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中基 · 第30讲 脏腑之间关系(二):脏与脏之间关系

 自由自在中医 2023-07-07 发布于湖南

()心与脾

心与脾的关系,心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血液运行方面,就是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把它抽象出来,心和脾的关系集中表现为,我们在这里集中讲,它表现为血的关系。

一、在血液生成方面,说心主血,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为脾发挥正常功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而脾将水谷精微,通过升清转输作用,上输到心肺,由灌心脉而化心血,化为血,将水谷精微化赤而为血,通过这样一个生理作用,把心和脾连接起来,反之,脾运化水谷功能正常,生血统血功能正常,保证血液充足,血液运行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的功能,两者彼此相须,相辅相成,这就是心与脾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心和脾的关系失调,常常表现为血液的生成和运行障碍,将来同学们在学习临床课,学习方剂学的时候,认真去读人参归脾丸这个方子,这个方子的思想,就体现了心和脾在血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关系。

()心与肝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行血与藏血,二、表现在神志上,就是精神情志的调节。

首先讲,在血液方面,注意,心和肝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体现在调节血液的运行,心主血脉,主持血液的循行,为血液循行的动力,而肝脏血,一、它贮脏血液,随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随时调节血液的分配,将血液运于诸经,通过什么运于诸经呢?通过心主血脉这个动力,运于诸经,从而建立起在血液的运行上,心和肝的关系,因此,心主血,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在病理上,会出现血液循行障碍,将来同学们在学习诊断学,学习临床,后面我们学习病机学,学脏腑病机的时候,那么心肝火旺,或者心肝火旺就会出现血液运行失常,其中会表现为一种出血性的病理改变,它的理论依据在生理上,就源于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表现为神志上,就是它们调节精神情志方面的关系,我们在讲中医的神志学说的时候,讲五脏藏神,心为主导,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那么心主神志,它对全身的神志活动具有主宰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讲了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在调节神志活动当中,在五脏之中,以心为主导,发挥主宰作用,肝仅次于它,我们反复强调,心通过调畅气机来调节精神情志,那么心和肝之间,通过心主神志和肝主疏泄这个机制,来相辅相成,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来协调人的神志活动,使人的神志活能能够正常的进行,因此,在病理上,心肝之间的关系失调,不仅可以表现为血液循行障碍,也可以表现为精神情志的异常,将来在学习病机学的时候,心肝关系失调,或者是有的可以表现为血液循行障碍,有的表现为精神情志的异常,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将来在学习中医诊断学,证候学的时候,大家通过心肝关系失调,所反应出来的证候,那些症状,就可以进一步体会。为什么心肝关系失调所反应出的证候,它们在症状的构成上,既有血液循行的症状,异常的症状,又有精神情志异常的症状,它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

()心与肾

心和肾的关系,站在脏与脏之间的关系里面,是一个难点,到此为止,到现在为止,有多种学说,解释心和肾的关系,我们把目前学术界得到共识的学说,一一介绍给大家,心和肾的关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水火既济。
首先介绍一个名词,把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处于阴阳和合这样一种状态,称之为心肾相交,这是第一个概念,心肾相交。二叫水火既济,是心属火,肾属水,所以心肾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正常状态下,可以用心肾相交这个术语来表达,也可以用水火既济或者水火相济,这样的术语来表达。

注意,我前提讲心肾之间,处于阴阳和合状态,两者之间处于一个和谐状态,即处于正常的状态,把它规定为心肾相交,根据它们的五行属性,又说它们是水火既济,水火相济,注意,这个概念的外延大,而讲第一个学说,来论述心肾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这个心肾既济,请大家注意,心肾既济,从传统经典来解释,要比刚才我说它们俩之间关系,这个内涵要小,等到后面我们要讲的时候,再进一步给大家解释,用水火既济这样一个原理,来解释心肾之间的关系,怎样来解释呢?它的理论依据是:根据阴阳、五行、气机升降的理论,把它们统一起来,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阴阳学说来说明心和肾之间的关系,那么心属火,肾属水,故应心为阳,肾为阴,这是第一。

