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水臌、气臌及血臌方

 经旨传习 2017-10-20

   2015/3/21(标签:肿胀门、臌胀病(鼓胀))

“臌”指身上某部分胀起,如水臌、气臌、血臌等大肚子病之肿胀等等。然水臌、气臌、血臌及单腹胀病(脾胃病),则系中医所指的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引起的腹部膨胀之病,肝腹水及血吸虫病是最典型的大肚子病。“水臌”也叫水肿,水肿有的从脚踝开始肿,有的从眼帘开始肿,有的从心开始肿,有的从腿开始肿,有的从肚子开始肿。最严重的是男的“腿肿脚肿”,女的“头肿脸肿”。气臌与水臌形上相近,但临证上是可以区分的。以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其凹陷不能随手而起的是水臌,能随手而起的是气臌。若只是腹臌胀,必其中水臌、气臌皆有,然郁气与水气皆积腹中不能外透肌肉,所以临证按压时亦不呈凹陷,此情况下可通过询问病家以辨水臌气臌,即小便短小的为水臌,觉肝胃气滞作痛的是气臌。一般情况,水臌、气臌都能治愈,但西医是根治不了的,所以我们专题写了此文。至于血臌,其证较水臌、气臌尤为难治,其肿胀形状与水臌、气臌几无以辨,故临证时往往被误诊为水臌、气臌。而对血臌唯可辨的,是其周身回血管紫纹外现。

水臌的病因具有多样性,临证时最常见的是肝硬化造成的腹水,其次是心脏功能及肾脏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腹水。此外,或因肾病综合症从尿里排走了大量蛋白,或由肝郁伤脾,肝失疏泄,脾不运化,水毒结聚(小便难,两胁痛,蜘蛛痣),或是气血虚实、寒热等,都可以导致腹水。气臌多系脾有瘀滞所致,脾虚气滞或因于七情郁结、气机壅塞(由于气不通而引起的鼓胀)等是主因,且易并发四肢消瘦,神疲乏力等症。血臌(两胁胀痛,脉滑数,苔薄白,面部红丝缕缕)多因努力过甚激动气血,或因暴怒动气而血随气升,以致血不归经,遂留于脏腑(未即吐出泻出)阻塞经络,渐成瘀阻气滞,血行不畅之势,周身之气化因之不通,膈上膈下及脐下之水饮因之不行。所以血臌之证初起多兼水与气,迨至瘀血渐积渐满,周身血管皆为瘀血所塞,其回血管则肤浅易见而遂成紫色,且由呈紫色之处而细纹旁达,初则两三处,凝聚成臌则浸至遍身皆是紫纹。

水臌之证未有小便通利而成者,所以治此证当以利小便为要务。但水肿原分凉热,其凉热之脉可通过有力无力辨之,脉之有力则系水病有热者。然对脉之有力者须外发其汗,内利小便,对此,张锡纯拟有表里分消汤,其方为:麻黄三钱(1钱=3克或4.6克,下同),生石膏、滑石各六钱,阿司匹林2.64分(1分=0.3克或0.46克,2.64分合0.5克片剂1.5片~2片或2.5片)。将前三味煎汤,送服阿司匹林。若服药一个小时后不出汗,可再服阿司匹林2.64分。若服后仍不出汗,还可再服,直至汗出为目的。方中的麻黄,不但善于发汗,而且可以通利小便,故服后可外透肌表,内通小便,从而水病可由汗便而解。方中佐以石膏以解麻黄热性,用滑石以纠麻黄偏于上升,并引麻黄下达膀胱以利水。阿司匹林善发汗,又善清热,故可佐使麻黄解其为水锢闭的肌肤。若汗已透,但肿只是见消,这时须接着专利其小便。而利小便之药以鲜茅根汤为最效,或与车前子并用,则尤效。鲜茅根(大能滋阴清热)久煎则无新鲜凉润之性,所以煎鲜茅根时要讲究方法。每日用鲜茅根六两,切碎后和水三大碗,以小锅煎沸后移至靠近炉眼的炉旁,徐徐温至半个小时后再煎一沸,接着再置于炉旁,在温热中等待茅根皆沉水底,然后得清汤两大碗为一日之饮量,每每当茶温饮之。车前子也可自炒,取生车前子数两炒至微熟,每次三指取一撮细细嚼咽即可,严重的夜间醒后仍可嚼服,一昼夜大约嚼服七八钱(轻证可徐服车前子以消肿)可矣。对病久阴虚不能化阳(其脉六部细数,心中发热,小便不利)致水肿的,都可用此法去治,但对其平素阴虚而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的,则宜每用熟地黄两半与鲜茅根同煎服(可先将熟地黄煮十余沸,再加鲜茅根同煮),且宜少少嚼服车前子,即一日可限四五钱。若小便已利,但腹仍膨胀板硬,则可用大葱白三斤切作丝,和醋炒至将熟,乘热裹以布置脐上熨之。在这个过程中,若葱白丝凉了,可再置锅中加醋少许炒热再熨,直至小便利下至腹如常人。

