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方剂 · 第4讲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续一)

 自由自在中医 2023-07-07 发布于湖南

04.0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续一)

这一堂,我们接着上一堂所学习的内容,学习第三个方面,就是针对方药组成而用药,也可以说针对方药弊端而选用方药。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说相对而言,中药毒性大还是西药毒性大呢?都有毒性,相对而言,哪一个毒性大一些?应该是西药吧?相对而言,中药治病见效快,还是西药治病见效快呢?西药。现在,我和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西药毒性大,西药治病见效快,这是我们共同的认识。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毒性大,见效快。根据我们学习中药的知识,你们说中药有没有毒性大的药?有。作用应该不应该明显?应该明显吧?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人们通常情况下,说中药的毒性也有大的,但是配在方中,它的毒性是小的,在一个方中,作用也是明显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大戟、甘遂、芫花这三味药有没有毒性?有吧?作用是一般还是峻猛?说明毒性峻猛。今年在元月份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志,三十多岁,他是什么病呢?西医就是在我们省人民医院明确给他诊断为脑囊虫病。他的主要症状表现其中就是一个头痛。经过检查确诊,西医主张要做手术的,由于他的病变部位是多发性的,再加上本人其他原因,两方面的原因:病变的部位,自己的原因,他不主张做手术。我们中学有一个老师,和这个人是同乡,就是老乡吧,他带着病人来找我给他看病。我给他开的方,主要是什么药呢?就是大戟、甘遂、芫花,当然也用大枣,相当于张仲景的一个方,叫十枣汤。我又给他加甘草,又加海藻,当时还加了一个有毒性的药,叫鸦胆子。我给他开方,你们说这个方,相对而言有没有毒性?应该有吧?我给他开方,他吃药,吃大概就是第二天还是第三天,他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头不痛了。一下吃了多长时间呢?吃了将近六个月。这六个月的期间,没有出现头痛。他问我,需要多长时间再检查?我跟他说,六个月以后。他不到六个月,他就着急检查,一检查,囊虫没有了。他到我们省人民医院检查,复查还是在这个医院检查,医院找了几个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你比如说,原来脑囊虫它应该经过治疗,应该有个钙化点吧?钙化点也没有,什么都是正常,他们觉得奇怪。我们觉得也符合我们中医道理,从我们中医角度,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最后一次,我跟他怎样说呢?我说,你吃了这样长时间的药,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做一个肝功检查。我的认识就是说,吃了这样长(时间)的药,对血有没有影响?对肝有没有影响?经过一检查,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刚才所举的例子,就是告诉同学们中药是有毒性的,见效也是显著的。为何我们开的中药处方,用到病人的身上没有毒性?关键就是我们在开方的时候,既要开有毒性的药,又要开纠正方药弊端的药。长期以来,认为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是与甘草不能配伍的。我的认为,甘草是甜的,甜是糖,糖进入到肝是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就是解毒的。我在临床中经常这样开方,常常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再举一个例子,也是在今年的上半年,有一个男同志,八十岁了,他是什么病?下肢深度静脉血栓。栓到什么程度?西医已经不能再给他用乳酸的药,说如果用,很有可能引起血栓,引起脑心的病证,危及生命。西医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下肢用了一个网,这个网呢,就是说血栓不再管它了,只要血栓不再侵犯上移到心脏、大脑就行。这个人,他的痛苦,主要有两个痛苦,八十岁啦,腿沉重得抬不起来,这是一个痛苦;第二个痛苦,他就是下肢肿。我当时呀,我给他开了一个方,是张仲景的一个方,叫大黄甘遂汤。我给他开大黄,其中开甘遂给他用到了六克,因为张仲景用的是二两,开了阿胶,我又给他加了一个甘草,又加了一个海藻,那就是软坚呗。这个人吃两个月左右,他走路恢复到正常,下肢水肿消得像正常人一样。这使我们学习要认识到中药,绝大多数中药是有毒性还是没毒性呢?毒性是偏小的,作用是一般的。我们中医要想提高疗效,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什么?就是要重视选用有毒性的药。当然,我们在用有毒性药的时候,一定不能有什么?