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汗可不都是排毒!这7种汗是病,第6种很多人都有!

 我就是痴 2023-07-06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大家好,我是诚顺和胡医生。

马上要入伏了,三伏天里无论在家还是在户外,稍微动一动,就是一身汗,很多朋友觉得夏天出汗正好可以排毒,确实,此时我们人体的阳气在表,腠理打开,毛孔开放,体内的毒素湿气确实可以趁着出汗时顺带排出体外,切记,此时一定不要成天呆在空调房里,给身体留出一段时间出汗排毒。

如果体内的毒素一直闷着不排,暑热正盛,就容易热毒郁在体内,出现上火、出油、长痘、过敏等情况,如果风寒长久在体内,则会四肢关节痛,宫寒痛经等,为此很多人都在夏天刻意去追求出汗,甚至加大运动量,每次都要大汗淋漓才罢休。但事实是,适度出汗才是排毒,出汗过多,人就会虚了,因为汗液带走的不光是毒素,还有我们体内的津液。

图片

在古籍《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元朝时,有户姓齐的人家,他家的儿子感染了风寒,全身疼痛,尤其脖子和头,特别僵硬,他自己知道点医术,就给自己吃了两种发汗的草药,结果第一次出汗,身体好了一些,第二次再吃,身体却越发沉重,腿脚冷得跟冰一样。

于是家人就找来了郎中,郎中也不问齐家兄弟之前用了什么方法,直接开了五积散,结果吃了药身体越发沉重,手脚也冰冷至极,头上的汗一颗接一颗,都是冷汗,没过多久,就身体麻痹,手脚抽搐痉挛而亡。

图片

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发汗。

因为病人前期寒邪入体,体内阴气过重,需要借助阳气疏泄,因此第一次吃了发汗的药,对驱寒邪有帮助,但他身体虚,出汗之后应该再吃固表的药,等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但郎中却又给他吃了发汗的,这无疑雪上加霜,卫气越发虚弱,阳气快泄完了,体内阴气却没出去。所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不当汗而妄汗之,夺其津液,枯槁而亡。”

出汗越多,排毒越多吗?

在夏季人体出汗量加大,可以排出身体的湿邪,减少湿热和湿寒对身体的伤害。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一味的追求出汗也是不对的,不是出汗越多对身体就越好。微微的、持续的出汗是对身体最佳的,这样可以滋润皮肤的毛孔,使皮肤看起来更有光泽。

图片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津液所化,而津血同源,且津液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汗液的形成与排泄是气血运行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气血运行与心肺作用有关,所以汗液与心肺两脏的功能有关。心在脉为血,在津为汗。因此,汗就是心分泌出来的东西,所以可不能一味追求大汗淋漓。

“汗为心之液”,汗出的过多消耗的就是心之津液,消耗多了,必然会引起心气不足,心血亏虚。

出汗过多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心气无力,气短乏力,这时脉也会跳动的缓慢。对于本身心脏虚弱,心率不齐或者心血虚的人来说,更不能随便人为地出大汗。汗出得太多会伤及心阴,导致人白天无精打采、乏力、心慌等。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出汗多等于排毒多的说法并不正确。

出汗过多会伤“心”

西医也不认同出汗等于排毒。汗液中98%~99%的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包括钠、钾、氯、镁、钙、磷等矿物质),只有1%~2%是尿素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

当某人出汗量比正常人多时,汗液中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流失也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电解质的流失将破坏体液平衡,不仅使人感到口渴、乏力,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危及健康。比如,钙元素的流失,会引起低钙血症,导致肌肉痉挛;而钾元素损失过多,则可引起心律紊乱、肌肉酸痛、乏力,严重时还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全身肌肉无力。

所以出汗排毒的作用实际是非常有限的。运动和汗蒸都要适量,过量出汗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健康造成损害。

中医认为的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意思是说:可以看到汗珠,但不能像下雨一样地流。健康的出汗有以下几条标准:

图片

●范围:全身都出汗

●汗量:微微的,持续的,可以滋润皮肤的

●色味:无色或者淡黄色,微咸,无异味

●次数:一天出汗3次左右,不超过5次

出汗量过大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血液粘稠,容易诱发血栓,冠心病等一些心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出汗过多容易引起阴虚火盛,对身体不利。所以出汗不等于排毒,出汗多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也可能是身体不好的信号。

身体出这7种汗,需要注意!

