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历史】浅谈两宋经济状况

 听雪楼75iz4v14 2023-07-08 发布于中国香港

在网上常有这样的说法,说宋朝虽然号称'富宋',但不过是浪得虚名。民政极为不堪,在开封以西的河南之地千里无人烟,而两浙之地发生饥荒竟能饿死百万人。这种说法,究竟有出处嘛?可别说,还真有。但我们终归不能人云亦云,要仔细辨析,搞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苏辙《御试制策》:而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蔡、许、洛之间,平田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谷,荆棘布野,而地至肥壤,泉源陂泽之迹迤逦犹在。其民不知水耕之利,而长吏又不以为意,一遇水旱,民乏菜菇。往者因其死丧流亡,废县罢镇者,盖往往是矣……尝闻之于野人,自五代以来,天下丧乱,驱民为兵,而唐、邓、蔡、汝之间,故陂旧堤,遂以堙废而不治,至今百有余年。

图片

宋朝的京西路分为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包括开封以西的河南中西部以及湖北一小部分从这段文章看来,宋朝的京西路地区确实地广人稀,人口荒芜,不过原因应当是'自五代以来,天下丧乱,驱民为兵'。这些地区因唐末战乱时多为战场,人户凋零,一直处于地广人稀状态,水利设施废弛。

图片

河南地形图

可以看到,从南阳盆地到河南中部之间,缺乏东北-西南向的河道,又有南阳盆地东部的方城山脉(宛东丘陵)阻隔。虽然有不少淮河支流流过,但这些支流在河南中部所流过的基本都是上游,水量颇为有限。因此,河南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灌溉非常依赖于水利建设。

然而有宋一朝,'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由于冗兵、冗官、冗费的'三冗'问题,北宋王朝财政吃紧,执行能力低下,因此开国百年,唐末五代战乱导致的京西路水利废弛问题得不到恢复。

这个问题直到王安石上台之后才得到解决。王安石变法积累了足以大规模兴修水利的资金,而后以农田水利法广修水利设施。在'农田水利法'下达全国不到7年的时间里,全国兴修的水利工程就已达17093处,灌溉民田更是高达36177888亩。

图片

由上表可见,水利废弛严重的京西路,也是兴修大型水利设施最多的地区。王安石以强力的手腕恢复京西路水利,广泛迁入移民,终于改变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人民困苦的问题。

到北宋崇宁元年,即公元1102年,京西路合计100万户、225万口,由于宋代口数只统计男口,实际上是450万口以上。当时北宋全国人口则在9000万以上,算上隐户很可能达一亿。由这个数据可见,京西地区的农业和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图片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令北宋的民生、经济、农业都得到振兴那么,两浙饿死百万人又有何出处呢?

苏轼《乞将上供封桩斛斗应副浙西诸郡接续粜米札子》:臣伏见浙西诸郡二年灾伤,而今岁大水,苏、湖、常三郡水通为一,农民栖于丘墓,舟筏行于市井。父老皆言,耳目未曾闻见,流殍之势,甚于熙宁。臣闻熙宁中,杭州死者五十余万,苏州三十余万,未数他郡。

苏轼《奏淮南闭籴状二首》:右臣窃见近年诸路监司,每遇米贵,多是违条立赏闭籴,惊动人户,激成灾伤之势。熙宁中,张能、沈起首行此事,至浙中饿死百余万人。

这是苏轼以旧党的立场,攻讦新党赈灾不力,在数据上也有夸大之处。不过宋代江南地区灾荒多发,确属事实,为什么会风调雨顺的江东之地会有这样大的水旱灾害呢?原来,在江南地区,地狭民稠,水利工程被往往侵占为耕地,因此破坏了整体农业环境。曾巩曾描述江南宁绍平原上鉴湖的状况:

宋兴,民始有盗湖为田者……三司、转运司犹下书切责州县,使复田为湖。然自此吏益慢法,而奸民浸起,至于治平之间,盗湖为田者凡八千余户,为田七百余顷,而湖废几尽矣……故说虽博而未尝行,法虽密而未尝举,田者之所以日多,湖之所以日废,繇是而已。故以为法令不行,而苟且之俗胜者,岂非然哉!

围湖造田,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收益,但不利于长远的农业发展,湖泊的缩小,不但对灌溉和渔业不利,湖泊蓄水能力下降,涝无蓄泄之所,旱无荫灌之水。一发生水旱,就是死者无数。

苏轼作为旧党成员一味攻讦新党,却不想王安石、沈括等新党成员试图在江南推行还田为湖时,苏轼站在侵占水利设施的富民立场上反对,表示'古陂废堰,多为侧近冒耕,岁月既深,已同永业。茍欲兴复,必尽追收,人心或摇, 甚非善政'。等到灾荒发生了,又借此来攻讦新党。

图片

旧党成员苏轼

京西路荒芜,兴建水利和移民就可以解决。两浙路富庶,富民的关系网盘根错节,难以撼动,新党前后数位大员前往两浙还湖为田,都遭到极大抵制和诋毁,最后两浙的水利事业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改观。这才导致一旦发生水旱灾害,便死者极多。而且在灾害爆发时,很多富民还会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

宋代奉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国策,保护富民的利益,无怪乎强硬铁腕如王安石,也对这些富民的肆无忌惮无可奈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