不能引起病人中毒。一定要怎样?开纠正毒性的药。这是我们在临床中开方,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我们学习方剂组成,一个就是方剂配伍的方法,方剂的配伍目的,方剂的配伍结构,方剂的配伍变化。下面我们学习就是方剂的配伍方法。配伍方法主要有四大方面。第一个大的方面是相须配伍。什么叫做相须配伍?相须指的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它们的作用应该是怎样?基本上是相同的。凡是作用基本相同的药物,它们作用点应该怎样?应该是疗效相互促进。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麻黄是解表药,桂枝发汗解表药,它们两个配伍在一起增强了什么作用?发汗解表。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补益药,人参、白术,这两个药配伍在一起,主要增强了什么作用?主要增强了补气的作用。这都叫什么?这都叫相须。第二个大的方面叫做相使配伍。怎样叫做相使配伍呢?指的就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物,它们的相同作用和不完全相同作用。这就是说,在配方的时候,针对的病证和相须配伍针对的病证是不完全一样的。相须配伍针对的病证是一个方面,而相使配伍,它所针对的病证,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下,你说在临床实际中,我们遇到的病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病是单一的多还是复杂的多?复杂的多。是不是复杂的病,它的病变都是主要矛盾方面呢?它不是的。它是有主要方面,有次要方面。那我们在治病的时候,你用了相须的药,应该是怎样?治疗病的主要矛盾方面。相使配伍针对的是什么?一个针对的是主要方面,一个针对的是次要方面。相使配伍就告诉人们,治病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尽可能照顾到病人的主次方面。当然在用药的时候,主,应该用的偏多还是偏少呢?你假如说,我们在认识相使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想一个问题。想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比如说,我们学习其中一个方叫做麻子仁丸。病的主要矛盾方面是热,你应该泻热,大黄。同时还要知道,病人有气机的壅滞,也要配伍行气的药。相使、相须它们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应该是在一个方中,既有这样的药,又有那样的药。第三个方面是相畏、相杀。怎样叫做相畏、相杀呢?指的就是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弊端。相当于我们在学习方剂配伍原则的时候,所说的什么内容呢?纠正方药弊端而选用药物。你比如说,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吃的姜,偏多还是偏少呢?有没有可能天天要吃姜?有这种可能性吧?人为何要天天吃姜呢?可以说,调料里边,姜是比较常用的。姜有一个什么好处?它其中有个作用,就是偏于解很多药的毒性。你比如说,我们开方,常常要开川乌,常常要开半夏等等,这些药。我们要知道,它或多或少是有毒性的,用什么药来解它的毒?要用生姜。我们要知道相畏、相杀配伍对于我们治病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畏、相杀只不过就是轻、重之分,不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属于一类的配伍方法。第四个方面,相反配伍。相反配伍,它的概念应该是有两个。一个就是人们所说的十八反。那十八反属于不属于临床当中治病的配伍方法呢?它属于不属于配伍方法呢?要严格的说,它是不属于的。事实上,它属于不属于呢?它还真是属于配伍方法的。我结合多年临床治病体会,我发现十八反,没有一个相反的。下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你要从理论上去认识。理论上认识,我做了两个方面的认识。一个,我把十八反,你比如说,我们把乌头(乌头又叫川乌、草乌),你把乌头它的化学成分总结一下,你再把半夏的化学成分总结一下,你可以发现,它们的有些化学成分就是相同的。它们的化学成分不属于配伍禁忌的。这是从现代研究。从第二个方面呢,从我们中医这个角度呀,乌头、半夏都是辛的,都是苦的,都是热性的。它们共同点一样不一样啊?也是相同的。说明它们也是不反的。这是从理论上认识。接着呢,就要从哪里认识呢?从临床中认识。临床中认识,你说直接就在人身上用,总是觉得心中有点不太踏实,做了两个研究。一个,让老鼠,你说把老鼠吃吃中毒了,我想老鼠它又死了,你说这人算不算伤害动物呢?这还搞不清楚。你说把老鼠打死了,这是对的呀是错的?这算是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问题。那我们做这个研究啊,首先可以从老鼠身上做吧?叫老鼠喝半夏、乌头。你说喝多长时间?喝上三个月,老鼠该吃还吃,该喝还喝,该睡还睡,那最后怎么办?你说把老鼠杀了,老鼠觉得委屈不委屈呢?它觉得喝了三个月的药,又把它杀了。