用五行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在五行一水一火。

用气机升降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心在上,在上者宜下,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心肾之间,就是通过阴阳、水火、升降的理论,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阴阳、升降、水火处于和谐状态,这个和谐状态,称之为既济、相济,在既济、相济的条件下,意味着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处于正常状态,把这个状态称之为心肾相交,看这里面第一个论据,从水火讲,从升降讲,从上下讲,一阴一阳讲,我们把阴阳省掉,那么心火气机不断下降,肾水不断的上升,两者互济,升降处于一个和谐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从整体上心火和肾水,处于阴阳上下升降的和谐状态,我们称之为水火既济,这就是刚才我提到的,从广义来说,水火既济这个概念,是从整体讲心和肾的关系,讲心火与肾水的关系,讲它们升降阴阳的关系,称之为水火既济,现代对水火既济这个术语的规定,第一个义项就取心和肾之间,从总体上,它这个火不仅仅是心阳,这是指的心在五行上属火,肾在五行属水,指水和火,心与肾,升与降之间,处于和合的状态,即相交的状态,既济的状态,称之为水火既济,这是它的第一个义项。


经典义项,讲心肾相交,最早出现的解释心肾相交的,是指心阳和肾阴之间的关系,就是肾水,过去讲肾阴,实际是指肾阴说的,它这个肾水,应该作肾为水脏解的话,包括阴和阳,可是古人在第一次定义心肾相交的时候,强调那个肾水是指肾阴来说的,强调肾阴要上济,心阳要下潜,是心之阳、肾之阴处于和合状态,就是上下相交,即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互相相交,称之为既济,就是相交、既济,第一个义项是讲它的广义的含义,第二讲它的狭义的含义,第二个义项是最经典的心肾相交,将来同学们再去学习方剂学,会学习黄连阿胶汤,将来学伤寒论的时候,伤寒论会讲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那个方子,那个理论就是狭义的,我们今天认为它属于第二个义项的心肾相交的理论依据,这是第二个义项,仅仅是指肾阴和心阳之间的关系,就是肾阴和心火之间的关系,黄连阿胶汤就是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黄连阿胶汤主之,那个方子的组成,用大量的滋补肾阴的药物,用少量的抑制心火的药物,一味黄连,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方剂学会进一步讲授这个内容,这里面只讲到,讲心肾相交第二个义项,是指肾阴和心火之间的关系,水火上下相济,它的来源,它是这个概念怎么来的,这个概念,这个义项,在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心之阴阳,肾之阴阳,心和肾,阴与阳互根互用的关系,体现为阴升阳降,阴阳相交,实际上这个心肾相交,用水火既济来代称它,应该是心的阴阳和肾的阴阳,上下处于和谐状态,那么第三个义项,它从阴阳这个角度,进一步说明了火和水之间的关系。



实际第三个义项,是从肾的阴阳来说的,心的阴阳来说的,实际从四个方面,处于一个和合状态,才意味着心肾相交,和第一个义项,把心属火作为一个整体,那这个心火,按照第三个义项来理解,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心阳,但是传统上,我们第一个义项,这个就指的从整体上强调是火,这个讲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是从五行的升降学说来说的,用这个词,用心在上属火,气机宜降,肾在下属水,气机宜升,上下、水火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叫做心肾相交,这个义项,并没有完整地回答,到底它们相交,从阴阳学说怎么来理解,那第三个义项,是从阴阳学说,心之阴阳和肾之阴阳,四者处于相交状态,它们互根互明,处于相交状态,构成了水火既济,中间第二个义项,就是传统的心肾相交的概念,仅仅指肾阴和心阳之间的关系,习惯上又把它称为肾水和心火的关系,讲第二个义项的时候,习惯是讲肾水和心火的关系,不要和第一个义项,就是这个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这个水和火的外延、内涵统一起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称心阳秋肾阴的关系,为心火肾水的关系,是在强调肾阴不足,心火偏亢,是指在这种条件下,指定这个阴阳水火的,就是同样一个火和水,在不同的语境下,它的内涵是不同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定义的时候要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为什么说水火升降是心阳和肾阴相交,是一个经典的定义呢?而泛义,严格来说,应该是指第三个义项,能够更讲得具体,大家将来学习方剂学的时候,大家注意,调整心肾不交,这心肾相交是正常生理状态,我们把生理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叫做心肾不交。

