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古玉的“鹦哥绿”?

 芝润斋 2023-07-07 发布于江苏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说:“受铜沁者色如翠石,名曰鹦哥绿”;被古人美誉为"鹦哥绿"沁色的古玉极少见。

古人都将此种沁色定义为是铜锈的沁入,玉器入土时与铜器相邻,受铜锈的影响出现的铜绿色沁变。

在地下长期埋藏过程中,玉器与青铜器近距离放在一起,被岁月氧化的氧化铜,附着或覆盖在玉器上。

而后又受地下湿气、地温的长期熏蒸作用,有的氧化铜粒子慢慢浸入到玉的肌里使白玉或青玉等变成绿色。

铜绿沁是在氧化条件下,通过电解阳离子交换的过程,最终产生的铜沁,这种绿既有淡绿的、也有鲜绿、深绿的,又有和田玉的润亮光泽。

“铜沁”在古玉当中,以其色彩亮丽似鹦哥绿、孔雀绿而深受广大古玉爱好者的衷爱,“绿沁”主要为铜沁。

受沁后色如翡翠,是因铜器产生的铜绿接触玉器后渗入其中,出土后色泽比翡翠更加娇嫩滋润,主要有鹦哥绿、葱绿、松花绿、白果绿等色。

铜锈的产生是个电解氧化的过程,铜锈大致有三种状态:1、是氧化铜,锈色为黑色至棕黑色,无定形结晶性粉末。

2、是氧化亚铜,锈色为红色粉末状固体;3、是碱式碳酸铜,呈绿颜色,为细小颗粒的无定形结晶性粉末。

古玉中绿沁的形成,倘若是与铜沁有关,只能是在碱式碳酸铜的电解条件下,才能出现绿色。

那么也就是说玉材中有金属阳离子成分,和铜金属氧化后的阳离子、长期接触后,在氧化的气氛下,发生了电解过程。

从而产生了沁色现象,这是外沁,是一种由外向里的慢性沁入过程,多呈现出一种象鹦哥羽毛一样高贵美丽的翠绿色。

有人把它与翡翠媲美,称为翠沁,因为它俩绿得很象,有时难分高下,它的漂亮胜过所有沁色,所以古人推为沁色之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