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巴菲特来我们这里买房,他会怎么选?

 禅直修行 2023-07-07 发布于广西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有时候一个好的问题,比好的回答,更有趣。

我那天提到生态系统,用巴菲特举例子,结果有人问了个关于巴菲特的问题。

假如巴菲特来买房子,按照他的理念,会怎么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弄清楚,所谓巴菲特的原则是什么。

巴菲特的原则有两个阶段,遇到芒格前和遇到芒格后。

遇到芒格前,他的原则就一个,捡烟蒂,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理论。

地上有个烟屁股,没人要,我捡起来,嘬一口,能嘬一口是一口,积少成多。

这个东西怎么理解,打个比方。

你看到一只股票,正常的成交价就是99~101之间,今天就在这个范围内波动。

忽然有人打错了单子,他卖90,你接不接?接。因为你看到整个盘面没有变化,无论是大盘还是板块,还是这家公司,都没有变化。

仅仅是某个卖家敲错了数字。

你90接过来,在允许日内交易的美国,马上就可以99卖掉,净赚9块钱。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打了一个短线的比方,你放大到几周,几个月,几年,那就是巴菲特年轻时的做法。

他认为价格总是要靠近价值的,如果短时间偏离过大。

那么按照巴菲特早年的理论,什么房子可以买?

很简单,两个指标,一个是倒挂高的新房,比如新房比周边二手房的实际成交价便宜30%。

另一个是什么?是周边的二手房成交活跃。

为什么要成交活跃这个指标?

就是要参考系真实,就如同我前面打的那个比方,99~101,不断在成交,这是你判断90块接手安全的理由。

如果99~101今天一共只成交了1手,有人在90块卖出1000手,你敢接么?

你不敢接,因为这个成交活跃度无法让你得出99~101的参考价是有效的。

那么反过来,如果99~101今天一共成交了十万手,有人在90块卖出10手,你敢接么?

当然敢呀。

把这个模型平移到房地产市场上,今年某板块开了几个新盘,一共推出了2000套新房,倒挂30%。

问题是,这个板块在高于新房价格3成的位置一年之内到底成交了多少套二手房呢?

如果只成交了100套,那按照巴菲特的理论是不会买的。

2000套新房,到时候交房,我们算4成的人第一时间挂出来,那就是800套。

800套,你整个板块一年才卖100套二手房,那你将来作为二手房东,要卖多少年?

反过来,如果这个板块在高于新房价格的位置上一年可以成交3000套二手房,那这就叫做交易活跃。

或者反过来,这个板块每年仍然只能成交100套二手房,但是倒挂30%的新楼盘一共只推出了50套,50套的4成只有20套。100相对于20那也算交易活跃。

二手房交易活不活跃,是相对的,相对于这个板块新房供应量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分析的都是见到芒格之前的巴菲特。

那么在见到芒格之后,巴菲特的决策依据有什么改变呢?

他增加了一些选项,这个选项说穿了就是只买垄断型企业。

当然,原话不是那样,用巴菲特的话讲,就是价值成长性企业,什么护城河,什么这那的。

实际上我给你翻译翻译,就那点事儿。

巴菲特买企业的标准就是你离不开,这个地区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消费习惯,保持很多年了,这个领域里,这家公司就是这个地区的消费者的唯一选择。

就像你每天上班必经之路是收费的,那么这个收费站,就是巴菲特愿意投资的。

后来随着他本金的增大,因为投无可投,所以他的原则在放宽。

比如双垄断也行,就是两家公司瓜分了某个地区的某个刚需消费的市场。

再然后,大龙头也行,就是说一个市场,某家公司占据了大头,像苹果这种他也投。

那是因为他操盘的资金越来越大,最优质的选完了,只能扩散,你可以不考虑这些,因为你大概率下辈子也不会有他资金那么大的苦恼。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要问一个老段子,十几年前的老段子。

当年巴菲特和我们的某个企业的老段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啥啥啥。

就是当年的那个啥啥啥,这个段子08年的股民肯定知道。

那我们来看一个问题,巴菲特为什么07年抛出?

