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口渴、口苦,口臭、牙疼,牙龈肿痛、喉咙肿痛、口腔溃疡、便秘你可能上了胃火。

 咸鱼片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上一篇文章我们聊了肝火,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聊胃火。
点击图片:了解肝火旺的表现

相对于肝火,胃火其实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人们最容易犯的,因为胃火是吃出来的火,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所以上胃火是最常发生的,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干燥的季节,涉食辛辣食物,胃火很容易被点燃。湖南人四川人吃辣椒不上火,因为这两地阴湿,气候湿气重,吃辣椒为的是对付进入身体里的湿气,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胃热,顾名思义,就是胃中有热气,热邪。又称胃火炽盛。是指胃受热邪侵袭,热入于里,或饮食失节、暴饮暴食、过食辛温香燥,以致脏腑失调,胃火内炽,胃中阳热偏亢的病理变化。
点击图片了解胃的生理特性胃喜温恶寒
大白话,所谓胃热,就是胃中阳热有余,有余则损之。
可以说,胃热是胃病中最复杂的一个病机,我们都知道火分虚实,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在这里,不分虚实,胃热或多或少都存在。
实火是胃火炽热,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所致,或因为寒邪凝滞,使饮食水谷瘀积而生热。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而痛、喜食冷饮、牙龈肿痛、口臭泛酸、便秘、痤疮、舌红苔黄等。
虚火是胃阴虚,多因热病伤阴引起,因为虚,无力推动,胃中水谷不能及时腐熟,向下输送至小肠分清泌浊。饮食物在胃里郁滞久了,就会造成肠胃燥热。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口咽发干(睡后明显)、食后饱胀、大便干燥、舌红少苔等。
综上述,不论虚热还是实热证,都是因为瘀积而生热
吃进腹中的饮食物不能及时腐熟,向下输送,郁滞久了,就会化火,气滞本身也可以化成火,二火交加,就会导致胃热,热气熏蒸腹中的食物,张口便是臭气,自然形成了口臭。即胃因瘀积而生热。
那么,问题来了,饮食物为什么会在胃中瘀积呢?瘀积为什么是化热而不是化寒呢?
根本的原因在一个字:堵。
中医称胃为“太仓”,在古代,仓,即仓库,古代政府积藏粮食的地方;太仓是一国最重要的仓库管理员,也就是说,胃是人体里的综合仓库。人体中所有的“兵马粮草”都容纳于胃中,故胃有“胃者水谷之海也””仓禀之官“之说。
点击图片了解胃的生理特性
我们的消化系统,从口腔开始,到肛门结束,其实就是一根管子,这跟管子有粗有细,胃部是管子最粗的地方。毕竟管子太细,盛不下多少东西呀。
点击图片了解胃在人体的作用
所以,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受纳。受是接受,纳是容纳。我们饮食物,口腔咀嚼、舌头搅拌,食管仅仅是个通道,而胃就是个大仓库了,而且是个综合仓库。
我们吃的各种饮食物,包括米饭、饮料、瓜果、蔬菜等等都是先由胃接受,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因此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这就像秋天打下各种粮食,先搬进家中、放在院子里一样,如果放在外面,会招小偷惦记的。
放在院子里的粮食不会长时间堆在哪里,该晾晒干的晾晒干,该去皮的去皮,该脱粒的脱粒,该研磨成粉末的研磨成粉末。这个事情也是胃的工作,即腐熟。
由口腔传下来的各种饮食物,又粗又细,有软有硬。如果是吃饭快、狼吞虎咽、不怎么咀嚼的人,大多数吃进嘴里的食物到了胃里都基本还是原来的样子,胃就需要把这些食物研磨、熟化,变成可以吸收的食糜。这就是腐熟。
