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茵陈蒿汤——黄疸,结石

 铁毛l 2022-02-10

图片


46黄疸——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14岁。春节期间,因食荤腥肥甘太过,又感受时邪,因而发病。开始时发热恶寒,不欲饮食,心中懊恼,不时泛恶欲吐,小便黄赤。继而全身面目黄染,体疲乏力,大便尚可。经某医院确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脉弦而滑数,舌苔黄腻。此为外感时邪与内湿相合,蕴郁肝胆疏泄不利所致。

茵陈30克大黄9克栀子9克土茯苓12克草河车9克凤尾草9克

上方服三剂后,证情减半。去土茯苓、草河车、凤尾草,加柴胡12克,黄芩、半夏、生姜各9克,大黄减至6克。又服三剂,黄疸已退,诸证皆平,茵陈五苓散善后。《临证指南》

论:本案典型医案。食壅于内,寒感于外,则胃热与脾湿相合,湿热外蒸,发为黄疸。

47黄疸——张灿理医案

张某,男,中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口有烧灼感,时发寒热,面色萎黄,目睛与皮肤均现黄色,小便黄赤。舌红苔微黄,脉浮弦。此肝胆湿热,殃及脾胃也。肝胆失于疏泄条达之力,脾胃则损其运化传导之职,湿热内蕴,郁而不发,遂成黄疸也。

治当清泻肝胆湿热为先。处方如下:大黄二钱 制半夏二钱 党参二钱茵陈三钱  栀子二钱 枳实二钱 广郁金二钱 生甘草一钱每日1剂,水煎,温服。

复诊:服上方2剂后,自觉胃口舒适,寒热发作亦轻,此中焦之气机已动,蕴郁之湿热已启,继服上方加鸡内金三钱,助消导之力,以通利肠胃,茵陈加至五钱,加大清利湿热之力。

复诊:按上方继服12剂,病情已大减,黄疸渐退,寒热发作亦微,惟觉胃中时有不适,仍以清利湿热,佐以消导为法。处方如下:茵陈三钱 栀子三钱 黄柏二钱 鸡内金五线1三钱 枳壳二钱 生甘草一钱 每日1剂,水煎,温服。

复诊:上方共服10剂,黄疸尽退,胃气亦复,此肝胆之湿热已化,脾胃之运化亦通,惟小便尚未全清,此尚有余邪未尽也。再以清利之法,以祛其余邪。处方如下:茵陈三钱术二钱 茯苓二钱 猪苓二钱泽泻二钱桂枝一钱 每日1剂,水煎,温服。

复诊:服上方数剂,诸症均退,遂愈。

原按:此案本属肝胆湿热内蕴,郁而为黄,然肝胆与脾胃,关系甚密,故肝胆之疾患,每涉及脾胃,然其本在肝胆,其标在脾胃,抑或谓其适在肝胆,其传在脾胃。此案先以小柴胡汤与茵陈汤方加减而成。茵陈蒿汤原有大黄,今去而未用者,以湿热之邪,虽蕴于内,尚未阻结,当以化解为主,促其气机之转化,若大黄之苦寒沉降,不利于中焦之气化也。后继以清利湿热与利气导滞为法者,肝、脾二脏兼顾也。最后以五苓散加茵陈方,以利其余邪也。本案尽以仲景方为主。再证仲景方之所以久用而未衰者,方简而价廉,故谓之为经典医方也,然此中玄机,亦尽在活用也。(张灿理.张灿理医论医案纂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国医大师经方实录》

48黄疸——周道红医案

周某,女,38岁。面目鲜黄、右胁胀痛5天,伴身热频躁,口苦咽干,腹胀便秘,闻食则欲呕,小便黄少。谷丙转氮酶380单位,黄疸指数32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0单位,HBsAg(-),诊见舌质红,苔黄腻少津,脉弦数,尤以两关为盛。肝肋下3cm,质中,边钝,压痛明显。脾未扪及。证属湿热交蒸,肝胆失疏,予茵陈蒿汤加味;茵陈、鲜车前草、鲜酢浆草、鲜天青地白各30克,栀子、大黄(后下)、柴胡、枳实、竹茹各10克,郁金12克,滑石18克,生甘草3克

3剂而大便通调,小便量多,黄疸渐退,胁痛、腹胀、呕恶减轻,饮食增加。上方大黄、枳实减半,加白术、茯苓各10克,再进10剂而黄疸退尽,诸证皆除。肝大平复。惟谷丙转氨酶120单位,黄疸指数8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0单位。改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虎杖20克,茵陈、板蓝根各15克,生山楂20克,生谷芽、生麦芽各12克,连服10剂后复查,肝功能各项检验结果正常。随访5年,未见复发。《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大黄后下,药效更快,泻下更快。张锡纯书中,也有论及,大黄后下。

