好快乐老人和小孩都是笑脸春纷。时代变得,好好好乐乐乐笑笑笑。

文章图片2

生产队开会一般都在生产队仑库或饲养场,生产队长说话都是跟生产,分配,结算有关,说实话,队长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口才有好有差,跟社员说话都要实打实,社员也很理解和支持队长的,因为生产队搞得好坏,跟每个社员切身利益有关,那时生产队也要搞政治教育,包括阶级教育等,所以队长是生产队的主心骨!

文章图片3

那时的人那时的山水都在欢唱。粮田碧波荡漾山青水秀。现在良田没有了山秃了水嗅地荒了⋯人欢马叫变成了清冷寂寞的荒野。经过那个时代的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生产队就是一个大家庭!那个年代,物价非常低的,有的东西是买不到的,有的要票的,如布票、粮票、油票、棉花票、肉票等等。在农村生产队来人买鸡粪、大粪等都能卖点零花钱,回想起来,还是满满的回忆。

文章图片4

我如今还依稀的記得:在没有通电的岁月,家家户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晚上点着煤油灯,天黑之前就吃了晚饭。学生也很少写作业,那时候也是为了省煤油,作业一般都是在学校就做完了。生活虽然苦一些,但苦中有乐。很少有人偷鸡摸狗,夜不闭户,邻里关系和睦,天下太平。

文章图片5

那时候的年月几乎都是体力劳动,麦收季节更是累的半死,但是到了晚上看麦场却有很多伙伴,聊天累了数星星,那时候夜空几乎是星空,有月亮时候,顺带说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兴致高了去谁家菜园捎带个黄瓜,大葱,那时候谁家都有菜地,不算偷。记得小时候,晚上都捉迷藏,有月亮。我们小时候整晚主要是同院子里的小伙伴捉萤火虫,然后放在蛋壳里当灯笼。回到麦场东倒西歪的睡了,有的麦垛挖个洞躺进去睡,也蛮好的!想起土墙茅草房。那时无忧更无虑,房前屋后捉迷藏,同伴而今奔四方,时常梦见回故乡

文章图片6

最有气氛的是一大群人在有月亮的街头或者星光满天的街头,一大群人听着,其中一个人一个人的讲故事,或战斗故事,或惊奇故事,或鬼神故意,那才叫神临其境呢!还有拿着小板凳到禾场(晒谷坪)听我父亲讲三国水浒。

文章图片7

我父亲虽然只读了两年私塾,可他看书多,口才又好,周围村里的年轻人在黑咕隆咚的夜晚都打着火把来听我父亲说书。忆起十几岁冬天的晚上在生产队给父母记完工分后、去饲养所坐热炕头、烤火、听大人们侃大山讲奇闻故事,那时侯我个父亲成本大套给讲《说岳全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围了一邦乡亲,有给倒水的,有给卷早烟的,为了怕影响讲书,当时感觉其乐无穷。有时候我父亲讲聊斋我们听了背上都发凉,甚至大叫。凳子都不够坐,煤油灯一直点亮到十二点左右人才散尽,可热闹了。说那时候穷,但大家过的很开心,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反观现在的农村冷冷清清,一个大院子以前几百人,可现在就几个老年人,小小的孩子都去城里上学了

文章图片8

偶尔晚上村里有放映一部电影,也是那个时代最高级的文化娱乐活动,小孩大人都去看电影,那时候高兴的心情比现在在家里看电视还快乐好几倍了!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那时候娱乐也就难得一次看看电影了解世界了。各位观众请注意,今晚给大家放映的是彩色故事影片火车司机的儿子,“喂喂,前边的小孩坐好了,电影马上放映了,今晚放映的是战斗故事片地雷战。”小时候一听说晚上放映电影,放了学就立马跑到大队院问放映员,是枪打的还是武打的……满满的回忆!

文章图片9

满满的都是回忆,回想起来那时的人们,大晚上的还要步行五六里地去看电影,欢欢笑笑挺美的。那时候只要一听说哪里放电影,一个个的高兴地跟过年过节一样的!那吋我记得如果晚上看电影提前把大板凳搬去放在最前面,到晚上收点自己炒的蚕豆或者西瓜子带着边看边吃,生活在那个年代,虽然没有象现在的网络时代,但是那时候的人是最快乐的!

文章图片10

当年的农村文艺宣传队,非常活跃,还是啥大戏都能演,虽然水平一般,场景简单,但是观众确人山人海,十里八村的人都去看,场面十分热闹!真的别有一番风味!每个大队里都有文艺队,他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练节目,过八月节,春节大队都组织文艺汇演,在我们老家村里办大秧歌,踩高跷,坐着生产队的大轱辘车,到临近兄弟大队拜年演出,公社常组织文艺汇演比赛等活动,看电影是那个时候最爽的事,一个村里演电影,方圆几里地的社员小孩都结着伴前去观看,村里文艺演出用的是煤油气灯,点起来打上气,比二百度电灯泡还亮,那个年代不用说农村就是城里有电也没有什么夜生活,最多看看电影,戏曲什么的,大部分睡觉都比较早。

文章图片11

但有一件大事就是让国家即高兴又忧虑的事情,结婚后的夫妻晚上睡不着就做生孩子好事,所以那个年代孩子的出生率就是很高。没电,没电视看,一到晚上就一个活造小人,要不你看家家户户都有五六个孩子有的甚至更多。那时家里一般都是6一7个7一8个小孩。

文章图片12

小时候就盼过年,不是因为有压岁钱有好吃的这些不用盼没有盼。就盼过年了那几天不用停电虽然离变压器远不怎么亮但比煤油灯好多了,有电灯亮都感觉好幸福。那时候即便有也买不起,我记得我村里76年才有一台9吋的黑白电视机,当时兴奋的不得了,有电视了,那时候会看到电视剧《霍元甲》,《马永贞》,《陈真》,《射雕英雄传》等等,再后来,电影也有了,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记得五十多年前,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写真,叫《乡村炊烟》描素的大概这种景像。美美的童年回忆!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岁月!怀念那时的人际关系及社会风气。 虽贫穷,但和谐。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有苦有乐。虽然物质生活艰苦,但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没有人讲价钱,一心一意干事情。那个年代人民对生活都充满了希望,虽然辛苦点,穷点,但是乡里乡亲之间那份浓浓的乡情,.....真实的经历,身临其境,物是人非,当年毛头小孩,如今都花白头发,年过半百。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