懂中医养生的朋友都知道,中医以阴阳为根本,其中阴是指人有形有质的身体,阳是指人体所具有的能量。这《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说,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黄帝内经·素问》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就是说,阳气对于人体而言,就如同太阳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一样,是我们生命的根本,我们身体必须有阳气的温煦,才能是活着的机体。否则“阳强则寿,阳弱则衰”,一旦损耗或者失去阳气,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是生命的终结。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这里的真气,就是阳气。
在正常生理下,阳气是个好东西啊,人的一生不离阳气,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亡。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维持了我们生命必需的温度;但在病理情况下,各种瘀积,各种瘀积,就会随之化热。不论是胃中瘀积,还是脾、肝、肺、肾、心等脏腑各处的瘀积、各种的不流通,日久都会化热。那么,为什么阳气反而成了邪气——热邪。
胃的部门有胃阴、胃阳二个打工仔。胃阳,又叫胃气,具有推动和温煦的作用;胃阴,就是胃的津液,包含胃液、胃酸。与胃阳相对而言,就是胃中具有凉润、抑制、濡养作用的部分。胃阴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的功能。
这里重点说一下“胃阳”,所谓胃阳,即胃气,一是泛指胃的运化功能,人以胃气为本,运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二是指脉的胃气。谷气充盛,随脉运行,则脉见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之像,所谓脉有“胃气”。
简而言之,胃里面的这个阳气,一个是胃自身的阳气,一个是胃中食物的阳气。
胃阳充足,是人机体功能正常的体现。胃阳不足,则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打个比方,机器要运作需要马力,食物要煮熟需要火力,所以胃阳(气)相当于消化的动力。
我们吃下的饮食物,首先在胃里进行“腐熟”,就跟用锅煮饭一样,我经常把胃比喻成锅,锅要煮饭,它除了有火之外,它一定还要有米和水,在这里,胃阳相当于灶火提供动力,胃阴相当于锅中的水和油,负责加工食物,胃阴胃阳共同运作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后,继续推动(传输)食物往下一个车间“肠道”走,并使小肠和大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以传送糟粕。
由此可见,胃想要完成“受纳和腐熟水谷”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胃气(阳)、胃阴(津液)支持,需要胃气马不停歇的运动,胃阴津液源源不断加以滋润,或叫濡润,才能维持胃“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正常。
我们都知道,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降是和降,降下,我们看呀,消化系统这个管道,有粗有细,从口腔到肛门,一路都是向下的。饮食物进入口腔咀嚼后,向下通过食道,入胃,胃的腐熟消磨后,成为食糜,下降于小肠,进一步消化。小肠分清泌浊,食物残渣下移至大肠,大肠传化为糟粕经魄门排出体外。
这是一路向下的整个过程是依靠胃气通畅下行作用完成的。
胃在这个过程中,恰好处在一个中间位置。这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位置。这个位置通畅,保障了上下通畅;如果这个地方不通畅或者堵塞了,那么,上面的下不来,低下的排不出,整个系统就瘫痪了。所以说,胃气以降。胃气必须往下行的,往下降,才能使腐熟的水谷下行,向下输送到小肠。反之,胃气不降,受纳腐熟水谷、向下传送水谷的力量减弱,则必造成胃气虚弱。
胃气虚弱,受纳无力,就会发生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勉强咽下的食物不能腐熟,就会出现嗳气、呃逆,打出的嗝有明显的食腥味。其次,胃气虚弱,食物没有很好地被能腐熟,加上胃气向下推动入肠的气力不足,就会在胃里长时期停留,瘀积郁阻胃中,这样就会阻碍气机的流通,上下不通,于是腹胀、腹痛。