至于因凉成水臌者,其脉必细微迟弱,或心中觉凉,或大便泄泻。宜用花椒目(椒目)六钱炒熟捣烂煎汤送服生硫黄细末五分(若服后不觉温暖,可品验加多,以服后渐渐微觉温暖为度)。此二味药属性温利小便者(利小便之药多凉),正对此水肿凉证。若脾胃虚损不能运化水饮者,宜治以健脾降胃之品(生赭石、白术、生山药、是鸡内金),而以利小便之药佐之。

水肿之证有虚有实,然其实证者甚少,而虚者居多。即便是虚证,又当详辨其阴虚阳虚,或阴阳俱虚。阳虚者气分亏损,可单用重用黄耆之类的补气之品。阴虚者其血分枯耗,宜重用滋阴之药(生山药、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龙眼肉、枸杞),兼取阳生阴长之义,可以黄耆补气之类辅之。至阴阳俱虚者,黄耆补气之类与滋阴之品可参半用之。

上面我们提到,气臌多系脾有瘀滞所致。因脾中原多回血管以流通气化,若有瘀滞以阻其气化,腹中即生胀满,久则积为气臌。故《内经》谓诸湿肿满皆属脾也。对此张锡纯拟有鸡胵汤:生鸡内金(去净瓦石糟粕,捣碎)、白术、生杭芍各四钱,柴胡、陈皮各钱半,生姜三钱。此方治气郁成臌胀屡次凑效,兼治脾胃虚而且郁,饮食不能运化等。即鸡内金以开脾之瘀,白术以助脾之运,柴胡、陈皮以升降脾气,白芍以利小便(防有蓄水),生姜以通窍络兼和营卫。统论药性,原在不凉不热之间,故在使用中要有灵活性。若此证有偏凉者,则桂、附、干姜可以酌加;有偏热者,则黄芩、连翘、栀子可以酌加。若其脉证兼实,服药数剂不见愈者,可用所煎药汤送服黑丑(牵牛花种子)头次所轧细末钱半,服后大便通行则病可稍愈,但须服原方数日后再服一次黑丑,以避免连用黑丑伤了气分。

对于血臌,若于回血管紫色初见时,鉴身体犹可支持,宜先用《金匮》下瘀血汤加野台参数钱下血,其腹中瘀血下后,可再用药消其血管中瘀血(参考下面的消紫纹用药),同时辅以利水理气之品(参考上面的“鸡胵汤”),月余庶可奏效。若至遍身回血管多现紫色,则身体必羸弱已甚,此时用下瘀血汤恐不能支持,建议用张锡纯的“化瘀通经散”,再酌加三七末服之,或用利水理气之药煎汤送服,久之亦可奏效。若腹中瘀血已下,而周身之紫纹未消者,可用丹参、三七各一钱,再用山楂四钱煎汤冲红糖水送服,日两次,久自能消。《金匮》“下淤血汤”为:大黄三两(合九钱),桃仁三十个,蟅虫二十枚去足熬(炒也)。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约四两强,约合200毫升)煮一丸,取八合(约合160毫升)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化瘀通经散”为:炒白术、天冬、生鸡内金等分成细末,每服三钱,开水送下,日再服。若用山楂片三钱煎汤,冲化红蔗糖三钱,以之送药更佳。

治水臌、气臌并病,兼治单腹胀,或治单水臌胀、单气臌胀,还可以用“鸡胵茅根汤”:生鸡内金(轧细)五钱,生于术(分量用时斟酌),鲜茅根(切细)二两。将茅根煎汤数杯(不可过煎,一两沸后慢火温至茅根沉水底汤即成),先用一杯半加生姜五片,煎鸡内金末至半杯时,再添茅根汤一杯,七八沸后澄取清汤一杯或稍多(不拘)服之,所余之渣仍用茅根汤煎服。日进一剂,早晚各服一次。初服小便即多,数日后大便亦多。若至大便日下二三次,宜减鸡内金一钱,加生于术一钱。数日后胀见消,大便仍勤,可再减鸡内金一钱,加生于术一钱。又数日胀消强半,但大便还勤,可接着减鸡内金一钱,加生于术一钱。如此精心随病机加减,俾其补破之力与病体相宜而自能痊愈。若无鲜茅根,可用药房中干茅根一两代之,且不用生姜。所煎茅根汤宜当日用尽,煎药后若有余剩可当茶温饮之。

治水臌、气臌及血臌皆需利水之品(如芍药、薏米、鲜茅根或鲜芦根、土狗等),但阴虚者多用利水之药则伤阴,阳虚者多用利水之药亦伤阳,所以临证时贵深究其病因,将利水之药作为根本调治中的向导最宜(如大蝼蛄<土狗>下体利水,凡小便不通者,无论凉热虚实,皆可加于药中以为向导,单服亦甚有效验,或焙研、生研调服半钱,或以水一升渍饮皆可;若治二便皆不通者,当上下体全用之)。以上诸方则强调了这一点,所以使用时是安全可靠的。但凡膨胀,无论或气、或血、或水肿,治愈后皆终身忌食牛肉。因牛肉属土,食之能壅滞气血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