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17)

 时空杂货铺 2023-07-06 发布于河北

七月十四日,金兀术率领三万骑兵,十万步兵,兵临颍昌城下。守将王贵虽有五个军,却建制不全,这也在金兀术的预料之内。

但接下来面临金军的却是噩梦重现,恍惚间,本该被攻击的颍昌城门缓缓打开,王贵、岳云亲率宋军出城迎敌。

就连金兀术也没想到岳家军竟会主动出城,正面迎战。之前心中所构思的种种攻城手段全部落空,颍昌的宋军不是等人捏的软柿子,而是主动出击的猛虎。自己倒成了宋军眼中的猎物。

攻守易势,寇可往,吾亦可往!

形势逼到这份上,啥也不用说了,开战吧!

虽然岳家军的战力较为强悍,但毕竟人数处于劣势,双方激战许久,依然不分胜负,王贵有些动摇,岳云表示,此等境地,如若不能取胜,必死无葬身之地。只能一往无前,方不辱岳家军的威名。

岳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先后十几次深入敌阵,身受百余创。阵中的宋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即便如此,竟无一人肯回顾(回头)。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对于僵持的双方来说,任何一丝微弱的力量都足以改变整个战局,城内留守的少量宋军,在确认了没有金军伏兵后,也加入了战斗。

至此,颍昌大捷,已成定局。

这也是金兀术和岳飞的最后一次正面决战。


颍昌之战后,金兀术仓皇遁北,退守开封,不禁悲声叹道:自起兵以来,从未有今日之惨败。主帅如此,营中金军更是人心惶惶,大将韩常甚至派密使向岳飞请降,若首肯,愿领五万兵将来投。

事实证明,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此时军营中的宋军,却是欢欣鼓舞,众志成城。岳飞看着各地传来的捷报,更是异常激动,他坚定对众人说道:“直捣黄龙,当与诸君痛饮!”。

儿时的理想,老师的教诲,宗泽老将军的嘱托,在脑中一一浮现,

多年的夙愿,终要实现,收拾旧山河的目标,终要达成。

胜利就在眼前,只要收复开封,就能以此为前沿据点,盘活整个北方义军,收失地,灭国恨。最终马踏黄龙府(吉林农安),彻底根除女真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开封已是唾手可得!

心灰意冷的金兀术在开封西南几十里的朱仙镇,布下了十万大军,他心里很清楚,开封无险可守,一旦被围,将再无逃出生天的可能。所以,朱仙镇,也将是与岳飞的最后一次对决,

至于战果,他已经不敢奢望这些士兵能做什么了,只希望这十万大军能撑住一些时日,守住大金铁骑最后的尊严。

但这最后的梦想还是破灭了,抵达朱仙镇的五百背嵬铁骑,虽是前哨探查,但却继承了岳家军“见阵即冲”的优良传统,直接冲击金军军阵。

这些背嵬铁骑不知道的是,短短数日,金军已经养成了新的“传统”——恐岳症。

之前败给岳家军的金军,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把岳家军描绘的极为强大。

而之前的战斗,抽调的都是金军的一线精锐,留守的二流部队听到主力们这么说,心中自然十分害怕。

这也难怪,主力们都打不过的对手,我们还有取胜的可能吗?既然不能取胜,自然也就没有迎战的必要了。

刚一交手,金军就全军溃败。

于是,这些背嵬骑兵,稀里糊涂的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五百破十万。可能在这些骑兵心里也会纳闷,平时彪悍的金军怎么这么不堪一击?

这么看来,战前的政治动员工作真的很重要。

对于这个结果,金兀术一点都不意外,甚至有了一丝解脱,人在拼尽所有之后依然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往往会生出一份坦然,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改变命运,与命运抗争。而岳飞就是金兀术的命运。

改变不了的事,就顺其自然吧!

回家!放弃开封,渡河北归,金兀术心里清楚,弃城之后,此生都不太可能再次南下黄河。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历史这位编剧,再次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接下来的剧本则是令无数的中国人扼腕惋惜,遗恨不已。

就在渡河准备进行当中,一位书生求见金兀术,对于此时的金兀术本没有心情理会,草草叫人打发而去。

但那书生却大声喊道:“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

“岳少保以五百骑破我十万精兵,人心所向,大军压境,何言可守?”

“庙堂之上的文臣怎会愿意看到武将通过军功日渐做大呢?”(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

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

是啊,金国虽已武立国,但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短短数年,朝堂上的文官势力已然崛起,自己多年的种种想法也多次被这些人所阻扰。

连大金都不仅如此,更遑论汉文化一脉传承的宋朝。恐怕朝堂之争更胜于金国。

不过书生的话却点醒了金兀术,让他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枚棋子。

公元前229年,秦国名将王翦伐赵,面对赵国最后的“长城”——李牧,施行反间计,重金收买赵王近臣郭开,诬陷李牧叛国谋反,最终冤杀李牧。

李牧死而赵亡!

现如今,南宋也有一名“郭开”,其权势恐怕更甚之。此人正是南宋宰相——秦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