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级小娃|写在学期末的读书分享,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粮食豆豆 2023-07-07 发布于天津

学期末想和家长们沟通的挺多的,推荐几本书吧,且把我的一些想法写在这里。

家长们要不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做孩子的榜样。“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人穷其一生都在学习。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孩子可能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情绪方面,与同学交往方面,性格方面,学习方面,能力方面等等。

家长对孩子无期待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期待必须合理。什么叫合理呢?

这里需要根植一种理念,就是跟别人学,同自己比,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的,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孩子,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天赋、性格... ...,避免过分焦虑。只要孩子是不断进步的就可以。我想推荐家长阅读《终身成长》这本书,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维克在书中表明有些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这样的人就具有“成长型心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努力或不努力都不会产生什么改变,这样的人则具有“僵固型”心智。

我们需要努力让孩子成为具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学习是可以提高的。

此外,作为家长和老师,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真正学会用发展眼光去看待孩子和学生,同时学习一些鼓励和表扬孩子的方式方法。肤浅的、表面化的表扬无法深入人心,用多了反而激起“被表扬"者的反感。

期末了,怎样的成绩或等级是好的?孩子尽力得来的就是好,就值得表扬,不做同学间的横向比较,而是关注自身的纵向进步和发展。日子还长,积跬步以致千里,慢慢进步,静待花开。|||||阅读《终身成长》带给我的启发

另外,在这里感谢善良的孩子们,每天和他们相处,我觉得很幸福。夸美纽斯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对这句话我有了新的理解,那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有一个个小天使,他们给与我很多温暖。

之前读过一本书觉得挺有意思,名叫《教育的情调》,里面说学校不是警察局,老师也不是警察和检察官,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从教育的角度跟孩子进行沟通,如何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从而通过老师的语言和行动实现学校育人的目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分出个谁是谁非,青红皂白,世间的事情要是能这么轻易划分,那就太好了。分析背景和初衷,也许更能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本书也分享给家长。

教育理念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很神奇,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语言和行动改变了,孩子的语言和行动甚至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也会跟着改变。正所谓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教育的情调》.感悟|教育使学生与教师连接在一起,“情调”使这种连接更有人情味

还有一些与孩子沟通的小的技巧,例如如果想要和孩子讨论一个问题甚至比较严重、严肃的问题时,可以以这样的语言开头“我说的未必全对,但是有个问题想和你探讨,可以吗?”我想以这个姿态开始一段对话,绝大多数孩子会很愿意接受。接下来的沟通和倾听有关,再推荐给您一本书。


了解和识别12类沟通绊脚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掌握有效倾听的技巧,有了关系一些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作为基础一切都有关系。学会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学会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怎样让亲子双方都满意,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不情愿的隐忍。

如果想从人格方面对孩子进行整体了解,建议阅读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价格不是很贵,但值得反复阅读,他具体分析了孩子的不同处境。提到“处境”这个词,我们通常会想到一些困难的情况,即使这个词是个中性词。对于孩子来说,成年人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家长的强压下,孩子也许会处于崩溃的边缘,长此以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极端情况下还会影响孩子的经历。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历历在目。对于二孩家庭的儿童处境和心理变化,本书有比较精辟的阐释,这也许是很多家庭迫切需要知道的,有需要的家长可以了解。

(以上图片,网图侵删)

学科方面,之前推荐过好几次,有的家长阅读了,有的没有时间所以没有读,在这里再次推荐郭文红老师的书《给一年级家长的建议》。虽然一年级已悄然走过,但是反思仍然能带给我们收获,反思能让我们及时修正和重新选择,另附一份我的阅读心得和记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