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回顾”疗法在高龄长者服务中应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广州市大德社会服务中心

一、服务背景


案主钟婆婆(化名),95岁,为黄埔区Y街辖区内兜底服务对象。

在日常探访过程中,社工逐渐了解到案主年轻时热爱读书,待人善良,即便在贫困时依旧选择帮助他人;

案主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逐渐衰退,对曾经的事情都差不多忘记了,日常基本就是在家看电视打发时间,案主希望有人能够陪自己聊天、说话。

社工与案主沟通后,计划将案主过往的故事记录下来,制成生命故事册,社工通过与长者有系统地回顾人生历程,协助长者反思和分享人生的价值,重新定义过往的经历,挖掘生命中的积极意义。

二、基本情况


1.生理情况

案主,95岁高龄,患有三高,家属每月定期到医院为其拿药。案主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家人也定期探望,听力、视力正常,言语表达流畅,但由于年龄渐长,记忆力日益衰退。

2.心理情况

案主心理情况较为积极,随着关系的建立,案主也表露过现在也是有一天过一天。

谈及过往,表达更多的是遗憾和苦难,但由于记忆力衰退,事件的细节变得模糊,往往需要社工引导才能补充完整。

3.社会支持情况

案主社会较为支持充足,社工了解到案主日常有爱心餐、高龄补贴等政策支持。与周围邻居相处较好。

三、理论框架


“人生回顾”这一概念是1963年由美国学者布特勒首次提出,1974年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完善后形成人生回顾疗法。

布特勒提倡采用用有指导性的人生回顾来帮助长者解决在人生中早期阶段未被解决的问题,消除自己内心一直延续的焦虑和不安,从而帮助长者群体接纳及肯定自己的人生,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和生命意义的满足感。

人生回顾理论认为有许多长者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体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

其优势在于在对长者开展个案时,恰当地引导长者怀旧和回顾往事,对长者的自信心和价值感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四、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采用人生回顾理论对案主过往经历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梳理和重整,制作成生命故事册;

2.引导案主重新定义过往的经历,增强案主的人生价值感,挖掘生命中的积极意义。

(二)服务过程

第一阶段: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生活背景。

社工在日常探访中了解到案主的需求,通过收集案主的相关信息,梳理机构已有资源和个人能力后进行个案跟进,并与案主建立关系。

社工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为后续展开提供方向和思路,也能避免遗漏细节内容。

第二阶段:社工记录案主的过往经历,挖掘案主正向感受和正向表达。

社工以读书、结婚、生子、子女成家、如今的生活为主题,引导案主分享故事,并对细节内容进行重复询问,不定期与案主复述记录的经历,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同时,社工也观察到案主分享人生不同阶段时情绪变化,在谈到读书阶段遇到叔公逼婚的事情,案主表现得很无奈和难过。

社工及时给予案主情绪支持,引导案主释怀过去,案主表示当时生活环境困苦,对方家境好,叔公也是为了我将来着想,后来跟丈夫一起生活,我也发现他是个极好的人。

接着案主便分享了与丈夫在一起的生活小事,心情逐渐愉悦,也不再一味沉溺于逼婚的悲痛中。

在交流过程中,社工始终尊重案主的表达,鼓励案主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回忆过往的生活。

由于案主记忆力衰退,很多时候都会重复提及某些事件,社工耐心听取,对案主的经历保持好奇,往往提出自己的疑问后,都引出案主遗忘的细节或者不被看见的感人的新故事,让案主的生命故事更加饱满丰富。

第三阶段:共同阅览生命故事册,了解案主感受。

经过多次面谈,故事逐渐收集完成,社工与案主一同梳理、阅读,对细节进行完善,最终生命故事册圆满完成。

案主捧着着生命故事册,握着社工的手说到:“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感谢你将我写得那么好,我也将这个册子给了家人看,他们都说我辛苦了”。

故事被写下,过往也就被看见。案主珍贵的过往,都成为现如今的动力,让她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五、服务成效


生命故事册完成后,案主有空便会捧着它细细阅读,也会跟身边的人分享。

她依旧喜欢诉说过往的故事,但却对过往多了几分不一样的理解。过往经历并不会改变,如何看待成了我们一生课题。

新的视角,让过往一切经历有了新的诠释,案主从中挖掘到了积极意义,情绪也变得积极乐观,对生活有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以下为生命故事册内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