上面我们提到一个黄连阿胶汤,今后学习方剂和临床,大家注意,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天王补心丹交通心肾,真武汤也在交通心肾,将来同学们读这个方解,黄连阿胶汤也在交通心肾,如果我们在这里只讲肾阴和心火的关系,如何解释交泰丸,如何解释天王补心丹,如何解释朱砂安神丸,上述提出的一些方剂,就是用心肾相交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结果,总结出来的一些著名代表方剂,它们确实在调整心肾不交具有卓越的疗效,从古至今,为临床医生所习用。

理论的目的,除了解释意义之外,在理论上解释意义之外,它必须有重要的指导实践意义,如果仅仅,我们限于第二个定义,那么就是和我们的临床实践不相符合,所以应该是第三个义项容易解释,我上述提出一些临床实践的具体成果,这是第一种学说,叫水火既济说,来解释心肾之间的关系,这是这里面的重点,大家注意,要求同学们掌握的,这是学术界已经共识,这是第二个义项,等到到临床课的时候,又讲它们心肾阳虚,这个心肾、阴阳之间的不相交,讲这个,但是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又回不到,和经典的心肾相交解释不完全一致,没有办法解释,我们在这里面,把它们统一起来,将来学证候学的时候,大家进一步体会,就是心肾之间的关系失调,会表现出哪些证候呢?而上面提那些症状,那些方剂就是为了调整那些证候的,那么回过头来,往回推,就会推出它应该这么定义。

我们要求同学们掌握,水火既济学说,几种不同的义项,不同内涵,这个理论有什么指导意义,虽然现在大家没有学习方剂,没有学习证候学,在脑子里初步建立起一个概念来,不能仅仅一提心肾相交,不交就是黄连阿胶汤,我们在前面讲五行学说,用五行学说确定治疗方法,最后提到一个泻南补北说,泻南补北法,那里面已经提到,仅仅特指肾阴不足,心火偏亢,那里面已经交待,叫做传统经典的心肾相交,就是指它说的,这个学说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

精血互生
在此基础上,还有一说,就是从心和肾的生理功能来说的,主要是从精和血的关系来讲,叫精血互生说,说心能主血,肾能藏精,精可以化而为血,血可以化而为精,两者互生,互相转化,就这个意义讲,构成了心肾交通,心肾相交。

精神互用
第三个学说,从调节神志来说,神志活动来说,叫精神互用说,那么心藏神,肾藏精,这里讲的精和神的关系,说精气能化生神,神又能够驭精役气,就是能指挥精的生理功能,能指挥气的功能,指挥它们之间的转化,实际这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把精和气,精与气,作为人体的生命物质,而这个神表现为生命的功能,这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说明心和肾的关系,叫精神互用。

君相安位
第四个只希望同学们知道一下就可以了,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这个最难理解,叫什么呢?叫君相安位,是从君火和相火,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说心为君火,因为什么呢?心在上,心居于上,那么说肾为相火,说相火在下,就是君和相,君位居最高,相位居下,说君相之间的关系,那么心为君,肾为相,大家注意,相火不仅仅肾有,将来肝、胆、三焦都有相火,所以这一说,仅仅是一说,如果说用它就能很完美的解释了心肾之间的关系,还显得有一点勉强,在这里面,介绍给同学,旨在告诉同学们,从历史到今天解释心肾相交的学说,还有一个从君、相火这个关系,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君火和相火,古书上讲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说君火正常,相火才能安位,相火安位,君火才正常,这两者处于上下相交状态,我们用今天阴阳来说,它主要是强调心阳和肾阳之间的关系,强调火的关系,这仅仅是一说。

上述就是心与肾的关系,就是水火既济,精血互生,精神互相,君相安位,从不同的角度,也就是说利用不同的学说,说明心肾相交的机制,同学们掌握的重点是第一个,最后这个,仅作一般的了解。

()肺与脾

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的关系,浓缩起来,就记两个字,气和水的关系,注意,到此讲,我们前面也曾提到一个气和水的关系,后面还会有气和水的关系,气和水的关系。

