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阅读︱不是吓唬你,找错人生榜样会很惨

 博奥99 2017-10-14

开心阅读43  找错榜样的结果

 

这一等就是好几年。但好在有伍子胥的先例在前(足足等了十六年),白公胜倒也不甚着急。

 

机会终于来了。吴国与晋国在黄池会盟(后文详述),子西担心吴国的强大,下令要求边境守军提高警惕,严防死守。白公胜出于对子西的愤恨,全然无视这一命令,反而主动越过边境,向吴国发起攻击。吴国主力均已开拔至黄池,再加上吴国守军已经多年未见楚国入侵,一时措手不及,被白公胜掳掠了不少兵器铠甲。

 

白公胜大喜,也由此想出了一个极具迷惑性的行刺方案。

 

白公胜立即派人去向令尹子西报告,说自己大败吴军,得到不少战利品,想要亲自到国都朝堂献捷,以张国威。

 

子西听了白公胜的报告,非常高兴。

 

吴国是楚国的死对头,两国相争,一直以来楚国都在吃吴国的苦头。当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的指挥下攻破郢都,令楚国差一点亡国。后来楚昭王率军亲征,与夫差在城父对峙,结果楚昭王病死军中。总之,近几十年来,楚国几乎没有从吴国得过一点便宜。

 

如今,白公胜竟然取得了对吴的胜利,虽说这胜利算不上大,但也是很难得的了。如果同意白公胜入朝献捷,倒确实可以鼓舞人心。子西哪里知道这个自称“直道”的白公胜也会使诈,兴高采烈地答应了白公胜的请求。

 

白公胜盘点自己的私人武装,从中挑出几百名壮士假扮吴国俘虏,另外一千名甲士作为押解之人,再加上石乞和熊宜僚两位猛士,一行浩浩荡荡,向着国都出发。

 

楚惠王在朝堂上接见白公胜,子西子期侍立两旁。石乞、熊宜僚两人被挡在阶下。白公胜故意将伐吴之功归于石熊二人。楚惠王起了兴趣,想要见见这两人。白公胜朝阶下一招手,这两个早就蓄势待发的猛士,立即一跃上阶。

 

司马子期呵斥道:“只许在阶下磕头,不得近前!”

 

但这两人哪里肯听,按照事前的安排,石乞对准子西,熊宜僚对准子期,拔剑而攻。白公胜大喝一声:“众人何不齐上?”他的一千精锐甲士,立即蜂拥而上。

 

楚惠王和子西子期,不防白公胜竟有此等阴谋,一时惊惧异常。楚惠王和子西不习战事,很快就被白公胜和石乞控制。而司马子期一向勇猛过人,很快反应过来,拔起宫殿中的长戟,与熊宜僚对战。

 

子期与熊宜僚棋逢对手,两人缠斗,各自重伤了对方,两人均死于朝堂之上。可叹子期这个忠烈君子,竟然死于非命。

 

楚惠王和子西被擒,子期被杀,白公胜很快控制了整个局面。子西看到横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剑,这才知道此前儿子告诉自己的信息是千真万确的。

 

子西一时间很想不开,愤懑不已地对白公胜说:“你当初在吴国寄人篱下,不过勉强糊口而已。我念你和我有骨肉之亲,同意你回楚国,并封你为公爵。你说,我到底怎么对不起你了?”

 

白公胜冷冷地回答说:“郑国杀了我的父亲,你不但不攻打郑国,反而和郑国和好,甚至派兵去救助郑国。这说明你和郑国是一体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要为父亲报仇,怎么能顾及你对我的私恩呢?”

 

子西听了,顿时心如死灰,沈诸梁当年劝诫自己的话不由浮上心头:太子建早已被废,公子胜就是楚国的仇人。请不要养仇来危害国家。(从白公胜、沈诸梁和子西对待“父仇”的态度亦可反证出当初吴王夫差赦免勾践的恩德仁义之重)

 

这一刻,子西首先想到的还是国家。

 

白公胜这么一作乱,不但自己和兄弟子期要死在当场,恐怕楚惠王也很难幸免。楚国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显然是要付诸东流了。而白公胜一旦继任为王,以他偏激执拗的个性,肯定不会放过郑国。只要一攻打郑国,晋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只要楚晋纷争一起,最可怕的对手吴国又会乘虚而入。那么,楚国就将再度陷入动荡,谁也无法预料最后将走向何方。

 

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其肇因竟然是自己的一念之仁以及过度的麻痹大意。如果自己早听了沈诸梁的话,甚至早听了儿子公子平的话,意存警醒,未雨绸缪,又何至于让楚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呢?

