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 就你那么多事?

 陈年旧事i 2023-07-06 发布于广东


"没关系的,这事已经过去了"

"现在开始,享受我们在一起的3分钟"

—九九逃离计划

背景音乐:笼     发表日期:2023-7-6
“要不是因为你,爸爸妈妈会生活的这么辛苦吗”
“你为什么就是不知道换位思考一下,看看别人家孩子多懂事”
“爸爸妈妈砸锅卖铁都供你上学生活,你就是不听话”
……


01 我们都被绑架过
父母对于孩子的pua已经数不胜数,以至于互联网上戏谑的文章,充斥着我们差点被逼疯的童年,
关于教育众说纷纭,谁懂教孩子?
不是说我把他养大成人,就是懂得教孩子,更或者说我的孩子现在在重点高中,企业单位,
被忽视的心理却没人提及,注重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形式主义。
最近校园欺凌冲上热搜。
“这是你养了条好狗了”
山西一艺校内一女生遭受室友威胁殴打,恐吓,勒索,时间长达两年,女生所做的“工作”就是取快递,拿舞蹈鞋,取外卖等等琐事,
但是稍有怠慢就要遭到打骂,扇耳光根本不在话下,这两年间淤青便爬满了全身。
“霸凌者直接拽着她的头发往墙上撞,原因是她没有拿外卖”
曝光的视频里有各类侮辱性极强的语言,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青少年,更何况是花季少女的言论,
被虐者现在已经在医院接受治疗,长期的恐吓很有可能已经给被虐者带来了心理疾病,期间女生甚至跪地求父母不去学校,家长也多次向校方反应但是没有结果,
最后被虐者的姐姐在微博上发送长文曝光施暴者行为,寻求公道,
据曝光,其中一名施暴者的亲属还是学校的管理人员。
没有孩子生来就会施暴,也没有人就应该被辱骂,
这些施暴者很可能进行的是一种模仿,社会性的模仿,
他们不仅仅是对于自己施暴得来的名声和地位沾沾自喜,更去产生了一种快感,
这就像是被父母训斥的孩子,无法回击,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间去欺负动弹不得的玩具熊,看起来这只是一件寻常不过的发泄情绪,
但是背后隐藏的是嗜虐倾向,施虐者在这里只是将对象进行了更换。
那对于被虐者呢,有人网暴他们的懦弱,撕毁他们仅存的自尊,
他们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在强行压迫下变成了“哑巴”,说不出话,就算他们用指甲抓破脖颈露出血肉,
这就像是被压迫的奴隶就算给他们一个起义的机会也依旧恐惧一样,他们的父母或许是将被虐者拥有“逆反心理”当做一种病症,
归根结底逆反心理的原罪是父母的辱骂殴打,这样不但纠正不了,还会愈来愈固执或者成就一个“被虐者”

02  你要做一个好孩子
人终究会被幼年不可得之物困极一生。
与之类似的是,对于小时候收到伤害的人,过去的一切经历也是同样糟糕,
所以被虐者不仅会被外界的话语或者暴力行为干涉,还会出现极端的自我否定,
从而做出先伤害自己的行为,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伤害自己,而不是把矛头对准施暴者。
从校园霸凌中,他们都缺乏来自父母的爱,而不是形式主义的爱,一种强迫和自我感动,
孩子本身不需要的事物却要强迫他拥有对应的需求,然后自己再竭尽全力去自我感动,在孩子受到外界伤害的时候再斥责:
“为什么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你平时那个自信都滚去哪了”
“为什么别人都不被欺负就欺负你一个”
“苍蝇不叮无缝蛋”
……

他们也不愿意这样,是这些父母把他们塑造成这样,
一个好孩子,一个只知道听话的好孩子,不去反抗只是让厄运弥漫在周遭,或许他们也曾想过去求助,换来的是什么呢?
老师的默默无闻和形式上的劝阻,结果会是更重的巴掌又回到了脸上,
又不敢跟社会求助,害怕最后自己被网暴牵连家人,
也不是不愿意跟家长说,可能正是因为和家长倾诉是最没用的选择,
忍一忍,再忍一忍,一个巴掌,再接着一声脆响,直到耳鸣。

孩子为什么变得沉默了,为什么不愿意说了?在学校的遭遇难道就不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吗?
言语里能控制住不去泄露一丝一毫自己的悲痛吗?不可能吧,
人人不都是演员,他们在说话,只是另一群人不会听而已,
在不会听的前提下再讲出些不合时宜的话来反复攻击,人自然就沉默了,
因为他知道付出得不到回报,没有希望就没有渴望,渐渐的丧失了对家人的信赖,
当发现自己只用“挺好的,没事情”来搪塞家长无所谓的关心以后,发现这样才是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方法,
好孩子,要说该说的悦耳的让父母满意的又要学会闭嘴,
要做该做的学习优益又要不惹事最后造成任人欺负的局面。
好孩子要听话,好孩子要取得优益的成绩,
好孩子要给所有为他付出的人回报,好孩子要能体会父母的艰辛,
好孩子要接受父母的道德绑架,好孩子要让着所有人,男女老少……
这样下来,好孩子,就是要摒弃自己,为了他人。
这个好,实在是太难了。
自己的存在要变得渺小虚无,去放大别人的长处,
我突然想起了年年村口杀猪的景象,五花大绑,每寸皮肤每个脏器都要有他的作用,村里的每个人还都要来分一杯羹,
只不过在当今的家庭了,猪变成了人。

03 霸凌的背后
这种事情的发生应该反过头去看看背后,
这就像是农场里养的家禽一样,把翅膀的羽毛剪短,或者用绳子把翅膀绑起来,
你再去问他为什么飞不高,你看麻雀飞的多高,这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
校园霸凌后面还隐藏了很多:老师的漠视和纵容或者是社会因素等等,
我们仅仅是从家庭方面去看,毕竟一个孩子代表着一个家庭,健康的人格塑造不是一蹴而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表现,
早点去关注孩子的异常心理不是难事,是去预防他步入心理疾病范围的手段,不能让孩子成为下一个校园霸凌题材的主人公,
这个坏种,是父母种下的因得来的,
就算法律给了施暴者惩罚,但是这就能确保被虐者的身心恢复健康吗,
根源的铲除实在太难,只能从源头上去遏制。
不论是学校还是职场,这种事情都有发生的概率,个人的内心也会潜藏着一些不良的情绪,
我们应该去合理的宣泄和释放,跨越异常心理的界限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喜欢点个「在看」 今晚早点休息

—文章编辑 —

撰写 /程尚云:  学生党钟爱表达

排版 /九九  :   曾九九

配音 /小仙丹  :  仙丹电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