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男人的祥林嫂——重读经典课文(1)

 陈会设 2023-07-06 发布于安徽

尽管所有女人都可能是妻子

但只有极少幸运的妻子才能做真正的女人。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波伏娃《第二性》

因为你是爸爸,不用带孩子。

昨天,这丁字楼澧沅居”对面的邻居搬家——

邻居女儿读高三,在学校临时借了地方休息,原来是学校北门口的新楼楼上。因为那里做了疫情隔离室,她又逃到丁字楼,住我对面——

其实,是她先在,我是后来者。因此准确的表述,应该我是她的邻居。

字码了大半,头晕眼涩,于是下楼洗脸。

抬头,见她把大包的东西用绳子往下续,楼下是别的女同事,便对她说:

我不能帮你了……

因为,字没有完成时,最怕中断。

在这里见到我,同事很是惊诧。

我便告诉她说,在这里借了房子读点书。

你看,还是当爸爸好。当爸爸,不用带孩子,才能这样,才能这样……

女同事,扔出一串诸如开篇所写相类似的句子。

不是吧。

我想要分辩 些什么,想了想,又转身上楼去了。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针对那篇《孩子为何不听你的话》,就有朋友提出,孩子之所以听父亲的话,是因为父亲问得少管得少。

而母亲,吃喝拉撒睡,全都问到,当然多有批评,多为孩子厌烦。

不对么,真的对么。

是这样,亦或不是这样。

如果,家庭中父母性别因素的差异在孩子成长过程里,有显明不同的话。

那么,工作生活,以及人生命运的掌控上,个体所呈现出来的迥然不同,性别还是重要的因素么。

为何女人总喜欢强调,我是女人。

为何女人们总喜欢说,他是男人。

只是因为她是女人,她们是女人?

(刘岘《鲁迅与祥林嫂》纸本,黑白木刻,作于1960年) 

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

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卢梭《瓦尔登湖》

因为写字,放在其它事情上的时间被大幅消减。

比如喝酒,从前有事没事时不时找人锔个酒场。如今,见了场绕着走,绕不开的,就多吃菜,少喝酒。

比如备课,时间被大幅压缩,往往字写好后,二三十分钟,或者,早起半小时,

搞定。实在拎不开时,便利用早读的时间,读遍课文,顺便备下课。

比如,《祝福》。

因为,鲁迅是生命里极重要的他者,对其人其文,多有熟悉。所以讲解他的作品,并无畏惧,甚至不需要什么准备。

然而,在课件被重新改过之后。依然利用早起的可怜时间,通读文本。

这一读,很可怕——

讲堂里,推翻了原定的思路,重新开讲。

其实,很简单,就是先从学生的角度,讲对鲁迅文字的不喜欢。

并且,那些大路边上,别人千百遍讲过的东西,不再重复——

切入点,是鲁迅行文的重复啰嗦 :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

他们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这里,已然太多重复:

先是,三天的生活全都一个样。并且“单是老了些”一句,前面也已经出现。

为何,要这样重复。

因为,强调“我”在鲁镇生活的单调重复。

因为,鲁镇的人们从来不曾有过什么变化,除了“老了些”之外。

今天,我们面对的生活是否依旧如此?

无论,是回家过年的所见所感,还是当下的体验。

学生是,作业,作业,无穷尽的作业。

老师是,上课,上课,无何止的上课。

除此之外,学生们是周考连接着的月考,月考之后接着是周考。

老师则是,试卷批改完,接着批改试卷,中间还有大大小小的分析试卷和不分析试卷的会议……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

这鲁迅先生反反复复念叨着的话,曾经是办公室的名言之一。

关于在办公室里传唱的类似名言,还有:

我们织,我们织!

每每铃声响起时,匆匆走向教室的同事,便唱起《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中的诗句。

办公室里,便也回荡着这样的声音: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

还有,《阿Q正传》的那句: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还有,更为人熟知,更多重复的: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

鲁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作文为何如此啰里啰嗦反反复复。

只是,生活之于他是同样的重复,因为他早已预言我们的生活也是重复。

简言之,生活,就是不断的重复,是重复中安静的绝望

因为,鲁迅本身是现实主义作家,或者自然主义作家。

自然主义作家?