正常的汗液均匀分布,全身都会出汗,不像有的人,光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不出;再者汗液无色或是淡黄,没有异味,微微有汗,并非一阵一阵冒汗。

01

啥事没做

动也不动就大汗淋漓

图片

这是典型的气虚,气为血之师,气统摄血,气是血的老大,老大如果倒了,虚了,那下面的人就更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一不留神就外泄出去了,这就是为啥,有时候啥的没做,一身大汗。

我之前的同事就属于气虚,坐在那,天气也不太热,经常看到他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往下掉,所以他空调温度也经常开得很低,我们二十七八度就觉得正好,他得十七八度。

这种类型的出汗怎么办?吃黄芪!黄芪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打气筒”,很多人都说人参好,但人参大补你可能还受不住,黄芪就很好,比较平和,还入脾经和肺经。可以煮粥,可以用水煮了之后喝水。

02

睡觉睡得好好的

大汗淋漓

图片

我就经常有这种情况,半夜被热醒,汗流浃背,除了开空调才能继续睡,否则想睡也睡不着。这就属于盗汗,睡觉时候出汗,醒了就不出汗了,主要因为阴虚火旺。

因为平时熬夜多,又喜欢吃辣,一不小心就伤了阴,所以平时自己都在煮乌梅红枣甘草汤喝,在选材料时候要注意,选择品质好的,关于自己身体健康的东西,可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03

胸口出汗

图片

很多从事脑力工作的朋友,有个特点就是胸口常出汗,《黄帝内经》里面说过,心主神志,我们的思维活动,都离不开心血对大脑的滋养,所以耗脑力也是耗心血,时间久了也会觉得疲惫不堪,除此外,还有面色萎黄,心悸等情况,多为心脾两虚。这种情况可以用黄芪加上龙眼肉泡水喝。

04

头上大汗

身上无汗

图片

这种一般是里虚表实,很多人吃个饭都能吃出一脑门汗来,但身上就很难排出汗,所以一般都是脸部看着不胖,但身上的脂肪很多,经常腹胀,体温也比较高,一般也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

这类朋友每餐都吃个七八分饱即可,辛辣油腻不要吃,腹胀的话吃点山楂缓缓,注意定时给自己祛祛湿。湿热体质可以用山楂荷叶泡水喝,每天都能喝。

05

手脚心经常出汗

图片

这种一般是脾胃湿热引起的,有的人手心脚心很热,是阴血虚;有的人手心脚心发凉,又汗津津的,则是中阳不足。这两种无论哪种,都要健脾祛湿,少吃油腻寒凉食物。

这种情况可以喝点小麦山药汤,补气敛汗,还能健脾。小麦和山药各15克,一起煮,加点盐调味,早晚喝上一次。

同时,脚心汗多,也容易脚臭,要保证脚部干燥通风,穿透气的鞋袜,每天睡前泡泡脚,可以在泡脚水中放一些葛根和荆芥,手部的话也可以用此方法泡手。

06

私处经常出汗

图片

这种不能言说的难受,很多人都羞于提起。这种通常是肾阳虚,肝胆湿热,以及情绪问题,郁结在心中,也容易私处出汗(腋下出汗也包括在内)。

这种情况饮食一定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常喝普洱菊花茶。

也可以经常拍打八虚,即胳膊的肘窝,腋下的腋窝,膝盖后面的膝窝,以及大腿根的腹股沟,这八个地方经常拍打,可以把积在体内的毒素浊气都散出来。每个部位拍打81下,帮助身体排毒排湿热。

07

颜色和味道异常的汗液

图片

这种情况比较少,一旦出现一定要去就诊,别拖着。

图片

●黄色汗液:除了吃多了胡萝卜、橘子等黄色的水果,就是肝胆方面,一般因为食物问题出黄汗是短暂性的。

●白色汗液:心肺阳虚,经常会肚子疼,比较剧烈。

●淡黑色汗液:重金属污染,多发生在从事家电维修、汽修、重工业者身上。

●红色汗液:身体某部位可能在出血,或是面部与腋窝处产生色素细菌导致。

●烂苹果味道的汗:体质酸性。

●酸臭味道的汗:体内垃圾毒素多。

以上这7种,都是不健康的出汗情况,但还有一种则是外面无论多大的太阳,身体就是不出汗,或是冷汗阵阵,长期贪凉,久坐少动,我们的毛孔都被堵塞了,体内也被各种毒素垃圾堵塞了,出汗越来越难。

