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庄心解

 昵称39651053 2023-07-07 发布于河南

【摘要】庄子欣赏老子之说,并且“闻其风而悦之”,但他绝非老子之徒。因为老子的博大,庄子有之;老子之精深,庄子忽之。庄子之玄妙,老子有之;庄子之谐谑,老子阙如。庄子他自信才华之横溢,不欲为古哲作过分的迻译,甚至他内心最深处对老子严肃的思辨,有所存疑,避而不谈。如宇宙本体的形成,老子有一套推演的逻辑,他仰观穹昊,俯察万类,探求那宇宙本体的根源;他站在宇宙的中心,发出了那悠远而朴质的声音,那智慧的元素无所不在地浸透到中华文化的广阔领域,而庄子则大而化之,对那既然是莫测的宇宙,庄子在跨腾风云之际长怀永慕,在他那宏达超旷的胸襟中,发出浩然长歌般的赞叹,他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他不愿陷入那永无休止的争辩之中,宇宙“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关键词】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  无待

【中图分类号】I21                                 【文献标识码】A

心解者,止言吾心所悟,不同注笺之凿凿,不同传书之洋洋。性之所至,随感而发,择吾心以为人所未详、人之所弃而述焉。虽不周于古训、不周于今论,然其间剖析,或有契老庄原旨而黯然不彰者,此余所以不揣简陋以八万言成书之缘由也。世人咸以老庄并称,以皆言道也,然其间之差异龃龉恒为人所忽。殊不知庄子自傲,不惟视儒家为妄,视墨家为曲,亦吝于对老子之赞许,惟闻其间言说而悦之耳。书中有老庄之辨章,述之颇详,兹不赘。

“老庄心解”本是八万言本中华书局《抱冲斋艺史丛谈》中两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只眼自具,抽出专帙《老庄心解》,影响至巨,重版多次。今又复归中华书局再版,缘可谓深矣,谨对编者深致谢忱。

大哉,老子之道

闻一多先生在札记《龙凤》中曾认为龙是夏之图腾,而凤则为殷的图腾。夏文化的代表是老子,而殷文化的代表则为孔子,所以后人总将凤与孔子相连,甚至楚之狂人接舆“歌而过孔子”,也反唇相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关于老子与龙的关系,我们在《庄子·天运》看到这样的记载:“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因为老子是不赞成孔子积极地遍行列国而问政的。孔子的弟子们问:先生,您已见到了老子,您对他有所规劝吗?孔子讲:我今天算是见到了真龙了,龙啊,合起来成为龙的形体,分散开则成为云锦天章,何等的美妙啊,它乘着云气而养息于天地之间,在阴阳之中吞吐大荒,我在他面前何等自惭,我瞠目结舌,无以应对,哪里还谈得上规劝他老人家啊!从这段描述,我们至少知道战国时代人们对春秋时老子的印象是何等绚丽而神秘,那是神龙见头不见尾的奇谲伟岸的神仙中人。

他仰观穹昊,俯察万类,探求那宇宙本体的根源;他阅尽沧桑,看惯枯荣,深知天地万物的嬗变;他凭着直感而不假理性的求证,依靠悟性而不作枯涩的推论;他大朴无华,脱尽庸凡;他谦和冲融,远离骄躁;他站在宇宙的中心,发出了那悠远而朴质的声音,那智慧的元素无所不在地浸透到中华文化的广阔领域。

宇宙,这无涯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来源于什么,老子说,它来源于“无”——“无名天地之始”。

这是迄今无法有更高明于老子的一种玄妙的说法,倘若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哪里会有李白的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没有天地(空间),万物无所庇寓;没有光阴(时间),又何来匆匆的过客?那是什么呢?那是“无物”,老子称之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这叫做“惚恍”。因为没有时间和空间,这“无状之状”,既没有上,也没有下;既无前,也无后;既无光明,也无黑暗,那就是“惚恍”,那就是“无”。然而“惚恍”也有它自己构成的三要素,它存在着未来的可视、可闻、可抚摸的信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它们只是杨振宁先生讲到的可以捡起来的原子(一根发丝的直径上可排列一百万粒原子)的体积的一百万分之一。这当然是我的猜测,然这猜测本身便有悖老子的学说,那原子的一百万分之一,还是一种体积,还是“有”。于是老子在提出“无”的概念同时,辅之以“有”,意思是“存在着,那是一种无的存在”。“有”和“无”两者是同一个来源而有着不同的名称,而“有”和“无”的共同的名称则是“玄”。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在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惚恍”中有着“玄”,它妙不可测,是一种“无的有”,这“无的有”中有什么呢,有“夷”、“希”和“微”(《老子·十四章》)。

这“无”,我们试想它是“精神”;这“有”,我们试想它是“物质”。在老子的哲学之中,最具玄妙意味的是精神和物质合而为一,所以《老子》书也自称,这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我们已无法用物质决定精神这种唯物主义观点或者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唯心主义观点去框定老子思想的范畴,他不是二元论者。老子讲得很清楚,它们没有先后,是一个东西,只是名称相异。这里,精神即物质,物质即精神,它们共同的名字叫做“玄”。

我们不妨设想这“玄”是一种什么形态的存在。不,这个问题本身又有悖于老子思想。“玄”没有形态,何谓存在?那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惚恍”,那是一种最彻底的空虚,归根结底是空无一物,那无中之有“夷”、“希”、“微”,也是一种最彻底的子虚乌有,总而言之是了无痕迹。

仅止于此吗?不,在那彻底的空虚中,在那绝对的静寂中,在那绝对的空虚无形中,恍兮惚兮有了一些消息、一些动静,似乎里面有了一些幻象,有了一些事物(《老子·二十一章》)。这时,只是在这时(注意:我开始用了“这时”一词。此前,是谈不上“这时”的,因为没有“这时”、“那时”的概念),这混成之物,才具有了实体的意义,它特立独行,不被神仙和上帝指挥着;它不停地运动,无所不至,往复延伸,周而复始,而绝无停止懈怠;它原来就是宇宙本体。这时,只是这时,宇宙的概念才产生,才有了空间和时间。这混成之物不啻为天地的圣母,化育繁衍,万物滋生。老子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因为一有固定的名字,它就执着于一物,就不是那变而不居的“常名”;如果道是可以明白讲出的,它就是具体个别的道,而不是那涵盖诸道的道(《老子·一章》)。那么,我就给它一个字吧,叫做“道”;勉强地给它一个名吧,称它作“大”。那么,我们读后来的《礼记·礼运》讲的“大道之行也”,便是指的这“大”或者“道”。那是宇宙的大道,它大不可方,深不可测,它无限伸延,无远弗届,而且还要回归——“归根复命”(《老子·十六章》)。

至此,老子对宇宙本体的论述告一段落,我们不自觉地已经走进他博大深奥的哲学殿堂,他正静坐着,隐言忘机。对他,我们已有仰之弥高的深深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