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埠古镇概貌

 流星雨刘鑫 2023-07-06 发布于浙江

古镇概貌

    游埠古镇街市,原在今大街里。紧靠衢江,附近有柴埠头、石灰潭、大街桥头等船码头,水路交通方便,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商业发达。街市建设,规模宏大,飞檐翻阁的鼓楼雄踞江边,通鼓楼入长街,两旁店肆林立。街市中有花园、美人塘等胜迹。约在明代,衢江向南迁,原河道断流,埠头消失。清咸丰末年,因战乱街市房屋多为焚毁,商业区逐渐东移于现在的游埠。

    清初,今游埠没有店铺,只有零落住户,今白鹭园、大粟园、坟头背等居民区,古时都是荒凉之地。

    商业区东移后,各项建筑,日渐完善。先后建成两条街道,曰前街、后街。

    前街  建筑较早,两旁砖木结构楼房,较为齐整,底层均为店铺或手工作坊。街道初为卵石铺砌,后改为石板铺设。祝裕隆、源茂、益美堂、协通当铺等老店均设此街。沿街东侧挖有前塘、油麻塘,以备防火之需。街道北端,建有宏伟的关王庙,庙前有飞檐翻阁的雨台,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七月廿二在此演剧,节日庆祝、集会于此,旧时为最繁华街道。

    后街  建设迟于前街。初时,没有街道,东侧靠前街屋后,西侧临溪,溪旁植以桑、柳、杂木等。后砌石填土地,逐建低矮住宅,设有几家鸦片烟馆。随着商业发展,逐渐建楼房、设店铺成为街道,故称后街。街的西侧是游埠溪,溪之上,横跨四座石桥,称:永济桥、永福桥、永安桥、太平桥、镇北有潦溪桥,五桥并架,称为“五马归槽”。桥的两端有埠头11处,即前街埠头(已废),大街埠头(东西各一)、白鹭园埠头、柴市埠头(东西各一)、杀狗弄堂埠头、猪行桥埠头(东西各一)、双溪埠头、太平埠头。埠头呈半月形或长方形,宽10米,高25—27级石级。古时,供装卸货物、挑水、洗涤之用。

    前后两街中段由东至西有一条横街,俗称凉棚下。是搭凉棚做小生意的地方,各种风味小吃,大都集中于此。

    前街与后街店铺房舍紧密相连,街道巷口嘛要出口处建有大小不同的圆洞门八处,门台均有题词,似古城垣的城门洞,给游埠古镇增添独特见效发,除一处毁于火灾之外,其余各处在建国后因建设和交通运输需要,均被拆除。八处圆洞门的坐落地点分记如下:一是白鹭圆洞门,坐落元宝街口中,门台题词“九峰拱秀”。二是前塘边洞门,坐落中山街南端,现为农行游埠营业所南边。门台题词“瀫水分香”。三是裘家路洞门,坐落裘家路西端,现为游埠供销社办公楼门前,门台题词“渐入佳地”。四是郎家路洞门,坐落叶家塘沿,门台题词不详。五是太平桥洞门,坐落永安桥东侧,门台题词“游藩永固”。七是永福桥洞门,坐落永福桥东侧,门台题词“洞达三衢”。八是中山街北端洞门,坐落在今游埠区公所门前,门台题词“瀫西重镇”。

    民国34年(1945)10月,孙义兴火炮店起火,焚毁前街与后街大小店铺房子358间,T”字形凉棚也被烧毁,市容遭受严重破坏。虽经逐年复建,低矮平房具多,高楼极少,高低错落,参差不一,改变了古镇面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