这就牵涉巴菲特的另一个原则,他不仅要求一家公司在某个地区某个业务上要接近于垄断,更重要的是,他要求你只对股东负责。

说白了,他不会去投那种社会责任承担型的企业,他要的是绝对听他话的企业。

企业有三种。

你比如十多年前我曾经入职过一家集团,就是对社会负责型的企业。

盈利不是第一目标,给员工提高薪水也不是第一目标,第一目标是社会责任。它是要先承担自己的行业责任,然后才是考虑盈利和员工福利。

大部分企业都是对股东负责的企业,除了这家公司之外,我加入过的企业,无论外企,民企都是这样。

那么我第一次创业时的企业,就是第三种类型,对创业团队负责型的企业。

我开过这个玩笑,戏称我们的创业团队是徐福,徐福不对社会负责,也不对行业负责,炼丹行业不是他要操心的。徐福也不对股东负责,也不对秦始皇负责,富老头只是用来忽悠的。

徐福唯一负责的就是自己的创业团队。谁都可以赔,股东也可以,项目也可以一塌糊涂,都没问题,但最后创业团队一定是要赚钱的。

这是底线。

所以我说企业有三种,巴菲特他要求的就是第二种企业,对股东负责,而且得是垄断型。

你把他这个原则平移到房地产市场上去看,那只有一类房子,就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

说白了就是,他要板块很成熟了,新房供应足够少的门槛很高的这种房子。

而且得是单中心的,就是说不能有新的城市中心抢人。

那说白了就一个城市,单中心模型的核心城市,我们都知道,就是按照环线来划分核心的那个。

这很容易理解,环线越小,供应量越少,环线越大,供应量越大。

不符合这种构造的,都不符合巴菲特的这种苛刻要求。

因为大多数城市都不是单中心的,都不是环线类型的,都是可以再造中心的。

就是说我可以重新选一个点,整拆整建,把它打造成配套更好的区域,然后吸引老城区的人过去。

那么翻译翻译,就相当于老城区的传统中心实际上无法形成垄断。

因为有竞争呀,新中心的配套好,价格低,人们过去了,学区上去了,配套更好,产业更好,越来越好,老中心就会衰落,因为老中心的有钱人被吸引走了呀。

那这就不符合巴菲特的要求了。

巴菲特实际上要求的就是单中心的,无法复制中心的,比如二环内就那么大。

在这个基础上,巴菲特还要求打七折,他要求有个足够安全的价格垫。

其实我们都知道,别说单中心,即便是其他核心城市核心板块,多中心的那些里面的相对最核心的板块,也基本上是摇号拼社保拼到头了。

说白了,巴菲特的那套逻辑很简单,听懂没那么难,无非你有没有人家那么大的能量。

以老巴的能量,他是有可能以很低的价格拿到优质的资产,但以你的能量,拿不到就是拿不到。

说白了,如果你的钱够多,你是没必要去从KFS手里买房子的,你可以去参加土地拍卖会,你可以买地,自己盖。

这种人不少见的,他们很想在核心位置买套独栋,没有这类产品的,不光是钱的问题,重要的是也没有。

那他干脆就拍块地,自己盖小区,他通过做容积率的方式把整体容积率做到符合标准,然后小区景观水系位置,湖隔开的地方,正好两套双拼联排。

就是开发商留给自己的。

前前后后一通操作,人家算下来很便宜,说不定他自己的房子等于白送的,羊毛出在其他客户身上。

现实中你不可能为了装修省钱去开家装修公司,但是人家装修公司老板装自己的房子,他当然比你省钱多了。

所以我经常回复一些人的留言,我说你们想要跟庄,这个想法不太现实。

因为同一个场子里,彼此开放的权限是不同的。就像20个点位里,你作为散户只允许押其中1,2个,但是庄解锁了全部的20个。

你可以模拟他的动作,但你拿不到他的价格。你能和装修公司老板拿到同一个装修报价么?不能吧。

巴菲特的理念是值得欣赏的,但是直接抄,是没得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