49黄疸——闫云科医案

闫某,男,30岁,农民。发热、恶心两日,自视感冒,服感冒片治之。翌日,热退,恶心益甚,睛黄如橘色,始惧之,于1985年6月6日来诊。望其形体壮实,虽身黄而不倦软,舌质红,苔黄腻。询知恶心欲吐,口干苦,饮食不思,厌恶油腻,腹满闷不痛,大便两日未解,小便色如浓茶,头汗多。诊其脉,沉清略数。触其腹,无压痛。化验检查:黄疸指数40U,TTT10u,TYT+ ++,СРТ 390u脉症相参,此湿热黄疸也。表邪已净,湿热蕴蒸肝胆,急宜泻热利湿以退黄,拟茵陈嵩汤加味:茵陈60g 大黄10g 栀子10g柴胡15g 半夏15g三剂,忌食肥甘。

二诊:恶心止,知饥思食,头汗减,仍口苦、目黄,大便日三四行,脉舌如前。上方减半夏加赤小豆30g五剂。

三诊:黄疸退,口苦涩,舌质红,苔腻微黄。守方续服。

后记:患者一周后黄疸渐退,先后共服21剂,7月3日化验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愈后不久,彼因摔跤比赛,用力过剧,致黄疸复发,调治旬日始愈。是年,忻州肝炎流行,每日有黄疸新病人来诊,有一家数人同时黄疸者,有一人刚愈复染一人者。余用茵陈蒿汤加减,多数可30日左右痊愈。《经方躬行录》

论:患者自视感冒。其实就是感冒诱因了,感冒内郁之胃热,合本虚之湿邪,湿热相抟,发为黄疸。

图片

50黄疸——六角氏医案

40岁男子。冬季旅行宿于海岸,过食鱼肉,冒寒而归。不久,面目身体浮肿,同时出现黄疸如橘皮色,小便黄如黄柏汁,心胸苦闷,腹满饮食不进。投与茵陈蒿汤,并常常送服紫丸,12~13日而痊愈。(六角重任翁《古方便览》)《汉方临床应用解说》

论:过食鱼肉,冒寒而归。内外感伤,则发黄疸。本案也是典型。

51酒黄疸——陈作仁医案

万某,酒客,壮热不退,面目遍身黄如老橘,口渴思饮,大小便闭,舌苔黄燥,脉数而实。陈作仁用茵陈蒿汤加厚朴、木通,二剂两便俱通,黄亦稍退,脉转柔和。守原方去木通,加茯苓、六一散,再进二剂,至四日黄退其半。因年高气弱,于原方去大黄,加薏仁,又服四剂,未十日而黄全退。(《全国名医案类编》)《万生友伤寒方证医案选》

52湿热黄疸

《生生堂治验》云:伏见屋重兵卫,年三十,心中懊恼,水药入口辄吐,经日益甚。先生视之,眼中成黄,心下满,按之痛,乳下扇动,紊乱不定。先生为言曰:“此瘀热在里也,盖不日当发黄色。”乃以食盐三匙调白汤吞之,大吐冷水,更与茵陈蒿汤,身果发黄色,圊黑粪,仍服前方,十有五日而复常。《伤寒论今释》《叶桔泉临床经方运用》

53浮肿身黄

一男子,年三十余,面目、身体浮肿而发黄,宛如橘子色,小便赤如柏汁,心胸苦闷,烦热,腹满不能饮食,余与茵陈蒿汤,十二三日而愈。《古方便览》)《叶桔泉临床经方运用》

54阳黄——王孟英医巡查

张某患发热,医知其非寒邪也,用清解药数剂,腿痛异常,身面渐黄。孟英诊之,脉滑实,腹胀口干,予茵陈大黄汤两剂,便行而各恙霍然。

酒炒茵陈二钱酒炒大黄先煎四钱酒炒栀皮三钱西洋参三钱生粉草三钱生冬瓜子四钱炒枳壳二钱 整大白芍杵八钱(《王氏医案绎注》卷四)《名医经方验案》

论:医案解要中言,王孟英诊时,已经发黄,证合脉实,则茵陈蒿汤,泻之则愈。

55湿热阳黄

万某,64岁,安徽人。此人好饮酒,数斤不醉,适至六月湿暑当令,又饮酒过量,致有黄疸重症。壮热不退,面目遍身色如老橘,口渴思饮,大便秘,小便少,日渐沉重,卧床不起。六脉沉实而数,舌苔黄燥。察其致病之由,参以脉症,知系湿热阳黄重证也。阳黄证宜清解,仿仲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克,生锦纹9克,川朴4.5克,炒黑山栀9克,汉木通4.5克,水煎。此方连进2剂,二便均通,黄亦消退,脉象亦较前柔和。仍照原方减去木通,加茯苓9克,六一散12克包煎,续进2剂。至四日黄症已退过半;但年高气弱,不宜过于攻伐,因照原方减去大黄,加薏苡仁12克,又接服4剂,未十日而黄症逐渐痊愈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经方研习》

