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案】第198期 • 胎黄案

 天宜xz4gehf39j 2023-07-07 发布于湖北

Jul 7


每周一案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案第198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胎黄案。

胎 黄 案

黄疸一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中有阴黄、阳黄、谷疸、女劳疸、酒疸等之别。

图片

【一诊】王某,男,37天。1996年9月9日因“全身发黄1个月”入院。生后5天起病,症见皮肤、巩膜发黄,色泽鲜艳如橘皮。无发热及呕吐。乳食可,夜眠佳,大便略干,小便色深黄,舌质红,苔白厚腻,指纹色紫,隐现于风关。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

肝功能回报:TBIL 272.4μmol/L,DBIL 9.5μmol/L,IBIL 262.9μmol/L AST 57U/L,GGT 71U/L,LAP 53U/L。

三对回报:抗-HBc阳性。肝、胆、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其母肝功能正常,三对回报:抗-HBc 阳性。

【中医诊断】胎黄(阳黄)。


【西医诊断】新生儿黄疸。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利胆。


【方药】茵陈蒿6g,栀子6g,大黄1g,萱草5g,茜草5g,竹叶5g。水煎取汁,日3次,口服。

  //  

【二诊】诸症好转,偶咳。主证未变,续用前方加黄芩 5g、白鲜皮 5g。


【三诊】经治25日黄疸消退,乳食可,夜眠安,大便正常,小便淡黄。更法为益气健脾,佐以退黄。

【方药】黄芪6g,白术4g,五味子3g,茵陈蒿6g,金钱草6g。


【治疗效果】患儿无皮肤黄染,饮食、睡眠、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紫。10月8日复查肝功能正常。

图片

图片

本案为黄疸,属阳黄,病机关键是湿热郁蒸,肝失疏泄,胆汁外溢,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脾失健运,湿邪壅阻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胃气不降,则胆汁的输送排泄失常,湿邪郁遏,溢于肌肤,故身目俱黄,下注于膀胱,则小便黄。舌质红、苔厚腻、指纹色紫均为湿浊困阻脾胃肝胆,湿重热轻之征,指纹在风关,示病邪初人,病情轻浅。

本例黄疸颜色鲜明,以阳黄论治,应用茵陈蒿汤加减。方中茵陈蒿为治黄之主剂,功可清热利湿退黄。本病患儿系由毒邪所致,所以方中加用栀子、大黄、白鲜皮,功可解毒泻火,清除里热,佐用萱草、茜草、竹叶、黄芩,旨在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湿热解除则黄疸自退,再以黄芪、白术、五味子、茵陈蒿、金钱草之类巩固,除湿祛热退疸,扶助正气,并佐恢复脏腑之功能。整个治疗1个月获愈。

二诊患者黄染症状明显减轻,但余症仍在,说明主证未变,故守原方,加白鲜皮,以祛风解毒,清热燥湿。三诊黄疸消退,肝功好转,更法益气健脾,扶助正气,佐以退黄,故用黄芪、白术、五味子益气健脾,茵陈蒿、金钱草佐以退黄,服用4剂,患者余症皆消,要在益气固本,防病反复。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 测 试

01

本案病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湿热郁蒸,肝失疏泄,胆汁外溢,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脾失健运,湿邪壅阻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胃气不降,则胆汁的输送排泄失常,湿邪郁遏,溢于肌肤,故身目俱黄,下注于膀胱,则小便黄。舌质红、苔厚腻、指纹色紫均为湿浊困阻脾胃肝胆,湿重热轻之征,指纹在风关,示病邪初人,病情轻浅。

02

黄疸多由什么引起的?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湿热。

03

常见的利湿退黄药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茵陈,金钱草,虎杖。

图片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同学们是不是对胎黄案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我们下期再见吧!
图图有话说

<END>

编    辑 | 庞晰榕

校    对 | 胡加怡

主    编 | 苏   瑶

总    编 | 羊俊成

(参考书目:选自宫晓燕,王健等主编

《中医临床带教经典医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