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收藏的三篇与本号相契的文章

 熙越 2023-07-07 发布于上海

一、以“取嚏法”来治痛经

我在《王孟英“喷嚏”细节》一文中提到的现代医案就是这一则。不过我当时记错了,写成了闭经,实则痛经。

我文章里还提到古人多用“取嚏法”来救急性闭证。比如江涵暾在《笔花医镜》里记录的“通关散”,即皂角和生半夏的粉末,吹入病人鼻孔取嚏,“得嚏则醒”,“有嚏者生”。

当我读到这则以“取嚏法”来治痛经时,最惊讶的是,1994年竟还有此法的临床应用。

案中的医生用法与江涵暾记录的大致相同,取用皂荚和冰片的粉末,令病人自行吸入,而得“喷嚏大作”,随后“入厕经行,疼痛顿止”。如此在经前反复操作三个月后,完全病除。

按语总结道,“喷嚏一出,周身气通”。

文章链接:医案丨用“打喷嚏”来治痛经,简单方便

二、咳嗽不得用“润截法”

就在我写完《古人死抠单味药》两三天之后,我便在推送中刷到了此文。

首先很惭愧,我并未曾听说过这位医生,但很荣幸这次得以“认识”,因为我发现他在文后所附的两则“救逆”医案中,用药很出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者。

我在文章中,提到了几位医家对滋润药用于邪实为主的咳嗽的弊端,如吴鞠通、王孟英、徐灵胎、还有现代的赵绍琴。

但此案的作者还提到了一位清代的大家喻嘉言:

“凡邪盛咳嗽,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邪衰,其势不脱,方可用之。误则伤肺,必致咳无休止,坐以待毙,医之罪也。”

与其他几位医家的说法完全一致,而他们全都是外感高手,可见此说确是来自于临床验证。

附录的两则医案,医者用于救误的方药,也都值得借鉴,他的分析说理也都很到位。

文章链接:咳嗽因“滋润与劫涩”而误治,不可不知

三、赵绍琴如何透热转气的精彩医案

当我前段时间再次读到赵老这则医案时,还是不由得钦佩不已。

“病情重笃”,又经过“食复”,赵老每次都以精准的手法,四两拨千斤,力挽狂澜。实在是太漂亮了。而且作为赵老得意门生的编者,评按分析非常透彻明白,实属锦上添花。

这则医案,很完整地体现了赵老透热转气的理念和手段,可以和我对此所总结的《浅谈透热转出》结合来看。

病势的发展定位在营分,养阴清热是此病的侧重点,但先后的阻滞点有所不同。先是有痰热内阻,结合豁痰宣肺药;后来又加上食积滞气,壅助痰热,于是再加上消食药以及安宫牛黄丸。

邪阻渐清后,“营热开始外透”,则相应减少化邪药。最后以较为平和的药来养阴和胃。

编者按语中的“欲使透热转气,必分析找出不能透转的原因,而后针对性用药”,“透热转气用药原无定法,但总以调畅气机,令三焦通畅为要,则邪气自能透转外泄矣”,基本道明了透热的精髓。

文章链接:赵绍琴医案丨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容忽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