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院:父亲给儿子的学习创业资金,儿子是否可以赠与给母亲?

 姜勇律师 2023-07-06 发布于江苏
核心提示:赠与行为完成前,赠与人享有法定撤销权。
案例来源: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民申1097号

案情:

1、2015年5月14日,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父亲和母亲已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为支持儿子继续学习深造、创业,父亲同意再给予儿子3000万元,用于其学习、深造、培养以及创业。

2、2015年7月19日,母亲与儿子签订一份《协议》:儿子同意将民事调解书涉及的“父亲支持其继续学习深造、创业的人民币3000万元”支付给母亲(其中100万元已于2015年5月15日支付)。

3、母亲认为:该《协议》系债权转让,其已合法受让该债权,请求判令父亲给付其2900万元。

4、父亲认为,其支付给儿子3000万元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5、儿子认为,该《协议》系其受胁迫签订;如果赠与《协议》成立生效,则本人撤销该赠与。

裁判理由:

一审法院认为,《协议》内容为儿子将“父亲支持其继续学习深造、创业的3000万元”支付给母亲,该行为符合赠与合同的法律特征,母子之间的赠与合同法律关系依法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依据上述规定,在本案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儿子可以依法撤销赠与。判决驳回母亲的全部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二审法院根据本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案涉《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协议》约定儿子同意将“父亲支持其继续学习深造,创业的人民币叁仟万元支付给母亲”,儿子已向母亲支付100万元的事实,认定案涉《协议》系合法有效的赠与合同,并无不当。其他生效裁判文书对母亲主张的归纳与表述,不具有认定案涉《协议》性质的效力。母亲关于其他生效文书已确认案涉《协议》性质为债权转让合同,二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的主张,不能成立。因《协议》不存在不能撤销的情形,在案涉财产权利移转前,儿子可依法撤销赠与。

驳回母亲的再审申请。

笔者分析:

法定撤销权是指在普通的赠与合同中,接受赠与的一方尚未实际取得财产的,赠与人可以随时撤销赠与,并应当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本案中当事人根据民事调解书约定取得的财产具有特定用途,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原则上不得转赠与给第三人;但是,在其实际赠与前,仍然有权反悔。

              
点击关键词 跳转进入本公众号专题
热点事件先予仲裁 说执行难
    【民间借贷】     【民商事】   【案例研究
民法典   【秩序请求权    裁判规则
执行异议】  【执行案例】  司法拍卖
刑事辩护      夫妻共同债务
法律法规】     【执行规定】 
律师如何代理执行案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