我之前在门诊遇到一位阿姨,就是身体出不来汗,八月的天气,阳光又足,她坐在太阳下,都感觉后背发凉,一点汗都没有,这就是被风寒固住了,长久下去,身体得遭殃。

这几个部位出汗多是危险信号,你该注意了

多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中医学认为,“发热出汗”不仅通经活络、活动全身器官,提高精神和恢复体力,而且具有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使内邪随蒸发的汗液排出。正常的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然而出汗异常就要提高警惕了,如糖尿病人出汗异常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1.鼻子出汗:肺气虚

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其多见于肺气虚弱的人。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养生指南:鼻子出汗多的平时可以轻轻拍打手臂内侧桡侧,及肺经走行,调理肺气,也可指揉膻中穴,调补肺气。

2.额头汗多: 脾胃郁热

额头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出如蒸热气,故有“蒸笼头”的俗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凡外感六淫,脾胃郁热及脏腑内伤者,和肝阳上亢者均可引起头额汗。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

养生指南:额头汗多者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可以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养生指南:可以做脏腑推拿,或者每日顺逆时针摩腹各30次,也可按揉三阴交。如症状持续建议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4.胸口出汗: 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男人出汗可以分很多种。但不同的出汗情况却可以预知健康状态。很多人认为出汗就是肾虚。实在并不是全都是这样的。比方暴饮暴食后面部出汗解释脾胃有问题。

养生指南:这类患者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养生指南: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个人卫生。

6.手心、脚心出汗:血虚

手脚心多汗,如果手脚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脚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养生指南: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让身体出汗的正确方式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几招出汗的正确方式,身体不容易出汗的朋友都可以试试。

图片

1. 站桩晒太阳

曾经跟老师在山中学习过,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迎着朝阳,在外面亭子中站桩,配合着吸气——吐气,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吸收进去太阳和自然中的精华,天人合一,此时心中很静,别看站桩的动作很简单,但站一会就会后背和脸部汗津津的,也不是那种剧烈运动后的大汗,而是缓慢地发汗,练完后,身体有一种豁达感,不光汗出来了,心胸也能够豁达。

当然站桩是迎着太阳,之后我们还可以转过身,晒晒后背,出汗的同时还能补充体内的阳气。

图片

2. 静坐半小时

夏季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定时关掉空调,静坐半小时到一小时,培养身体主动出汗的能力,不要以为不动就不会出汗,静坐也是可以出汗的,还能振奋一身的阳气,放空自己,让脑子和身体都安静下来,什么也不要想,身体的能量可以从四肢汇聚于五脏六腑,自然会有一股暖意,出得一身微汗。

图片

3. 吃姜发汗

姜在夏季是个好东西,既能健脾胃,又能驱寒帮助排汗,尤其夏季久坐空调间的人,吃点姜保安康。吃姜有个作用就是发汗解表,尤其在现在三伏天,我们都要通过出汗来降温。如果没法排汗,可能会中暑。

《神农本草经》记载:姜味辛温……出汗、逐风湿痹。也就是说,姜可以帮助排汗,避免中暑。除了出汗,姜还能祛湿散寒,我们上面讲到很多人出不正常的汗,都是体内湿气重,湿寒或是湿热,湿寒的朋友吃点姜,可以温暖脾胃,像是被雨淋了被空调直吹了,都赶紧吃两片姜,及时把这股寒气散出去,身体就没有紧绷感了。

图片

醋泡姜

做法:

用鲜嫩姜,洗净,晾干水分,然后把生姜切成较匀称的薄片;

选用老陈醋把切好的姜放到玻璃瓶子或陶瓷容器里,注意不要用塑料的,随后把醋倒入容器,醋要没过姜片,喜欢吃甜口的可以加点白砂糖,然后用保鲜膜封口,上盖;

高温天最好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贮存3~5天,每天早、中餐各吃2片,也不要多吃。

