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陇长风 第四十二集 天下健儿

 青青子衿pdehxo 2023-07-07 发布于重庆

上回书说到,公元557年,登基不足一年,年纪不满十六岁的宇文觉,在亲信李植、孙恒等人怂恿下,欲图诛杀宇文护。

结果政变保密工作做得无比拉胯,连续两次泄密,恼得宇文护兴起,在贺兰祥、尉迟纲协助下,废杀了宇文觉。

用金庸先生在《鹿鼎记》里的话说,咱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政变的次数之频繁、经验之丰富,堪称举世无双。一个街头小混混出身的韦小宝到了俄罗斯,仅凭听书、看戏学来的几个桥段,就帮助索菲亚公主实施政变,成功夺取政权。

这当然是金庸先生用荒诞的基调在进行调侃,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的政变,第一重要的因素就是保密,只要保密做得好,就算一时不成,也还有机会;而失败的政变,往往十有八九是因为泄密,且一旦泄密,就将永无翻身的机会。一部《三国演义》,就有无数例证。

可见,保密工作涉及国家安全、政权稳固,绝对是国之大者。《周易·系辞》第八章里说:“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事不密则成其害。”确乎是至理名言。

扯远了,说回北周。

宇文觉死后,宇文护选中了宇文泰的长子,也就是独孤信的大女婿,宇文毓。

关于这个选择,史书没有解释宇文护的动机和出发点,但我还是善意的认为,宇文护这个时候仍然没有异心,只是老老实实地当他的权臣。

因为第一,如果宇文护有异心,绝不会拥立此时已经二十三岁,且具有相当丰富从政经验的宇文毓登基,大可从宇文泰那些年幼无知的儿子里面挑选,就像司马师拥立十三岁的曹髦,从而大大延长自己的辅政时间,为篡位提供准备。

第二,如果宇文护有异心,也绝不会拥立一个岳父刚刚被自己杀害的人继位天王,毕竟皇后如果天天吹枕头风,那也是相当危险的。

不管怎么样,北周天王这个帽子,兜兜转转,终究还是落到了时任柱国、岐州刺史、宜都王宇文毓的头上。

宇文毓是宇文泰的长子,是宇文泰到夏州任刺史时所生,这年宇文泰已经26岁高龄,在古代那可是晚婚晚育的楷模。因为夏州就是曾经的统万城,因此宇文毓小名统万突。

十五岁时,宇文毓受封宁都郡公 ,十七岁,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二十二岁,授任大将军,镇守陇西。二十三岁进位柱国,兼任岐州刺史。

也就是说,宇文毓在地方担任军政首长已经长达六年之久。而且在地方任职时,颇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

治有美政,黎民怀之。——《周书·卷四·帝纪第四》

公元557年九月,宇文毓怀着三分忐忑、三分沉重、三分畏惧、一分憧憬,继天王位。

十月,魏国公李弼病逝,一代军人楷模走完了他的戎马生涯。纵观李弼的一生,能够审时度势,毅然与不得人心的侯莫陈悦脱离关系,归顺宇文泰,并在潼关、沙苑、河桥、邙山之战中大放异彩,特别是沙苑之战中居功至伟,为西魏立下不世之功。

李弼每有征讨,只要早上领命,晚上必然启程出发,从不过问家中私事,可谓忧国忘身。而且性情沉稳,见识精深,虽久居高位,但安分守己,不问政治,韬光养晦,方得善终,也可算是一代人杰。

天王宇文毓三次莅临李弼的丧事现场,赐给辂车运送灵柩,张挂龙旗,用军队护送,这都是丧葬的最高礼仪。最后朝廷议定,谥号曰:“武”。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可谓生荣死哀,达于极致。

弼每率兵征讨,朝受令,夕便引路,不问私事,亦未尝宿于家。其忧国忘身,类皆如此。兼复性沉雄,有深识,故能以功名终。元年十月,薨于位,年六十四。世宗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给大辂、龙旗,陈军至于墓所。谥曰武。——《北史·卷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不过李弼的后人,如曾孙李密、六世孙李泌都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知名度可比李弼这位先人还高。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宇文毓继位后,与宇文护建立了一种比较平稳的君臣关系。一方面,宇文毓加封宇文护为雍州牧,进一步扩大了宇文护的实权范围;

