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共王纠结立太子,楚康王死后,公子围弑君篡位的野心路人皆知

 伯山的书山学海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春秋中后期,中原争霸的主要是晋、楚两国,这两国在政体上走向了不同的模式,但是权力斗争却是一样的。

对于晋国来说,其主要执掌国政的是六卿,这六卿也被少数几个家族垄断,所以在这几个家族之间经常出现一个家族除少数人外被灭亡的现象。

而楚国则不同,楚国主要还是公族为主,相应地,楚国的更多发生弑君篡位的现象。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是楚国公子围,就是伯州犁在争夺俘虏事件中袒护的对象。

1.楚共王立太子

楚共王没有嫡子,但有五个宠爱的庶子,分别是公子昭(楚康王)、公子围(楚灵王)、公子比(楚初王)、公子黑肱和公子弃疾(楚平王)

楚共王

楚共王五个孩子都爱,所以难免有些优柔寡断,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让谁继任王位。

于是他就想借助外物来帮助自己下定决心,所以他便派祭司手擎玉璧,祈祷神灵从五子之中挑选一位继承社稷。

等到祭祀完之后,楚共王将这块玉璧埋在祖庙的院子里,让五位公子斋戒,按长幼顺序依次进入祖庙下拜。

楚王宫自己就在旁边偷看,看谁能够接触到玉璧,就说明神灵选择谁继承王位,实际上就和咱们现在不知道往哪走,就扔鞋子看指向一样。

楚康王第一个进去,然后两脚跨在玉璧上,楚灵王第二进去,他的一只胳臂放在玉璧上,接下来的公子比、公子黑肱都离得很远。

最后一个是公子弃疾,他的年纪还小,所以是由别人抱进来的。进来之后弃疾下拜两次,两次都拜都压在璧纽上。

因为不止一个公子碰到了玉璧,楚共王还是无法决断。

屈建就劝谏他早日下定决心,一日不立下太子,其他人就会蠢蠢欲动,反而会让楚国发生动乱;一旦确定之后,其他人就不敢轻易有非分之想了。

楚共王认为他说的话有理,于是就按照结果立五人中最年长的公子昭为太子,是为楚康王

2.公子围篡位

公元前545年,楚康王去世,他的儿子熊员继位,是为楚郏敖。楚郏敖刚登上君位,就任命自己的叔叔公子围为令尹,这个任命给了野心家公子围机会。

第二年,楚郏敖曾派遣薳罢去鲁国友好访问。叔孙豹曾问起公子围担任令尹的执政情况。薳罢却一直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

叔孙豹因此判断公子围想要发动叛乱,薳罢也参与其中,所以他才会隐瞒

不久之后,公子围杀死大司马蒍掩,霸占了他的家财。随后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公子围一直使用楚王的仪仗和言行,这完全是司马昭之心了。

为了保证自己顺利篡位,公元前541年公子围将弟弟公子黑肱和太宰伯州犁派去楚郑边境修城,郑国人因此紧张起来。

不过子产很清楚公子围的用意,告诉大家不用担心,这只是公子围为了谋逆,找借口除去这两个人罢了。

这年冬天公子围出使郑国,半路上却听说楚郏敖生病,于是掉头返回楚国。

等到进王宫探视楚郏敖病情的时候,公子围用帽带勒死楚郏敖,并杀死楚郏敖的儿子幕和平夏。

公子比逃到晋国,公子黑肱逃到郑国。公子围遂把楚王葬在郏地,称他为郏敖

3.结束

公子围性格比较无赖,喜欢抢夺别人的东西,什么好处都想要。比如伯州犁袒护他的那一次,不就是他和一个小官争夺俘虏。

楚灵王(东周列国春秋篇剧照)

我相信公子围早有野心,只不过楚共王的及时决定立楚康王为太子,让他的这种野心暂时隐藏起来,不然就会像屈建所说那样生出乱子。

楚郏敖任命他为令尹,自己身体又不好,正好给了公子围机会,让他的野心迸发出来。

不过楚国向来如此,真正的大权掌握在公族手中,所以一旦楚王弱势,其他公族就很容易弑君夺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