醋是酸的,酸性有收敛的作用,可以收敛姜的热性,让姜变得平和起来,但又保留住了姜温阳的性质,照样可以温暖脾胃,把脾胃中的寒气驱散,也不用担心吃姜容易上火了。

姜和醋完全融为一体,很脆,酸中带着微辣,入口嚼一嚼,一股温热就在口中化开了,顺着喉咙慢慢到胃中,暖暖的,微微发汗,特别舒服。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个2~3片,这一天的阳气都够了,早晨7~9点是气血流注胃经的时候,这时候吃,最能升阳,温暖脾胃,打开一天的食欲,食欲不佳的,早上来两片非常棒。

但要注意,湿热和阴虚火旺者,不宜吃姜。

图片

4. 泡脚排汗

很多人喜欢去汗蒸,或是去跑步来排汗,但并非人人都有运动或是出门汗蒸的时间,但有个懒人发汗法,就是泡脚,相信再忙,也能抽出时间泡个脚。通过泡脚出汗,可谓是现代人泄热、排寒湿的普遍方法了,趁着出汗的时候再把湿气排一排,一举两得。

阳虚严重的人,开始泡脚很少出汗,但之后正气足了,排汗能恢复正常了,就会慢慢开始排汗了,这是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有的人泡完脚后出汗就像水汽,摸起来凉凉的,这种就是寒气重;另一种汗是黏黏的,这种湿气比较重;还有泡完后出现红白相间的点,是因为体内风邪重。

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寒气随着出汗容易被排出,湿气重可以再加上一味温胆汤的配料:

茯苓30克,半夏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竹茹6克。

这个配方是南北朝医师姚僧坦所创,如今也被国医罗大伦所推荐,对于体内湿气重,无论是痰湿、湿热还是寒湿,跟湿气有关,就可以泡一泡。

脚底的经络丰富,对这些草本的吸收更充分,效果也更好。泡脚方法,就是把上面的原料配齐,大火煮开之后,小火再煮半小时,过滤出渣滓,只要汤汁,把这个汤汁倒进泡脚桶里,就可以泡脚了。体内痰湿重的,就早晚各一次,轻的晚上睡前泡一次即可,水温控制在45℃左右,泡脚时间15分钟左右即可。

夏季出汗多,这些食物要多吃一些

1.酸味食物

夏季出汗多,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2.含钾丰富的食物

大量出汗之后也要及时补充钾,因为钾也会随着汗液流出体外。含钾的水果或果汁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梨子等。含钾丰富的豆类和绿色蔬菜: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橙汁和茶的含钾量很高,其次是豆类,再次是芹菜、香菜和香蕉。

3.除湿健脾的食物

手心和脚心爱出汗,说明湿热重。湿热重的人平时还会大便黏腻、嘴巴干苦爱喝水。这种情况既要去热,又要除湿健脾。多吃清热解暑、除湿健脾的食物,如苦瓜、苦苣等苦味食物,还有黄瓜、西瓜、冬瓜等瓜类,薏米、山药、香菇等健脾食物。

汗多食疗方

出汗太多有可能是病,几个食疗方子帮你补虚止汗。

1、取山药材10克,百合6克,莲子6克,大米适量,煮粥食用即可。

2、取山药15克,板栗20克,大枣5克,瘦猪肉50克,炖汤调味后,喝汤,吃栗子,大枣与猪肉。每日一次,连服15日。

3、取小麦12克,莲子6克,大红枣6克,桂圆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汤,吃枣与桂圆肉。

4、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此款食物具有润肺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肺热汗多。

5、胡萝卜山楂汁

材料:新鲜山楂12颗,胡萝卜半根

做法:山楂洗净,每颗切四瓣;胡萝卜半根洗净切碎。再将山楂、碎胡萝卜放入炖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煮15分钟后用纱布过滤取汁。

功效:山楂富含有机酸、果胶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夏季出汗多吃酸性食物能够敛汗止泻祛湿,再者与胡萝卜搭配的山楂汁可健胃消食生津。

小儿出虚汗一般在初睡时最多,父母可等孩子熟睡后适当减去孩子身上的盖被。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将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孩子侧翻身,防止身下存汗。关闭窗子,防止对流风直吹孩子身上而着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