另一方面,宇文护也上表归政,由宇文毓亲理朝政,下辖六官,分别为大冢宰宇文护、大司徒侯莫陈崇、大宗伯达奚武、大司马贺兰祥、大司寇豆卢宁、大司空宇文邕。当然,军权仍牢牢掌握在宇文护手中。

既然主管军事,就要有相应的政绩,于是宇文护先是尝试性地发动了对北齐的进攻。

要说这个时候的北齐高层,那可是相当热闹。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在初期的励精图治、英明神武之后,突然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心性大变,干下了无数匪夷所思、骇人听闻、啼笑皆非、人神共愤的荒诞行径,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宇文护得知后,自认为时机来临,立即派曹回公、薛禹生两员大将出兵袭击北齐。可惜,北齐乱归乱,军事上却毫不含糊,大将军斛律光出马,轻易斩杀曹回公,薛禹生领残兵败将逃回关中。

宇文护好比被劈脸扇了一记耳光,这才清醒过来——北齐还是那个北齐,碰不得呀!

可就在宇文护彻底对北齐死心的时候,又有一块蛋糕抛到了他面前——北齐的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要投奔北周,并将北豫州双手献上。

说到这位司马消难,那也是北齐响当当一号人物,熟悉《关陇长风》的朋友知道,高欢的头号亲信大臣司马子如,就是这位司马消难的父亲。同时,他还是高欢的女婿,也就是北齐皇帝高洋的妹夫。

司马消难因为一直与高欢的第七子上党王高涣关系比较好,而高洋这个时候正准备除掉高涣,连带着就猜疑上了妹夫司马消难。被别人猜疑也就罢了,被高洋猜疑那可不得了,司马消难吓得天天做噩梦,于是就起了叛逃北周的心思。

司马消难的密使来到长安,把降书呈上,宇文护顿时面临叔叔宇文泰曾经的尴尬局面。

多年之前,也是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叛逃西魏,并将北豫州献上。当时宇文泰经不住诱惑,决定接受这份大礼。结果引来高欢的疯狂反扑,在邙山大战一场,宇文泰遭遇惨败,被斩首六万多,老本赔了大半,北豫州也没得到。

后来,侯景又叛变东魏,向宇文泰献上河南之地,宇文泰倒是没急着收下这份“厚礼”,但是西魏大将王思政按捺不住,出兵占据河南。结果又引发了颍川之战,高澄跟他老子高欢一样,捍卫领土主权之心不可动摇,结果河南被东魏尽数夺回,还赔进去一个王思政。

现在,这个司马消难又来撩拨,我倒是接受呢,还是不接受呢?接受吧?放着北齐战神斛律光,自己这边就没人打得过。不接受吧?人家举州来降,你却畏惧不敢接纳,以后天下人如何看待自己?

宇文护好像猴子捡到一块生姜,吞又不是,扔又不是。好在宇文护始终信奉一条——“有困难,找于谨”。

已经退居二线的太傅于谨指点道:“你可以派军接应司马消难进入关中,北豫州我们就不要想着占据了。这样面子上也过得去,又不至于引发大规模战争,岂不两全。”

宇文护觉得有理,可是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要知道北豫州的治所在虎牢关,距离北周控制的弘农直线距离有500里。如果出动大军,势必引发北齐的警觉,如果派出少量部队,又未必能完成任务,这就很考验带兵将领的能力了。

考虑再三,宇文护想到了“侦察兵之王”达奚武,这老货最擅长深入敌境执行特殊任务,是最佳人选。而于谨也许是不希望独孤信这一系就此沉沦,就向宇文护推荐了老部下,大将军杨忠。

宇文护原本是不想启用杨忠的,但是于谨的面子不能不给,也就答应了。

达奚武、杨忠领命,当即率五千轻骑从小路潜入北齐境内。一路上,达奚武三次派出密使去联系司马消难,可是都没有回音,而北周军已行至距离虎牢三十里的地方。

这时,达奚武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大老远跑来接应,怎么连个回音都没有,这到底啥情况呀?是不是司马消难这小子变了卦?还是走漏了风声,人家有埋伏呢?就跟杨忠商量说,情形不明,要不咱们撤吧?

杨忠的答复很简单,掷地有声的六个字:“有进死,无退生!”