 

但事已至此,又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子西满怀惆怅,想不出任何一个可以解救这一困境的办法。而白公胜也容不得他多想,手起剑落,将子西的首级砍下!

 

子西,这个忠于国家,勇于任事,从未顾及个人私利,堪称完美的第一君子,竟然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旅程,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纵观子西的整个一生,行事应对,几乎无瑕。在对待白公胜的问题上,也许是子西这一生所犯的唯一的错误,但也是致命的错误。

 

子西用他的生命警示后人,对待那些性格偏激、内心阴暗的人,一定不能马虎轻视。这样的人,就像时刻都会爆炸的火药桶,禁不起一点点的刺激,如果不善加处置,肯定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

 

白公胜杀了子西后,顿感畅快淋漓。石乞则趁势提出,一举将楚惠王也杀掉。石乞的这个想法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劝白公胜自立为王。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辅政的重卿,即便当不了令尹,至少也可以当司马。

 

没想到白公胜却说:“一个小屁孩儿,有什么罪?废了他就可以了。”

 

石乞和白公胜在刺杀子西这个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但刺杀子西以后的想法,两人从未交流过,所以当前一个目标实现后,两个人就出现了分歧。

 

石乞一直以为白公胜虽然没有直言,但当然是有自立之野心的。但其实白公胜的效仿榜样一直是伍子胥,而不是阖闾。他并未想过自己取代楚惠王而成为楚国之主。他的目标不过是在杀了子西后,自己取代子西来当令尹。

 

白公胜这样的盘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个念念不忘复仇的人,将子西当成了他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楚惠王年龄尚幼,和他的父仇并无瓜葛。

 

白公胜下令将楚惠王囚禁在一座偏殿中,然后命人传来他的另一位叔叔子闾,准备立子闾为王。

 

子闾要是想当楚王,何至于等到今天,在剑戟相迫下就位?当初,他的兄弟楚昭王在城父临终之前,一连让了五次,子闾才勉强答应为王,但随后很快将王位又还给了侄儿楚惠王。子闾看到两位兄长子西和子期已经死于非命,更加心寒,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助纣为虐。

 

子闾宁死不从。白公胜暴烈寡恩的脾气顿时发出来了,他又是一剑,斩了子闾。算起来,楚平王的五个儿子,倒是有三个是死在了白公胜的手上!

 

这时,石乞再次劝白公胜自立为王。

 

白公胜心动了。虽然他此前并没有想过要当楚王,但在这样的情势下,又经石乞两次提醒,白公胜不由想到,如果自己的父亲太子建没有无辜被废,楚国本来就该是自己的。这样一想,白公胜就不再拒绝。但是他担心,楚国像他这样拥有独立封地和私人武装的县公还有不少,如果这些县公纷纷起兵,恐怕很难应对。

 

于是,白公胜提出,先将这些县公都召到国都,或拉拢,或铲除后,再登基为王。

 

这是白公胜作出的一个愚蠢的决定,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如果他一开始就拿阖闾当榜样就好办了。三下五除二,将楚惠王连同子西子期一并杀了,然后立即宣布自己为王,再运用王的名义号令楚国,什么县公都很难起兵反对。因为,王室之间的内部残杀,胜者(剩者)为王,在春秋时期是屡见不鲜的。

 

阖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楚国自己类似的成功案例也不是没有。

 

比如,楚灵王的王位就是杀了侄儿郏敖后抢过来的。楚灵王是楚共王的儿子,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死后,儿子郏敖继位。但楚灵王趁着侄子郏敖生病卧床,借口入宫探病,用束冠的长缨将其勒死,然后取而代之。后来,楚灵王的弟弟公子弃疾(就是后来的楚平王,白公胜的亲爷爷)趁着楚灵王在外征战不归,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太子禄和公子罢敌杀掉,立自己的另一个哥哥公子比为王。最后,公子弃疾又设计除掉了公子比,自立为王。

 

可见,如果白公胜早就做好了当王的准备,果断下手,他的胜算是非常大的。但是,此刻的犹疑不决、瞻前顾后,导致他丧失了最好的时机。

 

心理感悟:对榜样的过度痴迷,会让你无视其他的好机会。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