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材价格狂飙趋势下,中医诊所何去何从

 未来会更好 2023-07-07 发布于湖北
图片

中药材价格飙升及未来持续上涨趋势,迫使诊所、医院不得不另寻出路,小剂量免煎散剂为炙手可热的药材市场带来一剂清凉,其前世今生及当前优势,本文娓娓道来。

图片
图片

中药材价格飙升引发风险

这几年,中医很热;这一年,中药材价格很热。

据官方统计,进入2023年,特别最近几个月,大批中药材价格普涨,中药材上涨品种之多、涨幅之大,实属40年未遇行情!比如浙江某县中药材批发市场,白术2019年约18元/公斤,2022年是40元,今年6月已达75元;浙贝2019年生切片最低28元/公斤,到2023年6月达98元。其他如黄连、党参、当归等常用药材,都涨势凶猛,直接导致了医院和诊所的成本增加。据了解,一副七八味药的方子,涨价一般都要在十元以上。

涨价潮中,最得益的是处于药材流通环节的各大中药材批发商和药材公司;最受伤的,是处于中药材使用末端的一般诊所和患者。医院可按进价调价,随成本进行着涨价,只是苦了买药的患者;一般诊所,为了留住顾客,只能绞尽脑汁开源节流,但房租、用工缩减毕竟有限,更多人,只能通过缩减药量,甚至有的不惜购买劣质药材,来降低成本上涨的风险。

但是,也有一大批个体诊所甚至医院,通过改汤剂为散剂,成功规避了成本上涨的风险,成为这次价格上涨中的清流。

散剂的前世

提起散剂,很多人并不陌生。不但《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中医著作都有记载,甚至《史记》、《世说新语》、《梦溪笔谈》等非中医典籍,也都提及散剂的应用。

特别是《伤寒论》中有明确记载的273个方子中,直接运用散剂的方子就有58个,占21.3%之多,最著名的如五苓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等,为我们认识和使用散剂有据可循。

事实上,虽然散剂是《五十二病方》(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部方书)中记载的方剂数量中最多的剂型;虽然《伤寒杂病论》最先提出了“散”的名称,并记载了如此之多的散剂;虽然历史上最有名、影响范围最大的散剂五石散(寒石散)在魏晋时期风靡朝野,成为当时士大夫文人平常生活的保健用品,但汉代乃至后来均不是散剂的“龙兴时代”,一直到了宋代,散剂才真正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北宋著名医学家庞安时在其所著的《伤寒总病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唐遭安史之乱,藩镇跋扈,迨至五代,四方药石,鲜有交通,故医家少用汤液,多行煮散。人参当皇祐年,每两千四五,白术自来每两十数文,今增至四五百,所出州土,不绝如带,民家苗种,以获厚利,足以知地脉愈薄,产药至少矣。汤液之制,遭值天下祸乱之久,地脉薄产之时,天灾众多之世,安得不悋惜而为煮散乎”。

就是说,在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及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权分割,交通阻隔、药材贸易匮乏,医生就不得不多用散剂。到了宋代初期,土地贫瘠、产药量甚少,已经没有足够的药物供医疗之用,人们不得不吝惜药物的使用,放弃用量大的汤剂而被迫使用剂量小的煮散剂。

宋代由政府推广颁行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88方中,散剂共有329方,约占总方的1/3,而在宋代及其之后的方书中,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济生方》等书中均可见大量散剂记载,散剂的应用达到了鼎盛时期。汉唐时期的汤剂,到宋代几乎完全被煮散所取代。《梦溪笔谈》云:“古方用汤最多,用丸者散者殊少。近世用汤者殊少,应汤皆用煮散”。如果把丸剂、散剂并列,两者的处方使用远远超过其他剂型,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例,书里分别记载:

263方

128方

132方

15方

71方

宋代以后,随着生产力发展,药材产量供应增多,出现了专事“生药饮片”制作的修合药所(炮制作坊),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修合药所对粗末散剂的制备越来越少,药物饮片的形式得以产生和应用。

清代以后,片面强调“道地药材”,饮片因其易于识别和鉴别质量而成为汤剂入药的主流剂型并沿袭至今,故金元之后,粗末渐被饮片所代替,明清以后煮散运用更趋稀少。

散剂的今生

近代虽然也有人重新倡导使用散剂,但由于人微言轻,没有获得主流中医界的关注。最重要的是一直有人身兼力行地在临床运用散剂,并总结出一套将汤剂全面改成散剂的成熟做法和临床应用规范。所以,散剂迟迟得不到重视和普及。直到十几年前,经方名家李冠杰老师将自己临床苦苦摸索出的经方散剂应用办法公之于众,才引起中医界的关注并逐渐推行。

