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书法家朱守道牌匾艺术欣赏

 泊木沐 2023-07-08 发布于辽宁

朱守道

祖籍福建泉州,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机关工作,正司长级干部,兼任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全国人大机关书协副主席,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

▲朱守道题写: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

▲朱守道题写:邓公美术馆

▲朱守道书法 朱德总司令诗一首 咏兰

在全国书法竞赛和展览中获金、银等多项奖,著有《中国书法史话》,出版有《朱守道书法作品集》、《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品汇编---朱守道卷》、《朱守道书法艺术》等。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多次获评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

2008年,朱守道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经历太空飞行后返回,作品为国家收藏。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数字书画频道、《中华英才》等媒体和专业报刊介绍其书法艺术。

▲朱守道为济公活佛故里“永宁村”题匾

▲朱守道为河北广平府署题写对联

又到阳春三月三

文/朱守道

农历三月三,是一个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的时间节点。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浙江绍兴,时任东晋内史的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来到山阴兰亭踏青漫游。大家流觞曲水,赋诗饮酒,兴犹未尽,王羲之乘兴挥毫,写下了千古流芳、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全篇324个字,28行,其章法优雅、点画自然,气韵非常生动,达到了一种不曾意料的和谐完美,将晋代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自由心灵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富盛名的兰亭笔会。我们由此知道了中国书画艺术经典的产生过程是如此生动祥和而富有诗一般的意境,经过数千年漫长岁月积淀的中华文化是如此博大精彩、厚重如山!

▲朱守道题写:慧茗轩

▲朱守道出版:《书法史话》

▲朱守道在书法作品前留影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是学习和继承中华经典文化的最佳机会,是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的最好时光。多年来,学习中华文化、从事书法创作和理论探讨一直是我的首选。在艺术的瀚海上荡舟,带着一颗探索的好奇之心,执着地朝前行走,享受无限的乐趣。

▲朱守道题写:陈守仁大礼堂

▲朱守道题写宋诗碑刻在灵源山落成

▲朱守道题写:厦门老年大学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是应该有一点高雅的爱好,八小时之内,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八小时以外,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爱好,如从事书画艺术的学习,可以调剂情绪、修养心性、丰富生活、美化环境,是对本职工作的促进、协调和补充。事实也证明,人有一点高雅爱好,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能与书画艺术结伴,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朱守道题写:溪民茶庄

▲朱守道题写电影片名:梦回东关桥

在艺术审美上,我比较喜欢雄健豪放、峻伟古拙的风格,自己也以创造独特的美学品格和文化意蕴为乐事。在品读历代经典碑帖时,北魏时期碑刻所表现出的刚健、雄浑的风骨,以及宋代文人“尚意”书风所展示的“八面出锋,沉着痛快”的潇洒大气,我尤其喜欢,常常沉浸于碑帖的墨香之中,心灵感动而久久不忍释卷。久而久之,在艺术欣赏的取舍上,就有了自己的一种判断和保留。在书法创作上,我常以汉魏碑刻的雄强、古朴为本色,取法古远,熔铸多家,借鉴晋唐以来儒雅洒脱、随意赋形的文人书风,追求一种雄强高古、气息醇雅的艺术风格。

▲朱守道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纪念碑题写碑文

▲朱守道题写:仁禅乐古玩店

▲朱守道书法 鸿猷开世纪 万马启新程

尤其是在创作擘窠大字时,注重气势的连贯,乘兴挥洒,出奇制胜,包容、涵养雄强奇拙之态,任情恣性,非尽兴尽墨而不肯罢笔。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审视,偏于阳刚壮美的艺术形态,如粗犷的线条、古拙的意态、豪迈的力感,能使人们感受到艺术表现的博大、雄伟、壮观,并由此产生振奋、鼓舞、愉悦等情感交融,共同感受书法的快乐和魅力。

▲朱守道题写:食益客

▲朱守道书法 千秋笔墨惊天地 万里河山入画图

▲朱守道题写:致一书画廊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快乐的,提笔写出一件好作品,心境顿时心旷神怡。据西方学者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快乐的时候,免疫力最高,人也越健康。品味的高雅脱俗可以影响人的思维,平日里,书画家的心境一般来说比较平和,在艺术创作中心理上经常保持着一种愉悦的状态。从事书画艺术创作的人们还有一种雅聚交流的习惯,好友们欢聚一堂,摆开桌案,濡墨挥毫,每人一书,切磋技艺,互相观摩欣赏,笔墨传递友谊。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把写好的作品分送给同事和朋友,共同分享艺术学习的新成果,在其乐陶陶的气氛中感受风雅和斯文!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这是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的美好时节!欲书先散怀抱,快乐如影随形,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瀚海上,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书法艺术的精彩和博大,在快乐书法的悠扬欢歌中向前徐行!

▲朱守道题写:鸿禧云集

▲朱守道书法 宋代 米芾 诗一首

▲朱守道题写:校友之家

▲朱守道题写书名 郑贞文诗文选集

沉郁旷达 敦儒峻拔

——读中国书协理事朱守道书法

文/黄玉海

朱守道先生书法创作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以吟咏为切入点,表现性上追求思想的沉郁旷达,敦儒峻拔。以儒家思想为主基调,主张正气浩然,思想中庸,行以贯道。他的书法在着眼于艺术的丰富性与简约性上,有着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表现力。为了表现力的实现,彰显人文内在的雄强与崛起之势,他将书法中的线条,呈现为块和面的状态,于实在的“物语”来折射精神的强大、思想的通透和气节的率性,赋予了书法以新颖的鲜活的时代性语言,来反映现实的生活。

▲朱守道参加中国书法国际联展

▲朱守道书法 毛泽东主席诗 七律 长征

▲朱守道书法 养德高峻垂青史 铸艺如盘启后昆

▲朱守道书法 大德兴业

书法是一道诱人的风景,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有底蕴,有血脉,有生气,有神采。朱守道踯躅于艺术思想的林荫大道,以自己“取像不惑”的感悟,“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寄予书法以精神的博大与生命的尊严,来讴歌自己所处于的风起云涌变革时期的伟大时代,他心中所蕴藏的,是一条贯通于中华人文精神的血脉。也因此,他的行书,有着极深的内在涵养,虽雄强却温厚,于行正求欹侧,沉静中蕴蓄着动势,其静,如山峦叠嶂,浩浩然,凛凛然,苍苍郁郁,幽中含趣;其动,势若江河,雷奔电掣,中流击水,风卷残云,一尊还酹江月。

读朱守道书法,笔者想起《周易》中“厚德载物”这个词语,他的书法内涵,正是这种思想承载意义上的诠释。

▲朱守道书法 古诗二首

▲朱守道书法对联 一夜春风吹宝树 八方玉犬送金鸡

▲朱守道书法 素心如雪

▲朱守道题写: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朱守道在孔子塑像前留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