论:本案是酒黄疸。酒最生湿,脾胃湿热,下传膀胱,小便不利,水无泄路,一有外感,则湿盛热蒸,发为黄疸。

图片

56发热胁痛——俞慎初

王某,40余岁,干部。患者1星期前,右胁部有胀痛感,并有发热,体温38℃多,经检查肝胆道感染。患者几天来胸闷、便秘、溲赤,巩膜发黄、舌苔黄厚,按脉弦数,此为湿热郁蒸所致,乃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处方:绵茵陈15g、生栀子6g、川黄柏6g、制大黄6g、绿枳壳6g、川朴根6g、川棟子10g、川郁金6g、玉米须12g、白毛藤12g,水煎服。连服5剂。并以玉米须20g、白毛藤20g代茶。服药后,诸症显著好转,并以前方去大黄,继续服用5剂而愈。《经方治验消化病》

20胆石症(夹一案)

患者李某,女,69岁。主诉右胁下突发绞痛约十余小时而入院,诊断为“胆石症”。治疗以疏肝利胆,清热排石为主,方用茵陈蒿汤与逍遥散化裁,并加服金钱草,经治一周余,即从便中排出卵圆形之结石一枚,大小为1.7x 1 x0.8厘米,痊愈出院。(录自《哈尔滨中医》1965.8)《经方应用》

图片

57胆结石——姜春华医案

方某,女,55岁。因胆囊结石症,面目皆黄,纳差,消瘦,胆区疼痛反射到两肩背,舌根黄腻苔,脉弦急。法胆道排石汤,以茵陈蒿汤加味:生大黄9克山栀9克柴胡9克 虎杖9克 郁金15克 茵陈蒿30克大叶金钱草30克方7剂药后,果黄疸退,余症显著好转。

按:胆囊结石引起黄疸,属于阻塞性黄疸。取法胆道排石汤,以利胆、理气、疏肝、排石、泄热为治。据天津医药杂志报道:茵陈蒿汤必须全方使用,有利胆排石作用。《经方发挥与应用》

58胆结石——俞慎初医案

林某,男,60余岁,福清籍,华侨。患者侨居印尼40余年,4年来得胆道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因年纪大不愿动手术,此次以家乡六十甲子灯会,特回国观光,前来求治。余鉴其以往,多服西药,乃处以利胆消石之中草药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往医院作乙型超声波检查,服药30剂后又作检查。处方于下:绵茵陈15g、山栀子6g、川黄柏6g、制大黄10g(便通不用)、海金沙15g、金钱草20g、鸡内金20g、川郁金10g、川棟子12g、京丹参128,水煎连服30剂,日以金钱草20g、玉米须20g,水煎代茶。患者服上药30剂,经做乙超检查,胆囊未见结石,右胁腹痛亦除。患者喜甚,登门道谢,嘱其原方带往印尼,如再有发现,可照方再服。《经方治验消化病》

59黄疸结石——原明忠

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案

那某,男,52岁。初诊:1965年2月8日。主诉及病史:两旬前吃油腻食物后,突然胸中疼痛阵作(尚可忍受),饮水或进食后加重。近日疼痛加剧,全身发黄瘙痒,白睛发黄,口干苦。大便正常,尿色赤。西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诊查:舌质淡红少津,苔全部剥脱呈镜面舌(光莹舌)。右上腹近右胁处按之痛甚、拒按。脉象沉细。肝功能化验:黄疸指数30umol/L,ALT390U/L,TTT 6U

辨证:黄疸(阳黄)。证属肝胆湿热郁阻,胆热腑实证。治法: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2g,白芍20g,大黄15g,茵陈30g,栀子10g,延胡索12g,香附10g,高良姜4g,甘草12g,郁金10g,元明粉12g(冲服)。

进上方药2剂后水泻4次,胸痛大减。又连服2剂,胸痛消失。原方将元明粉减为6g,又连服药12剂,黄疸消退,舌上渐生薄白苔而润。于2月26日出院后门诊治疗,原方去大黄,继服药35剂,复查肝功能正常。

胆囊造影报告:未见结石影像,胆囊浓缩功能正常。摘自:董建华,中国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2.《经方治验消化病》

论:重复前面论证,现在来看,胆结石之来路,是由湿热,而此湿热者,是脾胃之湿热。膀胱结石之来路,是膀胱之湿热,而肾结石之来路,也由膀胱之湿热。膀胱湿热之来路,因脾胃湿热之传克也。结石治本者,就是泻其湿热,其治标者,就是化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