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经正书院与一代宗师陈荣昌

 颐源书屋 2023-07-06 发布于北京

近几年,昆明翠湖北门片区提升改造项目在如火如荼的推进。

很多市民心里可能在想,在建的是个什么东西,能够挤身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的翠湖之畔,能夠在寸士寸金的有着云南讲武堂,云南大学,云南省图书馆,云南解放纪念馆、云南科技馆、翠湖宾馆等等充满代表云南历史文化古迹的地方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能夠让云南省文化联合会、昆明市体委等单位无条件搬迁腾出地方的项目。

回答是肯定的,翠湖历史文化片区北门片区的提升改造,将重现清末云南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神一般存在的“云南经正书院”历史风貌。

云南经正书院设立于1891年,结束于1903年,历时13年,虽在昆明地区成立较晚、办学时间不长,但却“开南中未有之风”,与广东学海书院、浙江诂经书院、四川尊经书院并称于世的“四大书院”,是清末最有特色、最有成绩的著名书院之一。

文章图片1

120年前,云南诞生了一所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书院。这就是曾坐落于现在翠湖东北角承恩寺遗址的云南经正书院。

清光绪十七年(1891),云贵总督王文绍、巡抚谭钧培上报朝庭,在云南昆明筹建一所经正书院。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初五,经光绪皇帝御批,并亲书“滇池植秀”匾额,云南经正书院正式开办。经正书院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批准设立,具有纯正的官方血统。

经正书院取“传经”、“守正”之意,山长由督抚选聘,以云南名宿许印芳为首任山长(院长,以后用院长),6年后陈荣昌继任山长。

书院设立,云南名宦陈灿为书院题联:

地接龙祠,盼风起云腾,诸君快慰为霖愿,

门临翠海,看水流花放,随处都生悟道心。

云贵总督王文韶亲为题词:

人文百代追张盛;

风景双堤似白苏。

经正书院旨在培养云南最优秀的人才,注重因材施教。其设置分为“内课”、“外课”两部。“内课”为高材生班,取员十分严格,每名入学者需经省督学院面试及举、贡、生、监局试取,再经两院查阅试卷复核。

每期取员名额,宁缺毋滥,不超过24名。每期学习12个月,学员每人每月发膏火银6两。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书院从1891年开办到1903年撤销,13年中仅毕业内课高材生92人。其中多位云南近代历史文化名人。

经正书院毕业的学子中最有成就的当数袁嘉谷。经陈荣昌院长举荐,他于1903年参加朝廷举办的“经济特科”(经邦济世)考试,一举夺得头名,荣登“特元”魁首。

光绪二十三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897年至1903年),陈荣昌先后在经正书院任教和担任书院山长。

他课士认真、管理严格、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培养出了张学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宋嘉俊(光绪二十四年进士)、熊廷权(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李坤(光绪二十九年进士)、袁嘉谷(光绪二十八年进士,二十九年经济特科状元)、吴琨(光绪三十年进士)、陈度(光绪三十年进士)、秦光玉(著名学者)、席聘臣、孙文达、吴良桐、蒋谷等众多人才。

文章图片2

陈荣昌任高等学堂总教习时,后来的云南英才李根源、顾品真、顾视高(光绪二十九年进士)、罗佩金、李曰垓、李鸿祥、殷承谳、陈一得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担任云南学务处总参议的陈荣昌赴日本考察学务,他十分仔细地考察了日本的教育和实业。回国后,他向云南当局提出加强发展云南的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在农学中增加林学教育;建议增加云南留学日本人员的名额;建议聘请日本学者到云南的学校担任教习;坚决反对中小学生读经讲经,尤其反对儿童读经。这些意见和建议,大多被云南当局采纳,从而推动了云南新式教育的长足发展。

陈荣昌(1860—1935),字筱圃,号虚斋,又号困叟,昆明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督学(学政)贵州,迁山东提学使(正三品),云南学务公所议长等。他是云南文教界的一代宗师,曾担任经正书院山长、云南高等学堂总教习、国学专修馆馆长。状元袁嘉谷、陈古逸、张学智、李根源等都是他的门生,可谓“门生才俊盈天下”。

陈荣昌早年随父在会泽生活。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年仅13岁的陈荣昌参加童试,县试考得第一名,府试名列前茅,院试又考得第一名,成为了优秀的生员,即秀才。清光绪五年(1879年),陈荣昌被举为优贡,入京复试列为一等。清光绪八年(1882年),陈荣昌考中壬午科云南乡试第一名举人,即解元。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会试和殿试,23岁的陈荣昌又顺风顺水地考中第二甲第二十一名连捷进士。

文章图片3

陈荣昌国学功底深厚,是一位知名的文献方志学家。清末担任国史馆协修,参与《清史》编纂工作。1914年,在云南省长唐继尧的倡导下,成立辑刻《云南丛书》处,负责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和刊刻工作,他被聘为名誉总纂,并担任《续修昆明县志》总纂。《云南丛书》1212卷,该项工程由启动到结束,历时30余年。这对云南地方文献的系统整理、保存与传播具有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丛书被誉为“滇省文献的荟萃”和“云南的四库全书”。