表现为肺和脾在气的方面,主要体现为气的生成方面,我们在讲脾主运化时提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在这个基础上,古人又得出来一个理论,叫脾为生气之源,气的生成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所以称为脾为生气之源泉,脾有什么作用呢?上输水谷之气,送到哪去?通过升清,送到肺,而肺为主气之枢,肺主一身之气,通过它的呼吸作用,吸入清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两者结合起来,积于胸中,从脏腑来说,我们可以说在肺相合,化生为什么呢?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叫做宗气,通过宗气这个环节,就气的生成过程中,把两者联系起来。

水,脾主运化水液,而肺主通调水道,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液运行的中流砥柱,脾转输了水谷精微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敷布水谷精微,到达全身,调节水液代谢,说两者密切结合,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从气和水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我们看在病理情况下,气的生成障碍,如气虚,所累及的脏腑,在于肺和脾,将来同学们学习方剂学,去读四君子汤,就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是中医学治疗气虚的代表方剂,同学们查一查,这四味药都入哪经?入脾经和肺经,为什么?理论依据就在此,在于脾和肺在气的关系上,在水液代谢失调的时候,也会表现为脾和肺关系的失调。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内科学水肿的时候,在水肿的发病规律,治疗第一关治肺,要发汗利尿,接着要随着水肿病的演变机制,由肺进入到中焦,由上焦进入到中焦,表现为脾运化水液失常,那么两者的关系失调,加重了水液代谢失常,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病理变化的特点,由肺累及到脾,脾肺两病,将来同学们学习水肿的时候,还有一个方,比如越婢汤,大家查那个方子里面,那个药物,入脾肺两经,理论依据就在于此,那就是说,把发汗利尿,健脾利湿结合起来。

()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就是记住了一个气,这个气是指气机,表现在气机方面,这是第一,第二表现在血,就是血液运行方面,其中难以理解的,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

气机表现形式为升降出入,把出入省掉,用升降代表既有升降又有出入,习惯上在行文的时候,常常就是这样来行文,那么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点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宜升,肝主升,而肺呢?虽然它升降出入统一,但是肺气以下降为顺,那么肝和肺两者相比较而言,肝升肺降,升与降处于和谐状态,意味着从气机运动这个角度,表明肝和肺之间的关系正常,换言之,只有肝主升发,肺主肃降的功能正常,气机运动才正常,后面这句话说,全身气机升降道路,在这里面,仅希望同学们了解一个概念,或者了解一个学说,仅仅知道而已,在人体的躯干,人体上下内外左右,《内经》讲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如果把阴阳这两个汉字符号换为升降,那左右者,升降之道路也,这是一。

第二,说肝左肺右,就是从气化的分布而言,提出了肝生于左,肺脏于右一说,大家注意,这仅仅知道,记住是按左右来分布,将脏腑分,注意,就气化而言的,就是左肝右肺,同学们千万不要理解为这是从解剖说的左肝右肺,这是从气机运行,按照阴阳左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右、阴阳、升降,从这个逻辑推来的,说左右,那就是左右是气机升降的道路,落实到脏腑上,肝气在左,肺气在右,是指肝肺之气的气化,体现为左肝右肺,左肝右肺说,是中医理论当中一个重大的,比较难的一个学说,从古到今,有许多学说来解释,这里面不要求大家去深究它,仅仅知道,就气化而言,气机的运动而言,提出来左肝右肺说,旨在解释全身气机升降的通路,与肝和肺的关系,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内科学,学习痰饮这个病的时候,会进一步提,会进一步讲,通过这个病,通过这个方子,来理解肝和肺的关系,第一表现在气机升降的关系,这里面讲左肝右肺,仅仅打个招呼,只需要记住,仅仅是指气化而言,不是指形态学而言的,不要误以为,中医对肝和肺的解剖位置认识错误,不要这样来理解,这是第一。

我们前面讲过,脏腑气机升降的一般规律,仅仅讲在上者宜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能升能降,形成了上下升降出入的正常状态,到这儿又讲一句话,从左和右,左升右降,加上这句话,就肝升肺降,就完整地表达了,五脏系统脏腑气机升降的一般规律,这个是最难理解的,回过头来慢慢回忆,讲肝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曾经讲过木火刑金,举个例子,大叶性肺炎,咳嗽牵引胸痛,中医怎么解释这个道理呢?就是肝肺之间,调节气机异常,也讲了佐金平木,它们都是依据这个理论来的。