达奚武一看,你小子这么愣,那你先去吧。于是杨忠领一千人趁夜急趋虎牢关之下。

此时已至深夜,繁星满天,夜阑人静,虎牢关四面峭绝,宛如夜幕下的一只猛虎。城头不见人影,只微闻巡夜击柝的梆子声。

杨忠倒沉得住气,安心领军在城门等候,忽然城门大开,司马消难迎了出来。原来此时虎牢关东城仍被北齐大将伏敬远占据,他怕走漏消息,不敢派人回应。

杨忠也不多话,一面进城布防,一面派人通知达奚武赶来。达奚武率领后续轻骑赶到,第一反应是先取城中财物,然后带上司马消难及其眷属撒丫子跑路,让杨忠带三千骑兵断后。

杨忠率军保持警戒,缓缓后撤,渡过洛水,就命众军解鞍下马,在洛水以南埋锅造饭。这时北齐大将伏敬远已得知司马消难叛逃的事,急忙率军追来。

北周军见北齐大军追至,都有些慌张,杨忠神色不变,对将士道:“儿郎们,只管放开来吃,如今虽然我们身在死地,但我赌敌人绝对不敢渡河攻击我们!”

果然,伏敬远见对岸人影绰绰,炊烟袅袅,黎明时分又看不分明,犹豫再三,还是撤回了虎牢。杨忠这才率军安全返回。等追上达奚武,把情况一说,达奚武不由赞叹:“我老武一辈子自以为是天下健儿,今天是服了你了!”

武叹曰:“达奚武自谓天下健儿,今日服矣!”——《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一》

宇文护听达奚武绘声绘色把杨忠的表现一说,也觉得杨忠人才难得,再加上于谨的美言,就对杨忠打消戒虑,放心使用起来。

其后,宇文护又派贺兰祥出征吐谷浑,连续攻下洮阳(今甘肃定西临洮)、洪和(今甘肃甘南临潭)二城,为西魏新增了一个洮州。

同时,宇文护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贺若敦深入南梁州(今四川阆中)、信州(今重庆奉节)等地,平定了巴蜀等地蛮族的叛乱。

这边宇文护在军事上连续取得一系列成绩,那边宇文毓作为天王,也积极履职尽责,励精图治。

他为政力求节俭,不用丝绸、锦绣、雕刻之物;继续深入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等一系列强兵富民的举措;亲自听取刑狱诉讼,认真复核死刑判决;严禁官吏贪污,努力清明吏治,而且高度重视涉案财物的追缴,为此专门下发诏书,说:

“最近经常有追究过去官员犯事的案子,这当然是要制裁恶行。但先王鼓励官员自新,如果现在又来追究,那怎么自新呢?所以从今往后,不要再追究过去的犯罪行为了。

但是国库是全民所有,汉文帝曾经说,我是为天下守财,所以,如果有贪污公家财物的行为,那么发生在以前魏朝的事情可以不再追究,而大周建立之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一定要追查到底,只要查证属实,官员可以不给处分,但是贪污的财物必须追回。”

比屡有纠发官司赦前事。此虽意在疾恶,但先王制肆眚之道,令天下自新,若又推问,自新何由哉。如此之徒,有司勿为推究。惟库厩仓廪与海内所共,汉帝有云“朕为天下守财耳 ”。若有侵盗 公家财畜钱粟者,魏朝之事,年月既远,一不须问。自周有天下以来,虽经赦宥,而事迹可知者,有司宜即推穷。得实之日,但免其罪,征备如法 。——《周书·卷四·帝纪第四》

宇文毓还召集文学之士采辑众书,编成《世谱》五百卷。他本人亲自著作文章十卷,流传于世,对当时学术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宇文毓还亲自赋诗一首:“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颇有方兴未艾、意气风发之感。

这时,御正中大夫崔猷建议:“圣人制定制度,都要与时俱进。如今我朝天子称天王,这是胡族旧称,不足以威服天下。请按照秦、汉的旧制,称'皇帝’,建年号,这样才符合礼仪。”

于是,公元559年八月十四日,宇文毓改称皇帝,建年号“武成”。追尊爷爷宇文肱为德皇帝,父亲宇文泰为太祖文皇帝,弟弟宇文觉为孝闵帝。

中国古代历来把“文治武功”作为盛世的标志,如今的北周,文治也有,武功也有,上下朝气蓬勃,到处欣欣向荣,堪称主明臣贤、上下同心,颇有些盛世初现的苗头。

如果历史就此发展下去,也许中国的大一统会来得更早一些。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在北周阳光灿烂的天空上,一朵乌云正飘然而至,它会对北周乃至中华历史产生何种影响呢?

未完待续,记得关注+点赞+收藏+评论+转发+打赏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