为何要全面改用散剂?据李冠杰老师说,“完全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他的楼道里有个慢性病人,常年煎药,2004年的一天,他下班回家,一进楼道就闻见浓烈的中药味道,楼上楼下清晰可闻。李老师就想:这人天天这么煎药,自己辛苦不说,满楼人跟着闻药味,要是他不用煎药该有多好!从此以后,他就把这事放在了心上。

次翻《伤寒论》,李老师读到半夏散及汤方后注“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煮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豁然开朗,李老师思考,既然半夏三及汤可以用散剂也可以用汤剂,其他方子是不是都可以把汤剂改成散剂呢?于是,他立马开始动手尝试。“一开始是拿自己做实验,自己生病就不再用汤剂,全部改用散剂,结果发现,嘿!还真管用!”从自己到家人亲朋、再到自己的病人,李老师的经方散剂之路就此开启。

根据李老师这十几年探索的经验,现有经方散剂的使用方法是: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药量开出方子,或者把方子中各种药材一一打成细粉,也可把整个方子中的几种药材一起打成药粉,用开水冲服均可(若改善口味可兑饮料)。每次服用3克(小儿酌减),早晚各服1次。经多年临床实验证明,散剂药效与汤剂完全相同。

“现有经方散剂的用法和用量,我其实是经过好多年探索的。”李老师说,虽然古籍中对散剂服用量已经有明确记述,如《伤寒杂病论》中散剂多是“饮服方寸匕”,宋代医书是“多者一啜,不过三五钱极矣。”《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是“合以三指撮为后饭”但为了确保以最少的药材达到最好的疗效,他在临床实践中,还是经过了数年的反复摸索、确认、改进。一开始,他让患者每次服用10克,一天3次,就是30克。但是后来,经过研究文献和临床验证,他逐渐把药量降到3到5克,“结果不但没有影响疗效,药量降下来后,病人反映比以前还好多了!

为了让更多中医同道和患者从散剂中受惠,十几年来,李冠杰老师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经方医学弘扬事业,推广经方散剂。他的学生们因受益于经方散剂,也自发组建经方医学和经方散剂等公益性推广团队。2021年,李冠杰经方团队推出十多期网络散剂班,专门传授散剂制作和使用方法。2022年,包括“青竹中医”在内的中医在线教育团体开始主动与李老师合作,自发推广散剂的使用。2023年,国内最大中医网络传媒“中医在线”与李老师携手,将散剂规模化并大力推广。期间,李老师的数百名学生也均在临床改用散剂,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散剂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迅猛发展,传统汤剂的药材浪费、价格昂贵等弊端凸显,相比之下,配方颗粒剂、经方散剂不仅储存携带十分方便,而且即冲即服。对于出差在外的患者或住校学生,可谓十分便捷。但配方颗粒剂成本高,远不如散剂的经济实惠,对于经营中的医院或诊所而言,散剂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患者成本低,让利于民。汤剂不但煎煮麻烦,而且成本高,特别对于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患者,一般都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服药时间,不但煎药是个艰巨工程,药费也十分高昂。特别是随着近两年中药材价格飙升,患者一个方子的价格较涨价前,普遍都贵了不少。有些方子价格甚至涨了三分之二。这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经方散剂则大大减少服用剂量,从而可以断崖式地降低药费负担。

诊所利润,劳有所得个体诊所在本轮中药材涨价潮中受冲击最大,如改汤剂为散剂后,就可数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地节省药材用量,节省成本,利润点也就更加可观。更是最大限度的留住了患者。

增加病号量,凸显人气。散剂的使用,让医者购买药量及储存量均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选购更好的道地药材,确保药材质量和处方疗效。散剂的药价低廉、服用和携带方便,使更多的患者愿意选择服用中药散剂。

调查发现,诊所改用散剂后,患者就诊率明显提高,“因为不少患者就是冲着散剂来的!”

据诊所介绍,散剂在急救方面的优势,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些患者。李冠杰老师就曾用桂枝甘草汤散剂让一位心脏病危急的老太太当场服下,十几分钟后该老太心跳就恢复正常,让满屋子患者啧啧称奇!

山东王玉亮大夫也曾介绍,自己用散剂,让一个虚脱近乎昏迷的年轻人当场服下,两三分钟内即恢复如常。快速赢得了病号的信任

随着传统文化兴起及西医弊端日显,国内外对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未来,中药材需求量必定会大幅度上升,但由于耕地、环境等条件所限,中药材种植受限不难预见,而散剂可以数倍减少中药的使用量,为中药材种植预留空间。

可以说,散剂的推广使用,不仅为广大中医院、中医诊所和患者大开了方便之门,也是中医在迈向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全新探索,必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广泛、深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么多中医同道的认可和使用,散剂必将有效对冲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为中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

(全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