瘀积,就会造成肠胃燥热,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道内存在大量毒素、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在体内积攒越来越多,引发胃肠出血,便秘、胆汁反流等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最后让人出现口干口苦现象,口臭也就发生了,进而出现腹胀,腹痛、便秘;若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呃逆、反胃。
前面我们说了,整个消化系统的运化,从口腔的摄入,到胃的受纳、腐熟,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导,直到肛门的排泄,是一个管状的通道。
通道,必须是畅通无阻才会发挥正常功能。这就跟我们生活中的煤气、电气、通讯以及各种交通等各种管道、线路、道路必须是通畅的一样,都怕“堵”。
煤气、电流、通讯信号,各种车辆,都是生活必需,离不了的,堵了都非常可怕。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发生重大事故。有多少火灾、高速路上各种事故都是因为“堵”而发生的。
我们的胃也一样怕“堵”。
胃为什么会怕“堵”呢?这就需要说到胃的另一个功能特点了,这个功能叫做“实而不能满”。
先回到秋天收谷的自然角度。
秋天搬回家的各种粮食晒干了、晾透了,去皮去糠去了秕子后,也是不能长时间放在院子里的,要个各归各的地,大米放米缸里,小麦放筐中,玉米放囤里,芝麻、小米、大豆、花生等粮食装坛子里,避免它们各自生虫。
秋天过后,地净场光,院子里也光亮亮地,而仓里、囤里、坛里、罐里则慢慢地了。收获地粮食从地里、场里收到院子里,再从院子到仓里、囤里。这个过程,是一步步由虚到实,再由实到虚的过程。
放到我们胃上面,食物从口入食管再进入胃,经过胃的研磨、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之后,必须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于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胃肠虚实更替的状态。这一过程主要是由胃的肌肉运动参与完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胃蠕动。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胃可以装1500毫升左右的食物。如果有人一下子吃进2000~3000毫升的食物,并不是说此人的胃容量大,而是一边吃一边往小肠里排了。
正常人吃一顿饭吃饱,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不再有饱胀感,饭后2~3小时胃内的食物就全部排空进入了小肠,然后,胃空后它会休息着等待下一次的进食。如果饭后几个小时,胃里还有饱胀感,表示胃动力过强或过弱,胃里食物还没有全部排空进入了小肠,那么,这个胃有问题了。
这么说吧,吃饱了,是实;实后一定时间,仍然饱胀,甚至打嗝,就是“满”了,“满”是胃中食物过多,转不动了。就好像院子里放的粮食太多了,人转不动身子,怎么去剥皮、晾晒?堆久了,再有个阴雨天,发芽的发芽,发霉的发霉了。
这就是“实而不能满”,所有的养生之淡,没有一个是让人餐餐吃饱的,都是提倡六七成饱,就是这个缘故。只有做到“实而不满”,胃受纳从容,腐熟快捷,胃中的食物不发芽,不霉烂,即胃全身提供良好的营养的同时又不会损伤胃气,才是长寿之道。故《素问·五脏别论》中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
那么,问题来了,饮食物为什么会堵在胃中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胃”堵“呢?
暴饮暴食是最常见的。偶然的暴饮暴食,胃是可以承担的,但长期如此就会让胃超负荷工作,导致胃气损伤,功能下降,饮食水谷不能及时排空,瘀滞在胃中,就是一个“堵”。
久病体虚,脾胃虚弱。脾胃功能不足,即使不是暴饮暴食,也难以承担了,也会造成胃中瘀滞。这就像一个青年人挑一副担子,重些也无所谓,但老年人则不行了,稍重些的担子也担不起来,而“脾胃挑不起来的担子”就是瘀滞。
形成胃热还有一些直接的原因,如嗜食辛辣。辛辣食物,尤其是辣椒,其性燥热无比,久食会使胃中生热。南方湿气重,多食辣椒可以祛湿,但我们北方人是不宜的。饮酒过度、过度的油腻饮食,也可化热。情志郁结,郁久化热,也会影响到胃。外感温热邪气,也会入里,形成胃热。
胃热就是这样,有虚有实,但最终都是一个热。从饮食来的,节食是最好的方法,每顿饭六七成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食物的多样化,对辛辣、油腻的食物摄入的控制,摄入足量的蔬菜水果,都是预防胃热发生的有效措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