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前轮转弯调节”

 庞工随手记 2023-07-07 发布于山东

白话“前轮转弯调节”





前 言





最近针对A320FAM飞机前轮滑行“跑偏”排故调节,我前面有三篇文章进行了分析:

(点击下面链接可以查看文章)
(1)排故思路篇:
GUIDELINES FOR AIRCRAFT VEERING TENDENCY DURING TAXI

(2)调节原理篇:
A320前轮转弯传感器3GC/4GC调节机理
(3)分析探索篇:
利用数学建模估算前轮转弯调节电压差探索

但是,最近和航线同事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同事还是理解的不够清晰,对原理以及施工存有迟疑。这事,原因在我,我介绍的可能太抽象,不够具体。今天,咱们就抛开TSM,AMM等各种手册,用“大白话”白活白活这个“前轮转弯调节”。




白话“调节”







如上图所示,我绘制了一张草图,红色为前轮没有滑行跑偏的位置,绿色为前轮滑行右偏的位置。(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图示角度故意画的很大,实际不可能怎么大。)
假设此时右偏转的角度为X度,需要方向舵左配平5度。

首先,我们进行推演下故障的实际情况:

(1)飞机通电,启动发动机,液压系统增压:
此时,前轮的位置应该为:图示绿色的状态;
(2)开始滑行,机组发现右偏,用方向舵左配平5度:
此时,前轮的位置应该为:图示红色的状态;

大家首先需要明确这一点,后面参考方向舵配平调节才好理解。


下面我们开始白话调节。

说起调节,首先我们就要找到一个基准点,没有基准,我们参照什么调节?

什么状态能够作为“基准”呢?

很好理解,我们寻找前轮没有滑偏的状态,然后做个“记号”,将它作为我们调节的“基准”,也就是我们调节要达到的目的。

对前轮转弯的系统原理部分,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再赘述。

众所周知,前轮的定中凸轮定中是一个“基准位置”。

我们可以参考这个进行调节。定中凸轮定中就要用到前机身千斤顶。从前机身顶点顶起飞机,使前轮离地。

具体施工不再多说,简单介绍调节后的结论以及可以探索的验证方式。

在:
A320前轮转弯传感器3GC/4GC调节机理
中,我们聊过:在实际排故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传感器齿轮间的啮合以及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原因,仅仅将位置反馈传感器3GC、4GC的输出电压调至│U1-U2丨≤0.02V,可能不能很好地排除前轮跑偏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尽最大可能)将位置反馈传感器3GC、4GC的参数调节一致,并且,3GC的U1-U2代数差值与4GC的 U1-U2代数差值一致。”

至于验证方式,无外乎就是调节后模拟滑行状态,即前起落架压缩的情况下增压看轮子的摆动。正常情况,调整好之后,只会有因增压而产生的震动,不会有轮子的左右位移。具体办法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为再增加一份保险,工程部门要求试滑。

参考定中凸轮定中调节需要用到机身千斤顶,如果维修单位没有机身千斤顶怎么办?

我们可以找另外一个“基准”,即方向舵配平后前轮滑正的状态作为“基准”,我们同样做个“记号”。这就是参照方向舵配平进行调节了。
前面我们首先推演了故障的实际情况:
(1)飞机通电,启动发动机,液压系统增压:
此时,前轮的位置应该为:图示绿色的状态;
(2)开始滑行,机组发现右偏,用方向舵左配平5度:
此时,前轮的位置应该为:图示红色的状态;
当我们从机组手里接过飞机时,我们不知道前轮转弯的实际位置。首先我们要找一个调整的初始位置,就是从哪儿开始调节;然后我们要找到“初始位置”到“基准”需要调节多少。

首先,我们增压,此时,前轮的位置应该为:图示绿色的状态;释压后轮子的位置不会有位移。此时,液压系统释压,前轮转弯手轮和方向舵配平中立位,处于一种“稳态”下,我们就将这个位置,作为调节的初始位置,记录此时的位置信号,即U1/U2的电信号。

至于为什么将这个位置作为初始位置?以后可以专门再聊。

初始位置找到了,需要调整多少的问题呢?

这时,我们增压,方向舵左配平5度,记录此时的位置信号,即U1/U2的电信号。

我们只需比较这两个电信号,便可以得出需要调节多少?

从初始位置,向偏转相反的方向调节至计算好的数值即可。

具体施工也不再多说,简单介绍调节后的结论以及可以探索的验证方式。

在:
利用数学建模估算前轮转弯调节电压差探索
中,我们聊过,这儿只说结论吧:
举例说明:(忽略误差,在+-20mV范围内)
(1)方舵左配平5.0度时,
U1:3.50; U2:3.30
(2)方向舵配平零度时,
U1:3.40;U2:3.40
参照方向舵配平进行调节,
(3)调节后应该为,
U1:3.30;U2:3.50

参考方向舵配平,调整后,增压,轮子会有位移;调整好后,增压应该回到中立位。此时可测量U1/U2的数值进行验证。按照调节规律,此时数值应为:U1:3.40/U2:3.40。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验证值不是程序要求的。记录本记录的应该为调整后的值:U1:3.30/U2:3.50。

这个问题不太好理解,其实就是个相对论的问题。

  • 针对正常状态不滑偏时,

    故障时轮子是右偏的;

  • 针对滑偏时作为初始位置,

    正常状态不滑偏是左偏的;

不知说到这儿,大家对两种参考下的调节是否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可留言。

说起试滑验证,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无论那种调整,我们调整后一般要做BSCU自测试和前轮转弯功能测试。由于传感器齿轮间的啮合等原因,试滑刚开始滑行一般数值不准确,稍微偏高;直线滑行一段路程后,数值才恢复正常。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多滑两趟进行验证。





结论





针对两种调节方式,参考定中凸轮调节的精度要大于参考方向舵配平的精度。我们优先选择参考定中凸轮进行调节;如果参考定中凸轮调节后还有偏差,可以再参考方向舵配平进行调节。一般,顶升飞机参考定中凸轮进行调节可以解决99.99%的问题,目前整个空客A320FAM机队,在wise里我还没有发现因定中凸轮飘逸产生的需方向舵配平超3度的故障报告,即使有定中凸轮无法调节到位的情况没给空客汇报,也是极罕见的个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