把血抽出来一化验,基本上正常,把它的脏腑做一个病理切片,一看也是基本上接近正常。又做了一个甘遂、甘草,结果都是一样的。我认为,在老鼠身上是没有毒性的。那这样就应该在人身上用了吧?在人身上用,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举一个例子,其中有一个女同志,23岁,中毒了。喝的是什么毒药?喝的是敌敌畏。中毒,她喝有多少?大概喝有大半瓶。我听病人的家属说啊,喝有四百毫升。经过抢救,全身僵硬,四肢那都是僵硬的。我当时根据她的脉象、舌质、舌苔。摸脉象的时候,一摸她的手,她的手偏凉。我给她开什么药呢?我给她开一个生川乌、生半夏、人参、芍药、藜芦、海藻、甘草。这些药,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我给她开了这个方。她第一次来的时候,她是怎样进来的?她是,一个人把她抱进来的。说明她会不会走?第二次,她来的时候,她就不让人抱了,是让另外一个人把她拖进来的。后来,她是人扶着她走进来的。病逐渐在好转。你说这样的病,能不能恢复到正常人,不好说。她总是在好转。这说明一种的十八反能不能用?是可以用的。另外这一个反,叫做什么呢?寒热药配合在一起,叫不叫反?补泻配合在一起,叫不叫反?都叫吧?这是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多的一个方面。可以这样说,在临床实际中,既有热证,又有寒证;既有虚证,又有实证。这就需要我们把一个方,用多种相反的药,作用不完全一样,或者是作用相反,一个是清热,一个是散寒,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方面,方剂配伍目的。你说方剂配伍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增强疗效。没有一个大夫开方的时候,他说我怎么能把我开的方,把疗效降到最低?你说这样的大夫,需要不需要动脑子?他也需要呀。他说我能把这个方开的没有疗效,让病人吃吃,病再加重。可以这样说,凡是大夫,他都想使自己开的方优于别人开的方,使自己开的方在疗效方面,让病人一吃就能明显减轻痛苦。这就是开方的一个目的,增强疗效。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重视改变方药药用的部分功用。怎样改变方药的部分作用?你比如说,我们学一个方,叫什么方呢?叫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这个方名第一味药是大黄,大黄是什么性?寒性。作用是什么?泻下。大黄附子汤,它应该是泻热,还是温中呢?它应该是温中。这样我们就知道,大黄附子汤,用大黄,仅仅用它什么?泻下的作用。改变它的什么作用?改变它的泻热作用。你要想改变它的泻热作用,你必须做到什么?用热的药,量要大,制约大黄泻热的弊端。在临床实际中,治疗错综复杂的病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用上改变方药药用的部分作用的。你比如说,还有一个方,叫做麻杏石甘汤。这个方,治疗的病证是肺热证。第一味药,用的是麻黄。为何不用其它药,为何要用麻黄?并且作为方的名字的第一味药,就是说肺热证应该清泻肺热。肺的生理特性是主气的,气是得温而行的。治病的时候,你清泻肺热是非常正确的,寒凉的药是不利于肺气的,所以,那必须要用温性的药。再一个方面,肺的生理特性是宣发肃静的,寒凉的药,它没有温热的药宣发作用明显。要用麻黄,但是麻黄有没有弊端哪?有。病人本身是什么呢?本身就是热证,用了麻黄,他会更热。在这种情况下,要重用石膏,制约改变麻黄的温热之性。利用它的什么?利用它的温性,气机的畅通,利用它宣发。这是配伍的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控制、消除药物的毒性等不良反应。这个方面,就是我们学习配伍原则里边的第三大方面的内容。针对方药的弊端而选用药物。现在我们要学习,第四个方面,方剂配伍结构。方剂配伍结构,古人啊,他总结了四大方面:君、臣、佐、使。君臣佐使,它仅仅是解释方药配伍的合理性。在理论上,它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由于它解释的局限性,到了临床中,人们考虑的是非常少的。治病啊,在组方的时候,根据我在临床中,治病的体会,认为牢牢要抓住配伍原则的三大方面。第一个大的方面,就是针对病变证机选用方药。第二大方面,针对脏腑生理特性而选用方药。第三大方面,针对方药弊端而选用方药。只要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牢牢记在心中,用到临床之中,这个方都是一个完整的方,疗效都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方剂配伍结构里边的君药,君药呀,它实际上就相当于配伍原则里边的什么?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针对病变证机,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那寒证应该用什么药?那热证呢?那虚证呢?这都叫什么?选用主要的药。这是我们对君药的一种认识。相当于配伍方法里边的什么?相须配伍。相须配伍,它也是增强疗效。它针对的是什么?也是病变的证机。这是我们学习认识君药在方中的作用。怎样?这一堂我们说到这里休息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