气血运行,肝藏血,调节全身的血液,而肺主一身之气,通过宗气的环节调节全身之气,促进血液的循行,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来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那么肝和肺之间的关系失调,不仅可以表现为全身气机升降异常,也可以表现为血液的循行异常。

()肺与肾

肺和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水液、呼吸、阴液三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液,指水液代谢,气指呼吸,肺脾的关系讲了一个气和水,这儿又讲了一个气和水,但是,虽然同样是一个符号,表现的内涵不一样,这里面水是水液代谢,这个气是指呼吸。

水液的关系,这个什么叫做本?什么叫做标?这个标和本,无非强调肺和肾两者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谁为主,谁为次而已,是强调它们的重要地位,至于什么叫标本,标本这个概念,又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范畴,中医学引入以后,在医学里面,标本这两个字有多种义项,在此不要求同学们去深究它,只知道这个标本的含义,无非强调两者的主和次的关系而已,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和肾,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在上焦,肾在下焦,我们在讲肺通调水道功能,肺主行水功能,讲说肺气通过宣降,敷布水液,到达全身,水液代谢产物,通过三焦下归于肾,通过肺的主液代谢的功能,肺和肾联系起来,而肾主水液,为主水之脏,通过肾的气化,我们前面讲过,它接受了肺和脾下输的水液代谢产物--浊,经过肾的气化作用,进一步来将这些浊,分为浊中之清和浊中之浊,通过肾的气化作用,通过三焦的通道,到达于肺,那么由肺将肾联系起来,就两者在水液代谢当中的作用,谁主谁次呢?肺为主水之脏,我们在前面讲,肺主行水时强调,说肺为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平衡的主要机制,这个肾为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主要机制,在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平衡当中,它居于重要地位,它的含义就是肺为主水之脏,把它概括起来,肺为主水之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这两者主次,肾主肺次,那肾是本,肺就是标,就这个意义讲,两者在水液代谢当中,表现为标本关系。

呼吸的关系。在呼吸上,我们前面讲过,肺主呼,肾主纳,肺为气主,肾为纳气之根,呼、纳,阴阳合和,呼吸调匀,这在肺主呼吸,呼吸生理时讲过了。

阴液的关系。最后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在阴液方面,我们在五行提到,叫金水相生,肺和肾之间的关系是,肺属金,肾属水,按照五行相生,金能生水,大家注意,按照五行相生关系,只能提这个,母子关系,那就把它们关系说清楚了,那为什么要叫做金水相生呢?根据肾命门学说,说肾阴为人身诸阴之本,就这个意义讲,水能润金,就是肾阴为肺阴之本,又倒过来了,强调肾阴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说,得出的结论,肺肾阴液相互滋生,在讲五行确定治疗方法的时候,用相生关系,确定治疗方法,讲过金水相生法,那里面加重强调金水相生法治疗的重点,不在肺而在肾,这同学们就会问,李老师,你讲说金能生水,说母子关系失调,表现的虚证,应该虚则补其母,你这怎么又来强调补肾、补子呢?就五行学说来说,母子关系说,金能生水,虚则补其母,这是对的,按照这个理论,应该肺、肾两者之间的关系失调的时候,阴液失调,应该治金,而不治肾。

前提讲了,用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阐述脏腑的生理病理的关系,前提就是,部分的解释,不能完全的解释,所以才发展到后来的肾命学说以后,从肾阴、肾阳为人身诸阴、诸阳之本这个角度,来阐述它们的关系,最后强调是肾阴对肺阴的作用,所以在肺肾阴虚的时候,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百合固金丸这个方剂的时候,就会进一步体会到,肺阴虚,肺是阴虚,为什么把治疗重点放在肾,而不放在肺上,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的,两种学说同时存在,在各自的条件下,都是正确的,它也反应了阐述某一个理论,也是不断的往前发展,站在什么角度,在什么前提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讲的,最难掌握的,就是心肾相交这个概念,而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还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中,要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记忆,这是这一节课讲的重点和难点,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