陈荣昌与唐继尧有一段很深的交情。1904年,清政府下令各省选派学生赴日本留学,唐继尧也被纳入了府县推荐之列。唐继尧留学日本,提名举荐的便是陈荣昌先生。

唐父送唐继尧到省城昆明考试,并带儿子拜访自己在会泽念书时的同学、时任高等学堂总教习的进士陈荣昌,请教一下唐继尧的“志愿”该怎么报。陈荣昌看重实业,劝报工科,唐氏父子听从了其建议。不过在到达日本后,唐继尧觉得军事是救国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干脆改学陆军,并给家里报告:“工业缓不济急,不如学陆军,异日庶可为国家效用。”

1927年5月22日,唐继尧辞世,一代文宗陈荣昌先生同时作了一副著名的挽联:“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

1927年,在会泽西南的龙潭湖,会泽首义楼始建,因唐继尧当时为八省联军的抚军长,又称“抚军楼”。 陈荣昌为其题写了匾额:“唐公讨袁,摧其帝制,天下同声,称曰首义,再造共和,报功莫二,爰建斯楼,昭于无暨。”

落款“全体会泽民众,昆明陈荣昌书。”首义楼已毁,匾额现藏于会泽文管所。

陈荣昌先生是云南的教育泰斗,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1902年,先生向云南督抚学政上书,建议派遣留日学生,为今后云南造就人才。此后连续三批派遣学生到日本学习教育、法政、实业、陆军,开创了云南派遣留学生的先河。这些留日学生学成回国后,很多人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如杨振鸿、吕志伊、李根源、李鸿祥、罗佩金、谢汝翼等,还有“天南师表”秦光玉,《新纂云南通志》总纂周钟岳等。

主讲经正书院七年,为云南培养了大批人才,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名硕之士李坤、顾视高、夏瑞庚、秦光玉、钱用中等皆出其门生。

陈荣昌不光是教育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和画家。辛亥革命后,辞官回到安宁鸣矣河村隐居,安心致力于学问,创作出许多有影响力文学作品。其申称,我服务的政权不在了,我就作为一个百姓生活,不可能再出来任职任何官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九月十七日,陈荣昌在家乡昆明病逝。云南文化界痛失巨匠,政界、学界、民间都沉痛悼念,来悼念和送葬的各界人士多达万人。

陈荣昌的弟子袁嘉谷写有《小圃夫子像赞》赞扬陈荣昌的道德文章:

以顾黄之高节,兼张陆之心源,抗朱王之诗集,跨方姚之文编。持衡如老红豆,爱乡如小停云。教泽上逆乎潭西,道脉直接乎南园。集一代师儒之大成,延三迤文献之心传。呜呼吾师,人仰山斗,天赐大年,谨述古三不朽之义,赞一辞曰:立德、立功、立言。

陈荣昌死后葬于昆明西山猫猫箐马鞍山,至今墓地仍在。

文章图片4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诏令全国书院改办为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除封建科举制度,并在全国各地创办小学堂和师范传习所。昆明的经正书院先是改为方言学堂,1905年又改办为高等学堂,不久,高等学堂又改办成两级师范学校。

宣统元年春,两级师范学校迁往新校址,省提学司决定利用留下的原校址“酌量改并,迁就腾挪”,作为新创办的云南图书馆的馆址。宣统元年十月二日(1909年11月14日),云南图书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开始在云南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里依山临湖,风景优美,眼界空明,屋宇开敞,光线充足。原有的经正书院藏书楼刚好可作书库藏书之用,楼下的堂屋、斋舍足够开辟为阅览室。1909年,开始在云南图书馆内筹办博物馆。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在图书馆内的博物馆正式成立,馆名改为“云南图书馆兼博物馆”,简称“云南图书博物馆”。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后新成立的云南军政府下令云南图书馆缩小规模,又下令搬迁至景星街原清朝的云南旧粮道署,馆址腾给陆军偕行社(即陆军招待所)。民国8年(1919年),在图书馆全体职员的恳求下,云南图书博物馆得以迁回翠湖公园西北隅原址。民国18年(1929年),改名为“云南省立国学图书馆”,民国20年(1931年),又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图书馆”,并在此后的若干年内,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馆舍进行了诸多改造和装修。

1950年5月,在翠湖省立昆华图书馆原址正式成立“云南省昆明人民图书馆”,1951年9月,更名为“云南人民图书馆”,馆舍有所扩大,藏书日益增多,还在市内多处设立阅览室。1953年10月,遵照文化部要求,“云南人民图书馆”正式改名为“云南省博物馆”,该馆名一直沿用至今。1972年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选址翠湖南路2号重新建设云南省图书馆新馆,并于1975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同年3月1日正式向读者开放。

如今,云南经正书院孕育出的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博物馆,昆明一中都是云南文化界顶尖的,不可多得的单位。试想,如果云南经正书院建设完成,一南一北,用强大的文化信息围绕翠湖,传播于人世间,增添了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底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