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减肥,用五苓散、五皮饮、鸡胵茅根汤试试

 太极本草888 2023-07-07 发布于河北

  中医对肥胖的记载较早, (灵枢·卫气失常)说:“人有肥有膏有肉…一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年腴。”近年来,由于优裕的生活,肥胖的人逐年增多。这些肥胖人士,不仅皮下

脂肪堆积严重。而且内脏器官细胞也趋脂肪化,从而影响健康。

古书记载:“天师曰:富治者,治膏粱富贵之人也。身披重裘,口食肥甘,其腠理必疏,脾胃必弱。

  脾为中土,有运化水湿、促进水液代谢的功能。如因外湿伤脾或久病伤脾,致脾气虚弱;或平素饮食不节,生冷太过,湿蕴于中,脾为湿困,则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停滞,泛于肌肤,发为水肿,是为脾虚肥胖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临床表现除肢体浮肿外,多有身体重着而困倦,胸闷纳呆,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利湿之法,常用五苓散、五皮饮等。

1、俞慎初治单纯性肥胖

症状标签:肥胖,浮肿,身重乏力,小便短少。

郑某,女,45岁。

数月来肢体明显肿胖,体重从原来的70多公斤渐增至80多公斤时觉胸闷不舒、体重困倦、行走气促,小便短少,食欲不振。经市某医院内科检查诊为内分泌功能失调。诊其脉缓,舌苔白厚。证属脾虚湿阻,运化失司,小便短少,水湿难以下行,水溢肌肤,导致肌体浮肿。治以健脾利湿、理气消肿。拟五苓散、五皮饮合方加减,并配服鸡胵茅根汤。

处方:

  茯苓皮10克,制陈皮4.5克,猪苓10克,漂白术10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五加皮12克,赤小豆15克,建泽泻12克,北楂肉12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10剂。间日服1剂。

(2)鸡内金15克,(生杵碎),白术10克,白茅根60克。先将茅根入锅,加水5大碗,文火煎熬,以茅根沉至锅底为度,取药汤一碗半作为内金、白术的头煎水,再取一碗半为次煎用,余汤代茶饮。

每日1剂,连服20剂为一疗程。服药两个月后,浮肿消退,体重已减至70公斤左右,诸恙得愈。

本例脾虚肿胖,俞师运用健脾利湿法,选用五苓散、五皮饮合方,利湿消肿、理气健脾。另配服眦胵茅根汤以增强药效。眦胵茅根汤中茅根最能利水,鸡内金一名鸡胵,具有消导之功;白术健脾燥湿。诸药配合,共奏健脾、利湿、消肿之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鸡胵茅根汤

【处方】生鸡内金(去净瓦石糟粕,轧细)15克生于术(分量用时斟酌)鲜茅根60克(锉细)

【功能主治】治水臌,气臌。

【用法用量】先将茅根煎汤450毫升(不可过煎,一二沸后慢火温至茅根沉水底,汤即成)。先用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鸡内金末,至75毫升时,再添茅根汤150毫升,七八沸后,澄取清汤服之。所余之滓,仍用茅根汤煎服。日进一剂,早、晚各服药一次。

  初服小便即多,数日后大便亦多。若至月下二三次,宜减鸡内金3克,加生于术3克。又数日,胀见消,大便仍勤,可再减鸡内金3克,加于术3克。又数日,胀消强半,大便仍勤,可再减鸡内金3克,加于术3克。如此精心随病机加减,俾其补破之力,适与病体相宜,自能痊愈。若无鲜茅根,可用干茅根30克代之,并去生姜。所煎茅根汤,宜当日用尽,煎药后若有余剩,可当茶温饮之。

2、参苓白术散加五苓散或加五皮饮治肥胖

如果是脾虚湿盛、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肥胖,可以运用参苓白术散(现有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加五苓散或加五皮饮,还可加上厚朴、枳实等行气药。可以很快地代谢体内的水湿,减肥效果极佳!

《伤寒论》:五苓散(现有中成药)

【别名】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处方】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 白术10 茯苓10 桂枝7克(去皮)

【制法】上五味,捣为散。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较强。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用法用量】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备注】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五皮饮

出处《医学心悟》卷三

古代剂量

大腹皮(黑豆汁洗)、茯苓皮、陈皮、 桑白皮(各4.5克)、生姜皮(2.4克)

水煎服。

主治 :胃经聚水,乃通用之剂,华佗《中藏经》之方也,累用累验。娠妊胎水肿满,名曰子肿,又名曰子气。其证多属胞胎壅遏,水饮不及通流,或脾虚不能制水,以致停蓄。大法:胎水壅遏,用五皮饮加白术、茯苓主之。

随证化裁:

腰以上肿,宜发汗。加紫苏、秦艽、荆芥、防风。

腰以下肿,宜利小便。加赤小豆、赤茯苓、泽泻、车前子、萆薢、防己。若大便不通,宜下之,加大黄、葶苈。

腹中胀满,加菔子、厚朴、陈皮、麦芽、山楂。

体虚者,加白术、人参、茯苓。

审是阴水,加附子、干姜、肉桂;

审是阳水,加连翘、黄柏、黄芩。

挟痰者,加半夏、生姜。

既消之后,宜用理中汤健脾实胃,或以金匮丸温暖命门,或以六味加牛膝、车前,滋肾水,清余热,庶收全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