我被自己的结论吓了一跳。

此时,抛出他流布更广更啰嗦的名言,学生便恍然了: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

曾经,讲堂里,讲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一段——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顺带给学生提过,陈寅恪的“四不讲”。

彼时,自己也是仰慕之至。

从来不曾想过,会有一天,自己也可以给学生讲一点,未曾有人讲过的东西。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先说第二段文字,大多关注的是最后一句。

忙碌操劳的生活,换来的反而是祥林嫂精神的“满足”,以及随精神满足而来的肉体的“白胖”与“笑影”。

两段文字合于一起,则被贴上了诸如勤劳本分,易于满足,逆来顺受等形形色色的标签。

标签,对于辨识人物,诚然是重要。

然而,标签本身,同时阻隔了对祥林嫂更深层次的认知,切断了对她更深层次的文化上的理解。

之所以只试工三天,祥林嫂就被四婶“定局”——成为四叔家正式的女工,是因为她——

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而祥林嫂也自觉地践行着她试工期间的表现——

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换言之,作为女性的祥林嫂,所以找到工作,完全是因为她呈现出的男性一面。

再言之,女性的祥林嫂,想要生存下去。想要得到代表鲁镇最高权威的四叔家里,代替四叔行使家务职权的四婶的认可,只能呈现男性的一面,或者异化为男性。

简言之,男性的一面,在作为女性的祥林嫂身上,被放大豁显的背后。

是她女性身份的消失和泯灭。

鲁迅,有意或无意地想要说明什么。

背后,又有怎样的历史文化的缘由。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

——鲁迅《小杂感》

对祥林嫂的女儿性,鲁迅没有直接的描写。然而,从某些文字缝隙里,我们依然可以隐约窥见:

比如她的装扮——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比如她的神态——只是顺着,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这里“安分”“顺着”,就是几千年文化塑造下的女性特质在她身上的残存。

至于母性在祥林嫂身上的呈显,鲁迅用了极长极啰嗦的语言来表现:

“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孟子·梁惠王下》说: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第一个丈夫死了,她扎上了白头绳,对丧夫之痛没有一句描写。

第二个丈夫死了,她仍然扎上白头绳,除此之外,对第二次丧夫,三十四五岁已然苍老的寡妇的痛苦,鲁迅依然没有一句描写。

反而用了两段极长又重复的文字,来讲述“阿毛”的故事。

“阿毛”故事的背后,是她失子的悲伤,是老而无子独在人世的痛苦,也是对她母性一面的最直接深切的呈现。

作为女性的祥林嫂,身上到底有没有一点“妻性”。

似乎有过一点:

“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

这应该。是祥林嫂在小说里唯一一次的笑。

就是这唯一一次的笑,打动了同是帮工的柳妈——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柳妈,有过男人么,有过作为妻子的欢畅的时刻么。

那一刻终于笑着的柳妈,又想起了她的怎样的过往。

可见,祥林嫂、柳妈,以及以她们为代表的中国女性,并不是没有“妻性”。

她们,以及中国女性的那些美好的“妻性”去了哪儿,又为何消失不见了。

后一个问题,过于庞大,背后涉及有关伦理学、女权主义、历史文化学科等诸方面的问题。鲁迅先生也没有回答。

然而,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丝答案。

第一,询问祥林嫂这个问题的柳妈,或者别的王妈朱妈,出于一种怎样的心态。

由这样的心态,可以推导出,女人“依了”男人,男女合合一体的自然之事,或者作为妻子身上的女性一面的自然呈现,是被人打趣或耻笑的。

就女人自己,也是以为耻辱的,因为——

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

前一个问题,则很简单。鲁迅自己也做了回答,中国女子的“妻性”转移到了母性之中.

“妻性”被异化成母性。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阅柔石的《为了奴隶的母亲》,也可在《带灯》中找到答案。

正如贾平凹在长篇小说《带灯》中所说:

尽管所有女人都可能是妻子

但只有极少幸运的妻子才能做真正的女人。

写于夜色中的

丁字樓澧沅居

未完待续

明日请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